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十六歲的海洋課

十六歲的海洋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656993
廖鴻基
蔚藍文化
2019年7月05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9656993
  • 叢書系列:蔚藍文學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蔚藍文學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海島的機會在海洋,

    臺灣的機會,在轉過頭來面對海洋。



      有人形容臺灣是航行於西太平洋東亞陸棚邊緣的航空母艦,只可惜這艘船上的船員,都因為怕海,而選擇躲在船艙裡,試想,這樣的一艘船將如何航行?又將航向何方?



      向海發展是人類的大趨勢,大好機會已經來到島國的我們身邊,來到我們這座轉過頭來就能直接面對大海的寶島。



      失去海洋的島國人民,

      如同失去夢想只剩現實的人生。




      我們是陸生動物,海上活動從心理到生理都需要適應和調整,這是擴大生活領域的跨界行為,當下我們會思考,必要這樣做嗎?必要如此冒險嗎?



      當我們做了選擇,那就是生命成長的決心。走出去、航出去的過程,耳際常有濤聲,視野在海面漂泊,心思繫在漂泊深處,我們也許會聽見一首洄瀾的曲子,遇見船邊上演的一齣戲,這航海、遊海、看海的過程,內心將得到有別於陸地的滋養,海洋於是和「生命教育」有了直接牽連。



      接觸後會想要認識,認識後會想要關心,我們開始思考,為什麼這海島上有許多人不願意接觸海,也不願意認識海?轉過頭來就是美麗的風景,為何轉不過來?於是有人去說明、去鼓吹:不過冒一點險,付出點代價,就有海闊天空的機會。這就是「海洋教育」。



      地球有45億年歷史,至於海洋年齡,從45億歲到只有1億歲的說法都有,無論如何,以一本書,幾萬個字,要介紹如此寬廣深邃的海洋,絕對是不夠的。本書以海洋教育的期望出發,提供給青少年參考的海洋讀本,誠摯希望臺灣的年輕一代,未來能成為真正以海為榮的島國子民。---廖鴻基



    本書特色



      1.首部針對年輕世代設計的海洋臺灣文化讀本,耙梳既往被忽略(刪節、隱匿)的歷史、以全新視角開展多面向主題、重新詮釋海洋與臺灣島嶼的關係,讓年輕世代將此特殊性化為競爭優勢。



      2.為年輕世代建構一個「去陸地中心」的海洋臺灣史觀。翻轉附屬、偏狹的島國情結為積極、遼闊的海洋意識。重新錨定臺灣於(世界)海洋的定位,等同於建構臺灣主體論述的第一步。



      3.摒除大量資訊數據的堆砌,以邏輯嚴謹但不失趣味的文字風格,培養年輕世代對出版內容之閱讀興趣與識讀力,進而對海洋文化產生共感與認同。

    ?


     





    序 曲 從海洋書寫到海洋教育

    ?

    前奏曲 簡單易懂的海洋入門

      第一小節 臺灣本島、列嶼及周圍海洋環境

      第二小節 產業與文化中的海洋精神

      第三小節 海洋藝文的匱乏

      第四小節 開放、流動、多元、包容——海洋文化競爭力

    ?

    ——間奏 摺被子

    ?

    第一樂章 千里碎形——臺灣海岸的五種面貌

      第一小節? 南北大懸殊,東西各不同

      第二小節? 終點,還是起點——以海岸線為證

      第三小節? 從海岸現象檢視島國對待海洋的心態

      第四小節? 尾聲:走一段海岸,能看見甚麼?

    ?

    ——間奏 上游下游

    ?

    第二樂章 深邃而美麗的黑潮

      第一小節? 如浩瀚大河般汩汩流淌的海流

      第二小節? 貧瘠但默默且溫暖影響臺灣的黑潮

    ?

    ——間奏:海神的祝福

    ?

    第三樂章 海洋鯨靈——臺灣沿海鯨豚

      第一小節? 演化的奇蹟——鯨豚生態

      第二小節? 從食物到朋友——臺灣鯨豚大事記

      第三小節? 生態指標——臺灣鯨豚處境

      第四小節? 從殺鯨到賞鯨——臺灣賞鯨活動

    ?

    ——間奏.其之一 鯨書

    ——間奏.其之二 小強

    ——間奏.其之三 表達

    ——間奏.其之四 骸骨裡的生滅

    ?

    第四樂章 近海漁業的機械化變遷

    ?

    ——間奏 翻船

    ?

    第五樂章 遠洋漁業與貨櫃海運—臺灣最具國際格局的海洋產業

      第一小節? 從靠海吃海到跨越經緯—臺灣遠洋漁業概況

      第二小節? 漂移的經濟體—臺灣海洋運輸簡述

    ?

    ——間奏.其之一 離別

    ——間奏.其之二 瓶中信

    ?

    第六樂章 靜止在餐桌上的魚——從臺灣漁業現況看海洋資源的永續觀念

      第一小節? 魚——島國民生的重要資源

      第二小節? 永續精神——漁業管理

      第三小節? 並非科學問題而是道德問題——拒吃?仔魚

      第四小節? 有效管理的沿海生態保護區

      第五小節? 尾聲——當魚離開我們

    ?

    ——間奏.其之一 我們有海鮮,但我們是否有海鮮文化?

    ——間奏.其之二 誰的祭典?——從翻車到曼波

    ?

    終曲 從蕞薾島國到海洋大國——海洋教育與展望

    第一小節? 生存、生活及生命——人與海的多層次關係

    第二小節? 海洋自覺——進一步認識海對我們有甚麼好處?

    第三小節? 轉身就是新生——島國的劣勢與優勢

    第四小節? 許以開闊——海洋給我們更多元的發展機會

    第五小節? 蔚藍色的期盼

    ?

    餘音 倒立

    延伸書目

    ?





    序曲



    從海洋書寫到海洋教育




      二○○四年教育部將「海洋教育」納入教育施政主軸,拙著中有些篇章被選入國中小、高中及大專國文教科書或參考讀本中。因緣於「課本作家?,二十多年來,經常受邀參與各級學校的教師研習或學生講座活動,得以在校園中分享我的海洋經驗與海洋文學經驗。



      因為「海洋」題材在臺灣算是「新穎」,講座或課堂上分享的內容又多為親身體驗,比起隔岸談海更有臨場感吧,這些課程及演說還頗受學生們、老師們的歡迎。



      過去十二年來,曾受聘於國立東華大學通識中心兼任授課講師,講授?海島與海洋?課程。許多年來,每學期選修學生人數均達限修人數一六○位以上,而且聽選課學生說,每學期開放選課後,往往很快就達額滿狀態。還有學生抱怨,搶了四年,還是沒選入這門課。



      因?海洋文學作家?身分,不少人以為我在校園裡講授的是?海洋文學?。其實,我的課仍以「海洋教育?為主要目的,總覺得,海洋給我這麼多,若能將海洋介紹給更多島國子民認識,或有機會讓臺灣社會願意轉過頭來認識海,並開始學習尊重我們的海,這應是我這輩子的重要使命。同樣的,這也是我持續不停且多元海洋書寫的最大動能。



      ?文學?,其實只是我介紹海洋的方式之一。



      海洋環境、海洋生態、海洋產業、海洋文化、海洋精神、海洋體驗、海洋教育與海洋藝文,全是我上課的題材。內心期望這些主題,都能一一化作橋樑,讓更多島國子民走過這許多道橋樑,看見我們的海。



      每學期,東華大學選課學生中大部分是理工科學生,也許因為上課形式偏重於海洋生活經驗分享,加上善用文學能力中的敏銳及美感,還頗能吸引學生們的上課意願。



      校園授課經驗也讓我意識到,海洋教育不能老是停在教室、留在陸地上談海洋,每學期課程都會安排「走一段海岸」及「航行體驗」兩次戶外課。



      當學生們一步步走過我們的門面海岸,或踏上甲板航行出海;「在場」真是偉大的力量;由於感受真切、直接,戶外課確實比較容易轉化學生們對海的興趣。



      短短一趟戶外課實際接觸了大海後,發現不少學生在心中已埋下了對海的基本情義。



      不少西部學校老師問我:「你在花蓮,出海方便,東部海域又有鯨豚,我們這裡可沒有這樣的資源。」



      臺灣是座海島,港口多,造船能力也不差,處處有港、有船,海岸或海域活動條件,無論東岸或西岸,其實都不差。而且,「多種多樣」是臺灣環境、生態、人文的最大特色,海域和海岸風光四處不同,比方說,東部看曙光、西部看晚霞;東部是海岸斷層,西海岸常見大片沙丘沙洲;東部鯨豚資源對比西部豐富的潮間帶生態,可說是相互媲美,各有特色。



      風景一直都在,只等著我們更積極主動的去發現、去敲門、去安排。



      走出去、航出去的海洋教育,肯定更能親近、接觸、體驗課堂外更真實的海。



      幸運的,我的海洋書寫與海洋生活經驗,恰逢臺灣海洋教育的啟步階段,讓我在校園裡尋獲恰當位置,分享海洋點滴。我曉得,這是難得的海洋教育平台,因而珍惜機會,以海洋的寬和深期許自己,不停檢視、調整授課內容,以求更開闊更準確且更有效的為臺灣海洋教育盡一點心力。



      常調侃自己,這許多年來個人於海洋教育上的各種努力,因為臺灣海洋較育算是啟步階段而已,而自己在這階段能做的,算是零分到六十分之間,屬於「觸發」、「看見」、「引發興趣」等基本功課。這階段以後,特別是八十分到一百分的功課,就非得真正的海洋專家才能勝任。



      二○一六年七月後,因工作安排,將告別開課十二年的東華大學通識核心課程。記得最後一堂課,我跟課堂上大四學生們說:「今天過後,我將跟你們一起畢業,希望未來有一天,無論在陸地上或甲板上,當我們站在人生各自不同的某個座標點上,能夠回想起在大學校園中『海島與海洋』課堂上曾經一起的課程片段,而有些許回味。」



      個人雖不曾受過「教育訓練」,但十分認同「教育是開門的工作」,以各種方式為學生們打開一扇開闊的門扉。而「海洋教育」這扇門,的確有機會為年輕的島國人民打開一扇無比寬敞的人生大海。



      告別東華大學通識課這年,恰好有位作家朋友,也是出版社總編,找我談寫一本「青少年海洋教育讀本」的可能。這麼剛好,心裡想,或許就理一理這十幾年來的授課或演講資料,應該不難;而且,也算是為自己留下曾經校園授課的紀念;於是就答應了。



      動手書寫這本書時才發現,說的比寫的容易,講課比較能即興發揮,寫下來可是必要句句斟酌,特別是為了「海洋教育讀本」而寫,更是非得慎重不可。然而,也因為斟酌與慎重,寫下來的免不了頗有整理資料、秀知識、講道理等缺乏美感、缺乏文學味的表達,因而,書寫過程中一再停頓、中輟,也一再思索如何調整及如何讓讀本軟性、感性一些。



      這才恍然明白了,「演講授課」、「教育讀本書寫」、「文學創作」畢竟體質與表達方式各自不同。



      想起曾有某高中校長聽過我的演講後告訴我,除了文學之美,我的演講內涵還包含了「海洋教育」、「環境教育」及「生命教育」,一次解決了三項社會重要議題融入教學的需求。



      也許,這本《十六歲的海洋課》,就儘量朝著這三項現代重要教育議題努力看看。



      資訊搜尋如此便利的現代,海洋知識並不難透過多種查詢管道來獲得。因此,本書將儘量避免過多的知識轉達或資料整理,而儘量以概念或觀點分享為主。另外,隨書搭配這些年海上生活留下的海景圖片,為這本書添些海的興味。

    ?




    其 他 著 作
    1. 台灣π:發現太平洋抹香鯨
    2. 魚夢魚:阿料的魚故事
    3. 魚夢魚:阿料的魚故事【限量親簽版】
    4. 最後的海上獵人
    5. 最後的海上獵人【首刷限量親簽版】
    6. 北方海岸的漁村故事
    7. 23.97的海洋哲思課
    8. 遇見花小香:來自深海的親善大使
    9. 黑潮漂流
    10. 海童:一本漂流的想像誌
    11. 漫畫與文學的火花
    12. 大島小島
    13. 海洋的心聲:海洋散文集
    14. 地球的心跳
    15. 討海人(新版)
    16. 鯨生鯨世【修訂版】
    17. 划向大海,找到自己:2009、2010年獨木舟環島紀實
    18. 來自深海
    19. 漂流監獄
    20. 回到沿海
    21. 漏網新魚:一波波航向海的寧靜
    22. 後山鯨書
    23. 領土出航
    24. 台灣島巡禮
    25. 台11線藍色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