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為六篇,從六個角度全面透徹地來化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煩惱。 每一篇的內容由數個禪理小故事組成,在這些小故事中又分為三個板塊:【禪理故事】,【道破禪機】和【禪林清音】。 ...更多
理趣經這一部經典是真言宗僧侶的常用經典,是其朝夕勤行時熟讀之,作法事或喪禮時也誦讀之,然而,也因內容出現有關「性」的記載,而讓世人對它持有兩極態度。
到底理趣經是不是像道聽塗說的那樣不道德呢?
不如跟隨本書 ...更多
此書即為禪的入門書籍,目的在於引導各位進入「行」、「證」的境界,叢書中所指導的方法中,讀者們將發現,真正的宗教體驗是什麼,並感到禪的實踐並不困難。
由佛教名言中,給予現代式的詮釋從失敗與挫折中蘊育智慧。
作者簡介
松濤弘道
一九三三年出生,日本大正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碩士。 畢業後,至夏威夷淨土宗別院傳授七年佛教、再留美十二年期間研究國際派佛教。
現代淨土宗近龍寺住持,兼任上野 ...更多
我記得四十年前,家住新竹縣芎林鄉,正在一所小學教書,為了學習英語,不時到當地天主堂親近一位法國籍穆神父;一天,從他手上第一次接過一部中文聖經,我拿回家只翻了幾頁,便擱在書桌上好長一段日子,等我送還給穆神父時實話實說,既沒有興讀它,也沒有任何心 ...更多
正確的信仰是由於對事物的理解開始的,經由深刻的理解,才可明辨事物,也才可把煩惱的人生轉為具有智慧的生命。但假相與實相二者同時並存,安心與煩惱兩者也相包相融。本書試著思考有關虛偽與真實問題,並期獲得事物實相的線索。全書內容分兩章:首章探討有關成就釋 ...更多
探索夢的奧秘,成功與失敗決定於睡眠之間。
快種福田莫負人身
有一次,阿育王病重臥床。一位修行人來探訪國王。不料,阿育王不住淚水潸潸,修行人百般安慰國王。
「到目前為止,大王做過的功德,好像恆河沙石那麼多。應該是沒有遺憾才對。」
「縱然這樣死了,我也沒 ...更多
不時站在永遠的相下,輕視每樁事件的移動,用某種方式將這些歸納成歷史書,印度人一向沒有這種偏愛,甚至對佛教的態度也一樣。關於佛教教主喬達摩•佛陀的年代,大體有三種說法,最馬名的辯論師龍樹,與世親也有兩種說法。
所以,若要決定這些人的生長年 ...更多
談到佛教的女性觀,依據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情形,就有許多方面,即使有關佛經上記述的女性問題,也照樣非常龐雜,而且種類繁多。即使探討的基調,事實上是佛陀的女性觀,但也別忘了印度社會一向輕視女性,而這個社會也是孕育佛教的地盤。但在後來的佛教卻很盛行「 ...更多
禪和禪宗,到底是一回事,還是兩回事?若是兩回事,它們之間又有什麼區別?簡要言之,禪是佛門中的一種修行方式,禪宗則是佛門中的一個派別。所以禪不等於禪宗,兩者不是一回事,而是兩回事。
為此,對於初步接觸禪宗的人來說,千萬不可把禪和禪宗混為 ...更多
自從釋尊在印度創立佛教以來,歷經兩千又好幾百年,佛教傳到廣大的亞洲地區,跟當地社會與文化形成錯縱複雜的關係,致使那裡的精神文化也呈現各種模式。因此,若要將佛教規定在一個範疇內來探討,幾手是不可能的事。不過,我們所要理解的佛教,無疑是傳到日本後 ...更多
中國把儒教當做國教,所以說中國社會是一個儒教的社會。以孔子、孟子為始祖而教以五倫五常,在中國不論朝野或貴賤,都要遵守五常--仁義禮智信,而這被視為人間既定的最高道德。那麼,這項最高道德所要實踐的倫理,就是孝的倫理,有一本『孝經』的專門著述在討 ...更多
『金剛經』說:「那時佛住在舍衛城的給孤獨園,跟大比丘等,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聚集在一起。」
四十年前,我剛進新竹師範,開學那天全校同學站在操場,我無意間環視了一眼,哇!好多同學!心想總共多少人呢?後來打聽的結果,還不到六百位……。從那時 ...更多
阿闍世這位印度的國王,生長年代跟釋迦牟尼佛相同。「阿闍世」是印度Ajatasatru一字的音譯,意譯成「未生怨」。
為何取名「未生怨」這樣不祥的名字呢?這方面有一項傳說。原來,他還在娘胎裡尚未誕生時,一位預言家說:「這個孩子長大後會殺 ...更多
雖然,佛教的經典或法語相當多,但也終究歸於兩類思想--輪迴與解脫。如果談到以往許多佛教的解說書籍,大體上都是有關解脫方面。至於從哪裡解脫呢?卻說不清楚,甚至根本沒說,這樣一來,長篇大論的解脫內容終究陷於偏頗,有失平衡。事實上,解脫是先有輪迴才 ...更多
支婁迦讖(出身印度西北部的佛教僧人)曾在西元一四七∼一八六年漢譯『阿闍世王經』。若從漢譯的年代來說,這部經在本書所採用的幾部佛經中算是最古老的一本。這部經最先把空的思想戲劇化出來,故有不尋常的意義。
阿闍世王出身中印度的摩揭陀國,只因 ...更多
我現在要同時探討根本佛教與大乘佛教,那就是應該怎樣思考這兩種佛教的會通或會釋的課題?
會通是佛教的舊名詞,意指兩種完全相反的見解,或概念相會溝通,使它們歸納成一種意思。會釋也是大致相似的意思,意指兩種不同或相反的教理與語句提出來探討, ...更多
面壁坐禪九年悟得之安心立命之學。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優樓頻螺迦葉。迦耶迦葉。那提迦葉。舍利弗。大目犍連。摩訶迦旃延。
「因果報應」的想法,是佛教教義的根幹。
凡事有結果必有原因。想要得到好的結果,就必須努力撒下好的種籽。
從事農耕的人,最能從實際體驗當中瞭解這個道理。
但,現在從事農業的人已經非常少了。
所以,很少人能夠真正享 ...更多
人類社會的進展,要靠大家的分工合作,各盡所能,賺取生活的需要。只要是合法、合情和合理的行業,都是值得肯定的,即使報酬不是很優厚。世人一方面為了生活而工作,但也為了工作,而扮演自己應有的社會角色,滿足與生俱來的社會參與。所以,人不能脫離團體生活 ...更多
這是一本奇彩異姿,趣味盎然而又難得一見的奇書。全書不僅從佛教的宇宙觀、人生觀及僧尼的衣食住行,習俗禮節,修行懺悔,廟會節日等視角,展示僧尼生活鮮為人知的瑰異光環,並且還如數家珍地介紹了寺廟佈局、佛經佛像、法器陳設,以及佛教四大名山、八宗祖庭等 ...更多
在我的處女作「一悟覺千秋」中的我曾如此寫著:每個人都是一本值得翻閱的書,而每個人身後的故事就像是一部難懂的經。是的,不管來時路有多坎坷,路總是無限延伸,要你繼續走下去的。而是否走得自在、精進,就得看功夫了!在我的筆座上,有一只數年前購自西德的 ...更多
內容簡介
如果不提到耆婆,佛教醫學簡直談不下去。長期以來,耆婆的大名一直響遍東方禱的,被人稱讚為醫聖,比起西洋的名醫--希波庫拉德斯,實在毫不遜色。
日本的日蓮大聖人也在《御書》裡,處處提到耆婆這位佛教史上的名醫。
然而, ...更多
劉欣如先生,出生台灣省新竹縣,曾任小學教師及大學講師,業餘從事翻譯與寫作。一九八三年以來,旅居美國洛杉磯,與友人共創「美國佛教弘法中心」,餘暇致力於佛書的編譯,己出版有「唐玄奘留學記」、「現代人的佛教」、「佛教的人生觀」、「現代生活與佛教」、 ...更多
業的思想,發生及變遷及其在人生過程裏的意義和價值。
解除現代人煩悶的清涼散善根薰煉和人格培養的脫胎換骨劑。
女性通往佛教真髓的導讀。
睿智率直的生活之道佛的道理和教諭。
佛教就外相看,極為繁富。就內涵言,十分深奧。以致一般人,對於佛教的認知,也就如霧裡看花,很難明確的了知其全貌了。
佛教自印度傳入我國之後,將近有兩千年的歷史,長久以來,與中國文化揉合,已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期使大眾對佛教有一梗概的 ...更多
空與慈悲
「因為沒有才格外明白」
一九六九元月舉行「四天團交」。東京發生大學生罷課、佔領教室,和不讓教授上課等層出不窮的糾紛,這陣浪潮擁到京都大學時,適逢文學院舉行教授會議,學生們紛紛闖入,迫使五十幾位教授和一百多位學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