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綜觀Hegel的哲學體系,《現象學》(Ph鄚omenologie des Geistes, 1807)可謂是其導論,包括了三大部分:(1)邏輯學;(2)自然哲學;(3)精神哲學。其中,「精神哲學」又分而為三:(1)主觀精神;(2)客觀精神;(3)絕對精神;Hegel的「藝術哲學」或「美學」即構成其「絕對精神」哲學的第一個階層(「宗教哲學」與「哲學史」繼之),但重要的是,Hegel的「藝術哲學」啟動了「精神哲學」的辯證發展。
Hegel在世出版的著作中,論及美學思想者見諸《哲學百科》(Enzyklop輐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 1830),餘則見諸《美學演講錄》(《美學》,Vorlesungen ?er die 礬thetik, 1835)—文本是由他的學生依手稿和筆記編輯而成。Hegel當年講述「美學」時,歐洲正盛行浪漫主義,社會上瀰漫著頹廢及反動風潮,且過於重視「自我」。這種主觀主義、唯我論猖獗發展的時況,Hegel固難實現其嚮往的具普遍性、合理性的社會理想。於是,他倡言「藝術的終結」,總成其系統美學陳構(formulation),而這一套美學思想終究形成了德國觀念論的巔峰發展,Hegel也成為德國思想界的偉大巨星。
美學重建者 Paul Crowther 的反思
Paul Crowther(1953-)是位深度感受到英美形式主義美學遭受歐陸美學全面批判的英國思想家,他重構了英美藝術理論,把「生態論」和「自由地歸屬於這個世界」的觀點引入英美美學,從而發展出一種可以與陸歐美學抗衡的「後—分析現象學」(post-analytic phenomenology)進路的美學理論建構。
基於這樣的推想,Crowther提示:「正如Hegel指出的,促使藝術顯得如此獨特的原因是,它是一種理解模式(a mode of understanding),而這種理解是置身於物質表象的具體個殊性和純綷思維的抽象概括性之間的中途(half-way)。」如是,Crowther把這種「(藝術的)重要意味」視同為藝術表現「存有論之相互性」(ontological reciprocity)的一種能力,更且,這也是一種「自己—意識」本身的需求(a need of ??elf-consciousness?itself)。
再者,Crowther在其〈Hegel美學探索〉(??rt, Architecture, and Self- Consciousness: An Exploration of Hegel’s Aesthetics?^中提及:
Crowther強調,審美經驗與自己—意識的需求的必然嵌結(connection),就Hegel而言,這項洞察意指審美與自己—意識的嵌結正是以下述事實作為基礎,亦即,就藝術的歷史轉型來看,它反映了(reflects),也因此,粹煉了(refines)我們對自己的看法(conception of self)。
Hegel哲學的關鍵術語是精神(spirit),它並非簡單地意指「思想」或「思維主體」,要之,存有是自己—決定的理性或「觀念」(self-determining reason or ??dea?,當生命變成自己—意識的(self-conscious),亦即,可以自由地想像、使用語言、思維和運動,Hegel稱呼這種自己—意識的生命為「精神」(spirit)。當理性或觀念採取了自己—意識之精神的形式,即成為完全自己—決定的與合理的。總之,這是Hegel思想的核心,而這整個進程發生在人類存在的突現(the emergence of human existence)歷程。超乎人類存有,即無自己—意識,人類即理性自身,即自然中固有的理性。
藝術擁有許多功能,但對Hegel而言,它的決定性要點在於藉由表達美(giving expression to Beauty)來回答「精神的需求」(need of spirit)。要之,就Hegel的觀點來看,精神是通過與他者的相互作用而實現和揭示的自己—意識 。重點是,自然正是他者性(Otherness)的一個面相,為了讓自己—意識透過它在通往絕對知識的道路上被充分地獲得,人類精神必須同時反對自然且與自然和解。這種對立與和解的歷程歸屬於美和藝術領域,而這也正是Hegel的藝術觀要闡明的重點。
當我們試圖概括地把握Hegel的藝術觀或美學時,終必明白橫亙其中在「細節研究」上的高難度挑戰。簡言之,「試圖理解Hegel美學」這件事,並非一時半刻能夠成辦的,反之,它需要長時間的浸淫和細部玩味,而正是這種感觸讓我們看到了朱光潛Hegel《美學》譯著的可貴性。要之,朱光潛的譯著是依德文本Vorlesungen ?er die 礬thetik (1835-1838)轉譯為中文的,他平實的譯文和詳盡的註解,讓我們終能完整地親近Hegel的美學講述,並從容裕如地細細品嚐其中深味。
第二,多數學者習用Johann Gottlieb Fichte (1762-1814)的看法,認為「Hegel主張現實、物質是由觀念、精神所產生的『絕對唯心論』主張,是『頭足顛倒』的」,顯然並不恰當。主要原因是,眾人皆採用當代存有論進路的解讀模式來詮釋Hegel思想體系,而衍生了不當理解故。只要細讀《美學》,當可體察Hegel的「絕對觀念論」(主觀和客觀的統一)的諦義是說,若由人的體驗來看,所有的現實皆來自於人的體現(embodiment)之謂,這是一種超邁人類思想進程三百年的創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