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品味人生12講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795499
傅佩榮
天下文化
2018年9月28日
200.00 元
HK$ 170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4795499
叢書系列:
CC文化文創
規格:軟精裝 / 448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CC文化文創
分
類
人文史地
>
哲學
>
概論
同
類
書
推
薦
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二版)
愛欲之死
韓炳哲關鍵三部曲:《倦怠社會》、《透明社會》、《愛欲之死》
做哲學:哲學不是沒有用,而是你會不會用
內在他者:莊子.尼采
內
容
簡
介
★臺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新作
★尋找與安排人生的重心,找到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
當我們用一隻眼睛看著未來,就只剩下一隻眼睛看著現在。
必須兩眼都看著現在,才能走穩每一步。
品味人生靠自己,追求活得更有智慧的幸福人生
同樣的一生,有人活得多采多姿,有人活得黯然神傷;同樣的一天,有人過得充實美好,有人過得了無生趣。人生際遇各有不同,但是追求幸福之心並無差異。幸福的定義可能言人人殊,但是它與人的自我實現必有密切關係。
現代人的生活充滿逆境,應付每天的困難都措手不及。如何認識及提升自己的抗壓力,使自己擁有百折不回的毅力,努力攀上人生的頂峰?
活著,就須不斷自我超越。經營充實的生活,當務之急是激發潛能、培養創意、堅定信心,才有能力在充滿變化的世局中,讓身體像行雲一般自在,心靈像流水一樣自由,活得灑脫而愉快。
★臺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以西方哲學為基礎,後轉向研究儒家、道家與易經……等哲學。他樂於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暢談人生問題之種種,希望讀者能透過本書12個主題,開啟創意人生,進而品味人生:
1.創意人生靠自己
在這個焦慮與憂鬱的世代,可以重新閱讀《論語》,把握創新的契機,由「知、情、意」三方面開發自己的潛能。
2.身心安頓的三條路──哲學、藝術、宗教
實踐哲學智慧,自我提升;培養嗜好,增加生活趣味,就能超脫執著局限、優游適意活在當下。
3.起落的生命──談自我肯定的人生
哪裡有困難,就從哪裡站起來,主動對生命負起責任。選擇目標去奮鬥,建立自信正面的人生觀,活出生命的光彩。
4.如何讓自己活得更有智慧
處於變動拼湊的新社會形態,應讓理性和智慧引領人生,以「約、恕、儉、敬」自我約束,借用哲學家的智慧反思自身。
5.給自己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遇上情感上的衝擊,應尋求宗教寄託,並理性給予支持力量,更要確立人生的價值觀,掌握生命藍圖。
6.尋找與安排生命的重心
人生在世,要設法掌握生存、生活、生命三個世界,選出自己珍惜的價值,期許自己走向人生的更高境界。
7.豐富的趣味人生
從孔子的休閒精神、荷蘭人的週休時光,了解休閒生活的智慧,從中肯定生命存在之喜樂,體驗生命的完整,思考回歸生命原點。
8.生命的虛無與熱情
生命有限,值得珍視。掌握生命的意義,謙卑地做出情感抉擇。持續尋找心靈能量,從「身心」往「靈」的方向發展。
9.拓展人際視野
了解自我防衛系統如何運作,才能探討如何拓展人際視野。慎選來往的人,與他們一起成長,努力朝新的目標、新的境界發展。
10.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
逆境是客觀存在的,需拓展心與靈的彈性,若處之有道,何懼逆境。我們應仿效孔子德行,提高逆境智商,用智慧面對逆境,維持生命的動力。
11.青少年成長的心路歷程
了解青少年成長的重要三階段、成長階段面臨的考驗,以及如何著手進行生涯規畫,並鼓勵其自由選擇、有負任責的勇氣。
12.行雲流水的生活情調
後現代社會的人一方面得到解脫的機會,但也帶來全新的責任。應設定目標,活在當下;提升審美品味,但求任心自在。
目
錄
自 序 享受人生,進而品味人生傅佩榮
第一講:創意人生靠自己
第二講:身心安頓的三條路:哲學、藝術、宗教
第三講:起落的生命──談自我肯定的人生
第四講:如何讓自己活得更有智慧
第五講:給自己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第六講:尋找與安排生命的重心
第七講:豐富的趣味人生
第八講:生命的虛無與熱情
第九講:拓展人際視野
第十講: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
第十一講:青少年成長的心路歷程
第十二講:行雲流水的生活情調
?
序
自序
享受人生,進而品味人生
傅佩榮
品味人生,需要一個出發點與明確方向,中間則是不斷成長的心靈世界。
先說出發點。年輕時接觸西方哲學,無知者無畏,對於不管多麼偉大的人物與著作,只問能不能有幾句話給我啟發,而不擔心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第一次聽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所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我立刻聯想起一句應該接下去的話:「要改變命運,先改造性格。」這兩句話就成為我年輕時的座右銘。於是,我這一生有了任務:要改造自己。這個任務是持續一生的,我採用的方法是學習、思考與實踐。
有了出發點,還需要一個明確方向。讀到卡繆在《誤會》中說的,「幸福不是一切,人還有責任。」我當下心領神會,要把幸福與責任緊密相聯。沒有人不追求幸福,但是若離開責任,幸福顯得蒼白而空洞。責任的對象呢?由近及遠,關鍵在於:有哪些選項,以及如何選擇。事實上,人往往是「被選擇的」。我在許多被選擇去完成的工作中,選擇一項我在當時覺得自己「能夠做、應該做、願意做」的。「責任」兩個字帶來很大的壓力,但也讓人生沒有懶散的藉口與無聊的機會。
接著,談到心靈世界的成長。在這方面我比較幸運,四十年的教學生涯,所做的是「閱讀、研究、寫作、演講」這幾件同質性很高的活動。我所請益的主要是哲學家,但哲學家,不論西方的或中國的,總是智慧過人又各申己見,讓後學者覺得無所適從。我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經過了「三受」的考驗,從忍受到接受,再從接受到享受。而享受的另一意義即是品味。
我以西方哲學為基礎,在進入中年的階段,轉向研究中國哲學,主要是儒家、道家與易經。這個階段最深刻的快樂是可以兼顧品味與創意。面對自己的文化傳統,可以有更多的自由與更大的信心去「溫故知新」與「返本開新」。我在這個領域的心得已有不少專書發表,可以驗證我的心靈世界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的。
我樂於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並且曾經對社會大眾的公開演講中暢談人生問題之種種。這些演講中,有兩個系列特別受到注意,就是「創意人生」與「品味人生」,合起來共十二講。現在,單單就各講題目看來,就使我想起當時如何選擇主題、蒐集資料、安排內容、具體陳述的過程。
我有主動學習的意願,但往往也因為學生及朋友的要求而被動去準備某些課題。後者為我帶來的收穫與樂趣更大,因為哲學不能脫離人生,沒有這些同道的鼓勵與反饋,我怎能不變成一個書呆子?
在整理這些講稿時,我發現其中有不少重複的故事、案例與比喻。這是由於我的生活閱歷不夠豐富,以及所念的書不夠落實。我已經盡力修訂或調整這些地方了。每次出版新書,內心都深覺幸運,洋溢著感恩之情。我樂於與同代的朋友分享自己品味人生的出發點、明確方向與心路歷程,我珍惜這樣的機緣。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