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吹鼓吹詩論壇三十一號:思辨變詩──論述詩專輯

吹鼓吹詩論壇三十一號:思辨變詩──論述詩專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7102439330314
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
秀威資訊
2017年12月08日
67.00  元
HK$ 60.3  






ISBN:7102439330314
  • 規格:平裝 / 176頁 / 15.5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文學小說 > > 華文現代詩











      詩創作,除了以感性、抒情為主外,是否也能以較知性、兼含敘述和分析的架構,做為詩創作的方式?

    ? 

      很少詩人是用論述的方式來寫詩,因為論述需要理論和敘事,更需要邏輯和例證,然後需要給主題一個可能的結論或答案。而以這樣方式寫的詩,似乎有背離傳統或一般對詩的認知:詩「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然而,涉及理路的詩,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嗎?就受抒情主流排斥和冷落嗎?

     

      為了增廣詩作的各種樣貌,有必要對冷門的詩作加以注目和重視,故而《吹鼓吹詩論壇》31號決定推出「論述詩專輯」,邀集詩人們以詩來進行這項創作。

     

      有關於「論述詩」的理論闡發,本期作者陳徵蔚老師說:「自古以來,詩就是論述的媒介。」卻也指出「述而不論」是許多詩人經常採取的創作技巧,不過,詩人不是不作論述,而是不作陳腐論述。詩人並非沒有議論,但卻要能一針見血,鞭辟入裡。特別是在「述而不論」中,達到論述的效果。陳鴻逸老師則從題名上來看,認為論述詩應具備「詩」與「論述」兩元素,形式上詩為載體進而論及他物,內容則以「論」為先導,偏重於理性議論較多,感性抒情稍偏弱。

      

      有關於「論述詩」的詩作,共收入陳育虹、孫維民、徐國能、天洛、向明、方群、莫渝、黃里、李長青、葉子鳥、王羅蜜多、周忍星、靈歌、陳牧宏、葉莎等45位詩人詩作,共同建構「論述詩」多樣的面貌,為論述詩提供了一個可以開拓的詩土和方向。

      

      除了論述詩專輯的詩論和詩作外,本期的論壇詩選,計選入蕓朵、賴文誠、卡夫、冰夕、簡玲、坦雅、林柏維、陳金順及多位論壇新人的詩作,並附版主們對每一首詩的簡評。在翻譯方面,尹玲老師中譯了法國詩人徐透(BENOIT SUDREAU)作品四首,而評論方面,計有陳鴻逸的書評〈零到一的躍速〉(評散文詩選集《躍場》)、鄭慧如的書序〈無意象的封印〉(序蘇紹連的詩集《無意象之城》)、蕭蕭的書序〈環視之後的詩眼〉(序曾美玲的詩集《貓的眼睛》)、李桂媚評論的〈詩人論寫作〉讀王厚森的詩〈詩人之盾〉、向明的短評〈讀娜夜和她的詩〉、蔡知臻的評〈酷兒女性如何敘事〉論布勒《致那些我深愛過的賤貨們》。



      本期仍持續本著「挖深織廣,詩寫台灣經驗;剖情析采,論說現代詩」的宗旨,及「詩腸鼓吹,吹響詩號,鼓動詩潮」的精神,為台灣詩學而努力及見證的一本重要詩刊。



    本書特色



      一、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刊物從2015年6月開始改為季刊,每年3、6、9、12月出刊。



      二、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是由一群網路老中青少最有影響力的詩人、詩評家一起組成經營的刊物,每期聚集的來稿都是目前最活耀的詩人,已成為一個競相發表、互相觀摩的最佳網路與紙媒融合平台。



      三、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每期詩刊都有一主題,如本期的「論述詩」為專輯主題,邀集數十位名詩人創作,並由詩論家做深入的詩學評賞,以達到創作與理論並行,內容紮實,本刊是台灣最熱血最光芒的詩刊。





    【卷前】

    蕭 蕭�與時俱進.和弦共振──臺灣詩學季刊社成立25周年



    【卷一】論述詩專輯.論

    陳徵蔚�「述而不論」的論述詩

    陳鴻逸�論論述詩之詩論

    右 京�不論而論的並峙──論黃粱雙聯詩的視域



    【卷二】論述詩專輯.詩選(上)

    孫維民�論警察之必要 論肥胖 論藉口之巨大

    天 洛�論詩人

    徐國能�論理想

    黃 里�論指

    王浩翔�論寂寞

    謝予騰�論自由

    吳添楷�論惆悵

    曾美玲�論沉默 論寂寞的兩種顏色

    蘇家立�論一個不自由的□

    鄭琮墿�論感動──觀米羅畫作〈藍色2號〉

    敗 德�論天擇

    Qorqios�論史匹柏之可惡

    張遠謀�論人生

    林宇軒�論海

    蔡雨杉�論音樂式的太空漫步

    羅 拔�論寫作

    施傑原�論宿舍失眠

    葉子鳥�論偷情

    林瑞麟�論前妻

    王羅蜜多�論龜鱉 論造像

    趙紹球�論烏龍白咖啡

    芷 溪�論抄襲

    周忍星�論雅賊

    林宗翰�論人類語言與網頁程式碼的互文性──以HTML5為例



    【卷三】論述詩專輯.詩選(下)

    陳育虹�法式性別論 花的博愛論 慢活論貓

    簡 玲�男人女人論

    李長青�總論:我們的,溝

    向 明�就詩論詩七則

    方 群�創作論──隱題三種

    莫 渝�惡之花論 黑貓論 論羅蘭巴特

    靈 歌�兩岸論 論昨是今非與昨非今是假想論

    陳牧宏�關係論 情詩論

    劉曉頤�詩人論 論思考

    葉 莎�向上向下隨心論

    湘 羽�風剪論

    陳明裕�留白論

    連展毅�家電的兩極論

    寧靜海�本事論

    漫 漁�婚姻的文法論 論輕重

    李蘋芬�顯影:論海的發生

    林劻頡�決策者的伸展運動論

    孤 鴻�有的沒的烏白論

    千 朔�本質論──親愛的,我正在讀你

    邱逸華�湔洗論



    【卷四】論壇詩家.詩選

    蕓 朵�停電隨想──記2017815全台大停電 語魚 我的心住著一座孤獨的海洋

    尹 玲�中心的荔枝 如浴如玉

    賴文誠�小李飛刀──兼向蘇紹連《無意象之城》一書致敬

    林柏維�黑板樹 會議

    陳金順�悠悠淡水線

    馮 冬�隧道政治(葉子鳥詩評)

    曉靄人�分隔島上(施傑原詩評)

    家 蕤�髮夾(黃里詩評)

    深 海�上野之夜(黃里詩評)

    冰 夕�舞墨(紀州人詩評)

    翼 天�指認(黃里詩評)

    坦 雅�彷彿孤獨的快遞(靈歌詩評)

    CamilleChou�午後犯案(黃里詩評)

    卡 夫�痛(黃里詩評)

    許嘉瑋�分合──寫在泰利颱風前(黃里詩評)

    簡 玲�迷途(葉莎詩評)

    非 白�再來一遍(卡夫詩評)



    【卷五】論壇譯詩

    尹 玲�中譯法國詩人徐透(BENOIT SUDREAU)作品四首



    【卷六】論壇詩論評

    陳鴻逸�零到一的躍速

    鄭慧如�無意象的封印

    蕭 蕭�環視之後的詩眼

    李桂媚�詩人論寫作──讀王厚森〈詩人之盾〉

    向 明�讀娜夜和她的詩

    蔡知臻�酷兒女性如何敘事──論布勒《致那些我深愛過的賤貨們》



    【卷外】論壇詩訊

    葉衽榤�「2017詩的方城市」詩展暨讀劇活動

    吹鼓吹詩論壇贊助芳名





    卷前



    與時俱進.和弦共振──臺灣詩學季刊社成立25周年

    蕭蕭




      華文新詩創業一百年(1917-2017),臺灣詩學季刊社參與其中最新最近的二十五年(1992-2017), 這二十五年正是書寫工具由硬筆書寫全面轉為鍵盤敲打,傳播工具由紙本轉為電子媒體的時代,3C產品日新月異,推陳出新,心、口、手之間的距離可能省略或跳過其中一小節,傳布的速度快捷,細緻的程度則減弱許多。有趣的是,本社有兩位同仁分別從創作與研究追蹤這個時期的寫作遺跡,其一白靈(莊祖煌, 1951-)出版了兩冊詩集《五行詩及其手稿》(秀威資訊,2010)、《詩二十首及其檔案》(秀威資訊,2013),以自己的詩作增刪見證了這種從手稿到檔案的書寫變遷。其二解昆樺(1977-)則從《葉維廉〔三十年詩〕手稿中詩語濾淨美學》(2014)、《追和與延異:楊牧〈形影神〉手稿與陶淵明〈形影神〉間互文詩學研究》(2015)到《臺灣現代詩手稿學研究方法論建構》(2016)的三個研究計畫,試圖為這一代詩人留存的(可能也是最後的)手稿,建立詩學體系。換言之,臺灣詩學季刊社從創立到2017的這二十五年,適逢華文新詩結束象徵主義、現代主義、超現實主義的流派爭辯之後,在後現代與後殖民的夾縫中掙扎、在手寫與電腦輸出的激盪間擺盪,詩社發展的歷史軌跡與時代脈動息息關扣。



      臺灣詩學季刊社最早發行的詩雜誌稱為《臺灣詩學季刊》,從1992年12月到2002年12月的整十年期間, 發行四十期(主編分別為:白靈、蕭蕭,各五年), 前兩期以「大陸的臺灣詩學」為專題,探討中國學者對臺灣詩作的隔閡與誤讀,尋求不同地區對華文新詩的可能溝通渠道,從此每期都擬設不同的專題,收集專文,呈現各方相異的意見,藉以存異求同,即使2003年以後改版為《臺灣詩學學刊》(主編分別為: 鄭慧如、唐捐、方群,各五年)亦然。即使是2003年蘇紹連所闢設的「臺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網站(http://www.taiwanpoetry.com/phpbb3/),在2005年9月同時擇優發行紙本雜誌《臺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主要負責人是蘇紹連、葉子鳥、陳政彥、Rose Sky),仍然以計畫編輯、規畫專題為編輯方針,如語言混搭、詩與歌、小詩、無意象派、截句、論詩詩、論述詩等,其目的不在引領詩壇風騷,而是在嘗試拓寬新詩寫作的可能航向,識與不識、贊同與不贊同,都可以藉由此一平臺發抒見聞。臺灣詩學季刊社二十五年來的三份雜誌,先是《臺灣詩學季刊》、後為《臺灣詩學學刊》、旁出《臺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雖性質微異,但開啟話頭的功能,一直是臺灣詩壇受矚目的對象,論如此,詩如此,活動亦如此。



      臺灣詩壇出版的詩刊,通常採綜合式編輯,以詩作發表為其大宗,評論與訊息為輔,臺灣詩學季刊社則發行評論與創作分行的兩種雜誌,一是單純論文規格的學術型雜誌《臺灣詩學學刊》(前身為《臺灣詩學季刊》),一年二期,是目前非學術機構(大學之外)出版而能通過THCI期刊審核的詩學雜誌,全誌只刊登匿名審核通過之論,感謝臺灣社會養得起這本純論文詩學雜誌;另一是網路發表與紙本出版二路並行的《臺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就外觀上看,此誌與一般詩刊無異,但紙本與網路結合的路線,詩作與現實結合的號召力,突發奇想卻又能引起話題議論的專題構想,卻已走出臺灣詩刊特立獨行之道。



      臺灣詩學季刊社這種二路並行的做法,其實也表現在日常舉辦的詩活動上,近十年來,對於創立已六十周年、五十周年的「創世紀詩社」、「笠詩社」適時舉辦慶祝活動,肯定詩社長年的努力與貢獻;對於八十歲、九十歲高壽的詩人,邀集大學高校召開學術研討會,出版研究專書,肯定他們在詩藝上的成就。林于弘、楊宗翰、解昆樺、李翠瑛等同仁在此著力尤深。臺灣詩學季刊社另一個努力的方向則是獎掖青年學子,具體作為可以分為五個面向,一是籌設網站,廣開言路,設計各種不同類型的創作區塊,滿足年輕心靈的創造需求;二是設立創作與評論競賽獎金,年年輪項頒贈;三是與秀威出版社合作,自2009 年開始編輯「吹鼓吹詩人叢書」出版,平均一年出版四冊,九年來已出版三十六冊年輕人的詩集;四是興辦「吹鼓吹詩雅集」,號召年輕人寫詩、評詩,相互鼓舞、相互刺激,北部、中部、南部逐步進行;五是結合年輕詩社如「野薑花」,共同舉辦詩展、詩演、詩劇、詩舞等活動,引起社會文青注視。蘇紹連、白靈、葉子鳥、李桂媚、靈歌、葉莎,在這方面費心出力,貢獻良多。



      臺灣詩學季刊社最初籌組時僅有八位同仁, 二十五年來徵召志同道合的朋友、研究有成的學者、國外詩歌同好,目前已有三十六位同仁。近年來由白靈協同其他友社推展小詩運動,頗有小成,2017年則以「截句」為主軸,鼓吹四行以內小詩,年底將有十幾位同仁(向明、蕭蕭、白靈、靈歌、葉莎、尹玲、黃里、方群、王羅蜜多、蕓朵、阿海、周忍星、卡夫)出版《截句》專集,並從「facebook詩論壇」網站裡成千上萬的截句中選出《臺灣詩學截句選》,邀請卡夫從不同的角度撰寫《截句選讀》;另由李瑞騰主持規畫詩評論及史料整理,發行專書,蘇紹連則一秉初衷,主編「吹鼓吹詩人叢書」四冊(周忍星:《洞穴裡的小獸》、柯彥瑩:《記得我曾經存在過》、連展毅:《幽默笑話集》、諾爾•若爾:《半空的椅子》),持續鼓勵後進。累計今年同仁作品出版的冊數,呼應著詩社成立的年數,是的,我們一直在新詩的路上。



      檢討這二十五年來的努力,臺灣詩學季刊社同仁入社後變動極少,大多數一直堅持在新詩這條路上「與時俱進•和弦共振」,那弦,彈奏著永恆的詩歌。未來,我們將擴大力量,聯合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緬甸、汶萊、大陸華文新詩界,為華文新詩第二個一百年投入更多的心血。
                   

    2017年8月寫於臺北市




    其 他 著 作
    1. 吹鼓吹詩論壇三十八號:永以為好 紀念日�紀念物專輯
    2. 吹鼓吹詩論壇三十七號:各自解讀 幹話�廢言專輯
    3. 吹鼓吹詩論壇三十三號:凝視鄉愁 原鄉�異鄉專輯
    4. 吹鼓吹詩論壇三十二號:文字有氧 筋肉魂靈──運動詩專輯
    5. 吹鼓吹詩論壇三十號:心想詩成──許願池專輯
    6. 吹鼓吹詩論壇二十九號:歌詞的一半是詩:歌詞創作專輯
    7. 吹鼓吹詩論壇二十八號:告解迴聲:懺情詩專輯
    8. 吹鼓吹詩論壇二十七號:文字牽動傀儡──戲劇詩專輯
    9. 吹鼓吹詩論壇二十五號:半人半獸人性書寫專輯
    10. 吹鼓吹詩論壇二十四號:私神•宗教詩專輯
    11. 吹鼓吹詩論壇二十三號:詩人喇舌語言混搭詩專輯
    12. 吹鼓吹詩論壇二十二號:看!詩的視覺專輯
    13. 吹鼓吹詩論壇二十一號:詩人的理性與感性
    14. 吹鼓吹詩論壇二十號:拾光掠影
    15. 吹鼓吹詩19號•因小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