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

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4713510945612
傅佩榮
天下文化
2018年9月12日
200.00  元
HK$ 160  






ISBN:4713510945612
  • 叢書系列:心理勵志
  • 規格:軟精裝 / 686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心理勵志


  •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儒家











      《論語》,居經典中的經典地位。不但古代的從政者,將之視為治國平天下的法寶;近年來,許多企業領導者,將之運用在公司治理與企業文化上,也獲得極大的成效。



      本書是台大哲學系教授傅佩榮「解讀經典」系列第三部,全書共分為二十篇,從原典到白話翻譯,到融入現代生活的實例,與其他解讀《論語》最大的不同是,作者以累積二十餘年的研究心得,提出「人能弘道」的觀點,孔子和儒家都主張入世,「道」是指人生理想,與人有關,強調實踐理想的主動力量在於人,而不在於道;即使沒有學問或智慧,只要真誠,就可以發現內心向善的要求,走上人生正路,進而使天下人都步上善的途徑。



      讀者因此能在這樣的引領下,「與孔子為友,以孔子為師」,親炙孔子的智慧與中華文化的精髓。

    ?


     





    自序 人能弘道

    前言 超越時空,了解孔子

    學而篇 第一

    為政篇 第二

    八佾篇 第三

    里仁篇 第四

    公冶長篇 第五

    雍也篇 第六

    述而篇 第七

    泰伯篇 第八

    子罕篇 第九

    鄉黨篇 第十

    先進篇 第十一

    顏淵篇 第十二

    子路篇 第十三

    憲問篇 第十四

    衛靈公篇 第十五

    季氏篇 第十六

    陽貨篇 第十七

    微子篇 第十八

    子張篇 第十九

    堯曰篇 第二十

    ?









    人能弘道




      我在年輕時,聽別人提問:「如果一生只念一本書,應該選擇什麼書?」在我來不及細想及回答時,別人就主動宣布了答案:「當然是《論語》了!」



      後來看到了錢穆先生九十二歲時的感言,說他每年至少重讀一遍《論語》,並且總是會有一些新的啟發。如此看來,《論語》對年輕人與老年人、對平凡人與大學者,都是必讀與必須不斷重讀的一本經典了。



      如果讀書可以配合季節的話,那麼《論語》是春天的首選,因為其中充滿了成長的希望與動力。孔子原是平凡的孩子,經由立志學習而開發潛能,在知、情、意方面都抵達了高妙的境界,體現了君子、賢者、聖者的氣象。他的典範主要就展示於《論語》中。



      我最初學習《論語》,是在正規的初中教育過程中,其目的是為了考試與升學。直到上了大學,必須研究儒家思想,我才主動而認真的把這本經典全部讀一遍。當時感動我的,並不是哲學上的系統見解,而是一些生活小事。



      譬如,孔子聽到家裡馬廄失火,他只問:「有人受傷嗎?」而沒有關心馬的損傷。他聽說朋友過世而無人料理喪事,就挺身而出負責一切。他接受朋友致贈的祭肉,是作揖拜謝;但是朋友送他車馬,他卻不會如此感激。他的價值觀顯然是高雅的人文主義,重視人的精神價值遠遠超過了物質價格。



      我潛心探索《論語》二十餘年,苦於歷代各家注釋並無共識,於是採取西方哲學訓練的方法,依詮釋學原則,對每一句話進行深入思考:它究竟在說什麼?它想要說什麼?它能夠說什麼?它應該說什麼?接著再設法整理出一貫的系統。



      譬如,「仁」是孔子的核心概念,一個「仁」字,就涵蓋了人生的三大問題:



      一、是「人之性」,人只要真誠,就會體驗內心有向善的自我要求;二、仁是「人之道」,人生的正路在於擇善而固執之;三,仁是「人之成」,亦即止於至善,必要時可以「殺身成仁」。



      把握了主要線索,孔子一生的言行就顯得豁然開朗了。他在生平自述中提及「五十而知天命」一語,這代表一生的轉捩點。如果孔子不在五十歲出來從政,並且不在五十五歲周遊列國,那麼他的思想與人格又如何經由檢驗而展現無比的光彩?他的見解又如何可以證明是人類普遍的智慧?



      那麼「天」又是什麼?研究《論語》的人很多,能夠清楚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很少。孔子既要「知天命」,又要「畏天命」及「順天命」,可見「天」是個主宰,賦予人類使命感,就是要人把向善之性修練到至善的地步。



      人若真誠,就會自覺必須行善,而「善」是我與別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在此,「別人」是指天下由親而疏、由近及遠的每一個人。唯其如此主張,孔子才會界定其志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這十二個字的志向在現實世界未曾實現,將來也不太可能實現。但是若無此志,則人生又豈有方向可言?人類又豈有光明的未來?孔子思想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即在指出人性與天命之間的這種關係,領悟了這個重點,則所有正派宗教皆與儒家可以殊途同歸,甚至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我從《論語》所得的啟發太多了,以書本形式出版的在十種以上,以影音製品出版的也超過五種了。這一切心得都要回溯到《論語》逐字逐句的梳理。現在這本書即是梳理《論語》的完全版本。



      孔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本書以「人能弘道」為名,正是為了突顯孔子高雅的人文主義立場,並且「道」之一字可以連繫天道與人道,使這種人文主義的開放性及超越性清楚確立。



      「以孔子為師,與孔子為友」,這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是一生中最美好的事之一。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