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生存的哲學:給想要活出自我,跨越人生苦難的人

生存的哲學:給想要活出自我,跨越人生苦難的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787452
岡田尊司
黃薇嬪
悅知文化
2018年9月03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578787452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心理勵志 > 生活哲學

















      繼《依戀障礙》《母親這種病》

      精神科名醫? 岡田尊司 最新力作!

      臨床心理師�蘇益賢、作家�藍白拖、影評人�膝關節──共同推薦



      「豐富多彩的時代即將結束,貧窮時代、艱困時代、過去常識所不適用的時代再度降臨。身處於充滿考驗的時代中,更需要能幫助你活下去的生存哲學。」──岡田尊司



      人生中,你一定也有過這樣的時刻,

      覺得眼前毫無希望,不管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扭轉現況。

      得不到他人的認同,質疑現在的生活有何意義……



      你對人生意義的煩惱,也是許多哲學家們曾有過的吶喊。

      書中梳理幾位懷抱痛苦而活的人們,

      他們在面對種種磨難與不合理的考驗時,

      為了活下去而想盡辦法,

      就算知道沒有答案仍然持續探索,屢敗屢戰,

      並在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智慧。



      「生命沒有意義可言,人活著也毫無目的。

      是否出生、是活是死都無關緊要。生命微不足道,死亡亦無足輕重。

      ……然後,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人性枷鎖》作者 毛姆




    各界好評



      在生活必然的痛苦面前,科學、邏輯與理性有時過於冰冷而侷限。這時,我們需要的或許是故事——聽聽某個人身上真實與荒謬、痛苦與喜悅並存的故事,往往能帶給我們許多意想不到的力量和可能。──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


     





    前言? 獻給活得很痛苦的人



    第一章? 寫給與父母關係惡劣的人

    一封遺書�悲觀主義哲學家�漸行漸遠的夫妻�玩膩新娃娃的母親�父親的自殺與母親的第二人生�重獲自由的兩人�母親的成功與兒子的乖僻�《做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與後來



    第二章? 寫給因為自我否定與罪惡感而煩惱的人

    少年所被迫背負的�被逐出家門的少年�人人需要「安全堡壘」�安全堡壘的條件�十四歲的危機�成了「危險」堡壘的父母�機械工赫塞�自由的代價�擺脫自殺念頭的終極方法�補足安全堡壘的欠缺�如何取得安全堡壘?



    第三章? 寫給無法活出自我的人

    人天生背負的事物�父母施加的詛咒�M的例子�「偉大母親」的詛咒束縛�解開詛咒的關鍵是?�對父母的「忠誠」束縛了你�活得很痛苦的原因是「必須怎麼做」�站起來的力量比打不倒的強悍更重要�自己選擇的人生才值得活�在義務與人情的夾縫間�喬治.桑如何奪回人生?�應該選擇義務還是自由?�在兩者之間持續擺盪的人�看似奔放,實則維持巧妙的平衡



    第四章? 寫給受「紐帶」束縛的人

    毛姆與《人性枷鎖》�旅行與摸索的日子�「人生並無意義」的救贖�切斷的「紐帶」�困在與養父的關係裡的夏目漱石�少女背負的十字架�擺脫名為父母的枷鎖�成為壓榨者的父母�擁有切斷的勇氣�不能帶給彼此快樂的關係無法持久�無法負責的事情不負責也無妨�依賴的丈夫�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的例子�安定還是變化?



    第五章? 寫給不清楚自己是誰的人

    盧梭的旅程�剝奪關愛,進而逐出樂園�開始流浪�人永遠渴望父母�擁有安全堡壘的風險�不需要安全堡壘的生存方式�在出生時失去母親的少年�戀人是父母的替代品�哲學家與女學生的邂逅�漢娜.鄂蘭的成長與愛情�逆轉的命運�艾瑞克森的自我認同追尋�我好友的追尋�違法亂紀也存在意義



    第六章? 把絕望變希望的哲學

    碼頭搬運工哲學家艾力.賀佛爾�飢餓、工作與光芒猶在的精神�為什麼S要賣身�為S帶來轉機的事�臭臉少女微笑時�「我想活著」的主體性欲望�極限體驗與逆轉的價值�到達谷底�從絕望到接受的過程



    第七章? 追求生存的意義

    危機的哲學家�遇見羅素與父親之死�瀕臨生死攸關的危險�成為小學老師�與自己以外的人事物產生連結�能讓人擺脫自殺的事物

    擁有需要撫養的家人�法蘭克的選擇�從考驗中找出意義�不滿與感謝

    即使有重度障礙



    後記



    ?





    前言



    獻給活得很痛苦的人




      在這個艱難的時代,覺得活著痛苦的人正急遽增加中。如果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感覺而活、全心全意投入於日常生活之中就太完美了;但是,有很多人無法擁有這樣的生活。



      即使平常總是精力充沛的人,一旦碰壁、遭遇不合理的打擊、或遇上不管自己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扭轉的情況時,就會被痛苦的情緒所深深折磨。也有人得不到他人的認同,反因不當的對待而受傷。有的人再也沒有力氣忍受下去,質疑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意義。還有人是再怎麼努力也看不到希望,感覺就快不行了。



      更有不少人帶著更根深柢固的問題。有的人不清楚自己是誰,對於活著這件事經常感到迷惘與不解,不斷懷疑自己究竟應該怎麼做、想要怎麼做。也有人對自己缺乏自信,被無以名狀的罪惡感與不安所折磨。有的人對本該最重要的父母或子女心存芥蒂。也有人明明過著一帆風順的人生,卻覺得活著很空虛、沒有意義。這些煩惱的起源,與人類生存的根本問題息息相關。



      就算看似活得無憂無慮的人,也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為了找出心中問題的答案而弄得灰頭土臉。或許是與原本信賴的伴侶走到瓶頸,或是迷惘地站在人生分叉路口,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在這種時候,人會面臨科學或理論無法解答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沒有答案的問題。若以數學來打比方,就是正確答案為「無解」的問題。但是,人生問題無法就這樣輕輕帶過。即使找不到答案也不能沒有答案,這就是人生。想要往前走,唯有自己做出選擇與決定。



      該如何接受自己面對的情況?如何思考、如何選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究竟是什麼?有什麼意義?如何能夠跨越這種痛苦?如何接納、如何思考,才能夠好好活下去,不被這種逆境擊垮?



      在面對痛苦、煩惱時,人們就會想要針對無解的問題,找出屬於自己的解答。針對無解的問題持續探問,正屬於哲學的範疇,這也是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才會展現的特性。不過,在這樣的時刻,人們所需要的不是純粹的哲學思考、或是學術上的哲學,而是可以確實支撐岌岌可危的生活、可以真正幫助人活下去的「生存的哲學」。就像人要活著需要麵包和水,人人都需要生存的哲學。即使是過著與哲學無關生活的人,也擁有一套自己的生存哲學。



      我曾接觸過許多面臨沉重考驗、瀕臨人生危機的人,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光靠科學方法與科學層面的醫學並無法救人。愈是想跨越重重難關,就愈需要形而上的精神支持。當被迫面臨困難的局面時,從科學角度出發的理性主義明顯有其極限;不論多麼合乎邏輯的理論,也無法轉變為同理心或助力,只是讓事態更複雜而已,通常派不上什麼用場。



      舉例來說,假如站在科學角度問:「人為什麼能夠活著?」以醫學與生理學觀點來說明的話,可追溯到DNA的分子組成──每一顆細胞上都有保護身體遠離外在壓力、維持自身功能的構造。更進一步解釋的話,就會談到細胞透過呼吸產生能量的機制、為了避開危險所具備的種種反射行為、為了取得食物與留下子孫而採取的本能行為等。



      但是,無論人類對生命的構造有多完整的瞭解,仍無法回答出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也就是:「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反正我們終將一死,即使痛苦也要想辦法活下去的意義究竟何在?」



      這背後的原因,在於這個問題沒有合理的正確答案以及合乎科學的解答。在面對求死之人時,就算一一舉出各種合理的理由,也無法說服他活下去。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奧地利哲學家維根斯坦,在其著作中以「凡無法說出的,就應保持沉默」做為總結。根據維根斯坦的說法,人生問題無法用語言述說清楚,企圖以文字形容之,在邏輯上也不具意義。理性的科學中,找不到活下去的答案。



      維根斯坦的這句話,明白點出了現在哲學做為一門學科的現狀。哲學這門學問,如今不得不對人生問題保持緘默,陷入了詭異的自相矛盾中。由於過度堅持嚴謹,反而堵住了自己的嘴巴;哲學為了像科學一樣合乎邏輯,反而自行斬斷了談論沒有正確解答之問題的機會。



      然而,對於此刻正深深苦惱、思考自己要尋死還是要活下去的人來說,是否合乎邏輯則毫無意義。雖然可能說什麼也沒用,但這樣下去可行不通。眼前面臨攸關生死的局面,怎麼可以保持沉默?就算是抓住對方的肩膀搖晃大喊:「別死!」或「活下去!」都比什麼也說不出口的高尚哲學來得更有幫助。既然是無解的問題,那麼,就只能相信自己心中的答案,正面迎戰。這種迫切的信念與行動,源自於人類的天性,在這當中,或許也存在著哲學的原始樣貌。



      為堅持正確與一致性而保持緘默,或許是基於不想犯錯的安全考量,但在現實人生中未免顯得太過膽小,甚至像在逃避責任。我認為,人類想從隻字片語、零碎想法中找到救贖與光明的行為,以及儘管模糊卻仍想找出答案的拚命努力,正是人之所以有資格為人的真相。提出無解的問題,然後試圖從無意義當中體察若干意義,這種行為源自人類無法抑制的衝動,也是生存上不可或缺的靈魂技能。



      就連說出「凡無法說出的,就應保持沉默」這句話的維根斯坦本人,也沒有停止過他所謂缺乏邏輯意義的行為。不對,應該說也沒有人比他更需要這些:他超越了「說」的界線,不斷地寫出文章,將無法言說的想法化成文字,儘管不完整也要試圖提出自己的答案。



      這位哲學家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上過戰場,在最前線以面對敵軍的猛烈攻擊。儘管置身於生死關頭的極度危險中,他仍在手稿上問出以下的問題:



      「假如一個人的自由意志無法發揮作用,又必須忍受世上所有的苦難,那麼,能夠讓這個人感到幸福的是什麼呢?世間苦難無可避免,人又如何能夠得到幸福?」



      他緊接著補充了自己的答案。由於本書後頭將討論他的答案,因此就不在這裡贅述了。我想說的是,維根斯坦對於「無法說出的」,並不一定是保持緘默。



      透過本書,我試圖描寫幾位懷抱痛苦而活的人物。他們在面對種種磨難與不合理的考驗時,為了想盡辦法活下去,就算知道沒有答案仍然不斷持續探索,屢敗屢戰、試圖發掘生命的意義與勇氣,並在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智慧。



      答案或許無法言說,卻能夠透過感受傳達,相信有著相同煩惱的人應該能從中汲取意義。接下來我所寫下的思考、決策與行動,不是紙上談兵的哲學,而是曾實際發生在某人的真實人生中,幫助他面對人生煩惱,從無解的問題中找出答案。這樣的生存哲學,曾至少拯救過一個人,幫助他跨越了生存的苦難。



      本書記載了許多人的人生故事與紀錄。有些故事來自於名人,有些例子則出自一般人。名人的故事根據公開出版的評論、傳記、書簡、自傳及類自傳作品,參考及引用的文獻均列在本書最後的一覽表。至於一般人的例子,則是以實際病例為靈感改寫的內容,與特定病例無關,敬請諒解。



      本書要談的哲學,不是在圖書館裡蒙塵的那種哲學,而是不受傳統框架束縛、來自於生存考驗的根源、能支持人類面對生命挑戰的廣義哲學。書中使用的文字,也不是所謂的哲學專業術語。有時來自某人的真實吶喊,才有資格談生存的哲學;有時在無法以三言兩語形容的生存姿態中,才能夠看見生存的哲學。



      反之,咬文嚼字的哲學在此派不上用場。試圖說出無法描述的概念時,文字就像是為了畫作而存在的顏料,如果過度強調顏料,反而會干擾想傳達的重點。不把顏料視為顏料,而單純欣賞顏料這個媒介所展現的作品,讓人從中有所收穫,這才是最重要的。



      豐富多彩的時代即將結束。貧窮時代、艱困時代、過去常識所不適用的時代再度降臨。身處於充滿考驗的時代中,更需要能幫助你活下去的生存哲學。願這本小書能夠成為你的線索,幫助你找到活出自我所需的勇氣與方向,跨越生活的苦痛。



    ?




    其 他 著 作
    1. 啟動心靈的對話(暢銷經典版)
    2. 失去母親這件事
    3. 人際過敏症(長銷經典版)
    4. 成人過動症的真相:日本依戀障礙權威為你揭開過動症的真實面紗
    5. 父親這種病(長銷經典版)
    6. 依戀,情感關係的溫柔解方: 情感支持&建立安全感,超越醫學觀點的復原之路
    7. 母親這種病(長銷經典版)
    8. 怪癖心理學
    9. 當「洗腦」統治了我們:思想控制的技術
    10. 容易受傷不是錯:建立專屬於你的安全基地,不受他人評價左右的幸福人生
    11. 活著覺得麻煩的人:逃避不可恥但沒用!日本精神科名醫教你走出迴避型人格困境,活得更輕鬆自在!
    12. 誇大自體症候群:現代人體內暴君的真面目
    13. 壓力,努力撐過就好嗎?該放鬆的也許不是身體,而是你的情緒
    14. 你是長壽的性格嗎?:比起飲食與運動,性格與生活哲學更能影響你的壽命
    15. 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套書)
    16. 孤獨的冷漠: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
    17. 戀愛這種病:解讀自我與對方的人格,診斷愛情的現在與未來
    18. 人際過敏症:曾經良好的關係,為什麼突然改變?
    19. 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
    20. 夫妻這種病
    21. 啟動心靈的對話:拯救過無數受困心靈的醫師,告訴你讓人做出改變的對話技巧
    22. 父親這種病
    23. 母親這種病:現代人的心靈問題,可能都來自於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