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顯永恆 妙樂唯實有
除了自小就開始修習,或是專門研究印度教的當地教友與學者之外,一般人要了解印度教,都需要花費一番工夫。這不僅是因為語言或是文化上的隔閡,更是因為印度教本身就不是一個單純的宗教——它除了以宗教、哲學與社會為主 ...更多
真正的和平總是可能的。對有些人來說,和平和非暴力,等於是消極和軟弱的同義詞;事實上,修習和平,是為了讓和平在我們身上保持活躍:積極地培養理解、愛和慈悲,即使面對誤解和衝突時仍不改變。
這是一本深刻的精神指導作品,也是和平地內在改造的實際藍圖。教我們如何 ...更多
《釋禪波羅蜜》,全名為《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是天台宗開宗祖師智者大師講述禪定修行的重要著作。有別於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禪」,智者大師強調的乃是「次第漸修,循序漸進」的「漸修禪」。
《釋禪波羅蜜》一書即在「解釋禪修的具 ...更多
西方大師艾曼紐.斯維登堡漫遊生死界驚異實錄
人死亡之後,究竟會如何呢?一切形將幻滅,抑或像世界上各種宗教所揭櫫的會前往「另一個世界」?
十八世紀跨足物理、天文、生物、經濟、哲學各領域的瑞典天才大師艾曼紐?斯維登堡(1688-1772 ...更多
「你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嗎?」「你,是自己腦的主人嗎?」,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
人們總是在遙遠的地方苦苦尋找生命和真理。其實,生命真相就藏在「呼吸」這個動作裡,而「呼吸」同樣能夠啟迪我們的領悟。
「腦呼吸」,能幫助我們成為「腦」名副其 ...更多
本書透過富有生命的個體經驗去發現「人」的因素如何啟發社會,認為存在人內心的宗教性是永恆的,更成為各種新興宗教運動和宗教現象出現的根源;政治神話的「解魅」是個體宗教性解放的前提;社會經濟的開放是個體宗教信仰自主的保障。而通過個體的宗教信仰的尋求 ...更多
本書概述佛教之史傳、佛學之理論,及佛法之修持三大單元。在史傳篇中,簡介釋迦牟尼的生平傳略,及印度、中國的佛教發展,本篇囊括佛經翻譯及《大藏經》編修等介紹。在理論篇中,以緣起論、五蘊百法、十二緣生觀、三法印、四聖諦、空性哲學六章,概述大小乘、空 ...更多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的是因果循環,用字淺白,沒有深不可測的經文,卻蘊含深邃旨趣,地藏菩薩有解救一切罪苦眾生的本領,本經文中的利他思想、誠信、孝敬等理念,都是普渡眾生的無上智慧,值得挖掘並發揚。讀後使人戒慎行事,謙沖自持。
中國社會長期在儒家釋道的文化教養下,哲學與宗教是緊密地結合在,以深遂的形上觀念,建構出人在天地間和諧的生存活動,在人與超然的交感過程中,穩定了生活運作的方向與法規,有著不少傳承的智慧典籍,累積了歷古常新的生活秩序與生活典範,儲存與永續集體共有的文化記憶與行為模式 ...更多
《維摩詰經》產生於西元二、三世紀大乘佛教興起時期,並在大乘佛教中具有極高的地位,著名高僧如鳩摩羅什、僧肇等都曾為此經作過注釋義疏。
《維摩詰經》是一部極具特色的經典,不僅故事性強,引人入勝,同時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其結構宛如一部戲劇,歷經場景轉換而又枝葉蔓生,胡適先生稱其為「 ...更多
「七處徵心」,是《愣嚴經》探討的第一個重點:生滅心的起用,他既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體會到了,則生滅心是處處起用,它靈光的很。「八還辨見」則是《愣嚴經》探討的第二個重點:第二月及真心。基本上,悟到「第二月」是「明心」,「真心」則是「見性 ...更多
台灣的同志,始終活在陰暗的櫃子裡,像犯了錯的孩子;那麼同志佛教徒呢?他們如何面對自己的信仰?同志行為是否犯了戒?或者說,佛教的戒律裡是否隱含著對於同志的歧視?同志佛教徒是否斷佛種姓,永無天日?本書是台灣著名佛教學者楊惠南教授的論文集,分為兩部 ...更多
「上冊結尾,孫悟空被如來佛一掌收伏在五行山下,那時起,孫悟空已完全落到後天生命。從第八回合開始,要陸續介紹成為一個完整個人的其他生命作用,換言之,「西遊記」的其他重要卡司:唐三藏、豬八戒、沙和尚、白馬等,終於要登場了。說到眾生原本是佛,竟然那 ...更多
《練氣養生入門──太極導引》為國內太極名家熊衛先生所創,是一種適合現代社會、現代生活的練氣養生入門功法,綜合陳派、楊派、郝派及氣功的精華,為養生、練拳的基本訓練。本書可作為個人自修之用,也有助於團體的演練參考。目前已為國內多家企業單位作為身體管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