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疆域沿革史:從夏商周到民國初年,中國地理史之開山巨作

中國疆域沿革史:從夏商周到民國初年,中國地理史之開山巨作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6263323438
顧頡剛,史念海
崧燁文化
2022年5月16日
117.00  元
HK$ 105.3  






ISBN:9786263323438
  • 規格:平裝 / 236頁 / 17 x 23 x 1.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地區史 > 亞洲地區

















    歷久彌新、傳承悠遠的華夏文明

    ×

    韋編三絕、刻苦鑽研的民初學者

    中國第一部地理文化通史,在此隆重登場!



      【開展極早的中國地理學】

      中國地理學的開端,最早見於文字記載者,有《尚書.禹貢》、《山海經》、《爾雅.釋地》、《周禮.職方》等等。尤其是在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學術風氣發達。



      由於各諸侯國相爭,遣使結盟,出兵奪地,交通、道路、山川、地理形勢在在必知,因此繪製地圖成了當時盛事之一。



      一般來說,地圖的繪製應當先於文字記載,先民多圖而後書。早在周朝初期,就已經有了關於當時中國地圖的種種史料記載。而尤為後人所知的著名中國地圖,恐怕就屬荊軻為燕太子丹西刺秦王時所帶的《督亢圖》。



      【戰爭下的疆域擴張和民族同化】

      《論語.憲問》中,孔子曾感嘆:「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由此可管窺一隅當時的異族風俗面貌。事實上,在戰爭頻仍的春秋戰國時代,真正的「中原」幅員狹小,而士大夫們輕視的「南蠻」、「夷狄」等外族擁有的土地相對較大。



      然而傳播文化的最佳利器,莫過於戰爭。隨著齊桓公、晉文公等等霸主相繼而起,他們兼併戎狄以擴張領土;秦國、楚國更是大舉征戰夷狄,並致力於教化異族。因此若論人文風氣,春秋時代以楚國為最盛,秦國則對西戎之邦以「中國」自居。



      【商鞅變法與統一六國的秦孝公】

      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圖強。西元前350年,秦孝公命商鞅徵調士卒,按照魯國、衛國的國都規模修築冀闕宮廷,營造新都,並於次年將國都從櫟陽遷至咸陽。又併鄉聚縣,中央集權,其後屢屢兼併諸侯土地。諸侯不得不採用蘇秦的合縱學說,以壓制野心日益擴張的秦國。秦國於是復用遠交近攻之策,先降服魏國、滅韓國,近東處疆域略定後,又向北滅趙,順地利之便滅魏,而後分兩軍南下滅楚,北滅燕國,最後以滅燕之軍南面襲擊齊國。十年之間,六國的土地盡歸於秦,為後世秦始皇統一中原打下基礎,從此開始了華夏民族長遠悠久的家天下政治……



    本書特色



      本書由知名學者顧頡剛起草,史念海修撰,兩人以豐厚的學養、細緻的考究,精心撰述自夏商周三代以來,直至民國初年的中國整體疆域變化。當中不只論地理位置,亦旁及文化、歷史脈絡等等,用典考古,無不豐富詳盡。

    ?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

    第二章 中國疆域沿革史已有之成績

    ?

    第三章 夏民族之歷史傳說及其活動範圍


    第一節 大禹治水分州之傳說

    第二節 從夷夏交爭與少康中興等傳說中觀察夏代中世之疆域

    第三節 晚夏之疆域範圍

    ?

    第四章 殷商民族之來源及其活動區域

    第一節 殷商民族起於東方說

    第二節 殷商之建都與遷都

    第三節 殷代之勢力範圍與其征伐所及

    ?

    第五章 西周之疆域範圍及東周王畿之區域

    第一節 周民族起於西方及其東侵

    第二節 周滅殷後之東方封國

    第三節 周室之東遷及東周王畿之疆域

    ?

    第六章 春秋列國疆域概述

    第一節 春秋時期華夏之疆域

    第二節 春秋時夷蠻戎狄之分布

    第三節 春秋時代諸侯之互相吞併及夷狄之同化

    ?

    第七章 戰國疆域變遷概述

    第一節 戰國之形勢

    第二節 戰國時華夏疆域之擴張及民族之同化

    第三節 郡縣之起源

    ?

    第八章 先秦人士之區劃地域觀念

    第一節 九州說及大九州說

    第二節 十二州說

    第三節 畿服說

    ?

    第九章 嬴秦統一後之疆域

    第一節 六國之滅亡及秦之統一

    第二節 秦郡考略

    第三節 長城

    ?

    第十章 西漢疆域概述

    第一節 漢初之封建制度

    第二節 西漢之郡國區劃及其制度

    第三節 西漢地方行政制度

    第四節 西漢對外疆土之擴張

    ?

    第十一章 新莽改制後之疆域

    ?

    第十二章 東漢復興後之疆域

    第一節 東漢初年郡國之省並

    第二節 兩漢地理制度之比較與其疆域之消長

    第三節 漢末九州制之復興

    ?

    第十三章 三國鼎峙中之疆域


    第一節 曹魏之疆域

    第二節 蜀漢之疆域

    第三節 吳之疆域

    第四節 三國時之地方制度與特殊制度

    第五節 三國時北邊漢族之南徙與南蠻山岳之征服

    ?

    第十四章 西晉統一後之疆域及其地方制度

    ?

    第十五章 東晉南北朝疆域概述

    第一節 五胡亂華及漢族之南遷

    第二節 僑州郡縣制度之建立

    第三節 江左諸朝疆域之變遷

    第四節 北魏周齊疆域之分合

    第五節 南北朝時代地方制度之沿革及其紊亂

    ?

    第十六章 隋代疆域概述

    第一節 隋代疆域之區劃及其制度

    第二節 運河

    ?

    第十七章 唐代疆域概述

    第一節 唐代疆域之區劃及其制度

    第二節 府制之確立及其種類

    第三節 節度使區域之建置

    第四節 唐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五節 唐代疆域之擴張及羈縻州縣之建置

    ?

    第十八章 五代割據時期疆域概述

    第一節 五代遞嬗期間中原疆域之演變

    第二節 十國之割據與此期疆域之變遷

    ?

    第十九章 宋代疆域概述

    第一節 北宋之疆域區劃及其制度

    第二節 宋室南渡後之疆域

    第三節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

    ?

    第二十章 遼國疆域概述

    ?

    第二十一章 金源疆域概述

    ?

    第二十二章 元代疆域概述


    第一節 元初領土之擴張及四大汗國之建立

    第二節 元代中國地區之疆域區劃與其制度

    第三節 元代地方行政制度

    ?

    第二十三章 明代疆域概述

    第一節 明初布政使司之建置及其疆域區劃

    第二節 明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三節 都司衛所之分布

    第四節 明代九邊之建置及邊牆之修築

    ?

    第二十四章 清代疆域概述

    第一節 未入關前之滿清

    第二節 清代行省之區劃

    第三節 蒙藏底定後之四方藩屬

    第四節 清代地方行政制度

    第五節 清代西南土司制度

    ?

    第二十五章 鴉片戰爭後疆土之喪失

    ?

    第二十六章 民國成立後疆域區劃及制度之改革






    前言



      顧頡剛先生要為中國文化史撰述《中國疆域沿革史》一書,然以諸務縈身,無暇執筆,要我先為搜集材料及起草。



      一九三四年禹貢學會初創,翌年得張石公(國淦)先生捐贈房舍,作為會址。顧先生邀我先期移居禹貢學會之內,以便著手進行工作。



      當時正是戰亂時期,幾有不可終日之勢。顧先生曾感慨地說:「吾人處於今日,深感外侮之凌逼,國力之衰弱,不惟漢唐盛業難期再現,即先民遺土,亦岌岌莫保,衷心忡忡,無任憂懼。」故承應撰著此書,實有深意。顧先生一再指出,必須詳細論述疆域損益及其演變蹤跡,寸土皆應珍視,不能令其輕易淪喪,這不僅是口頭的指示,而且在書中開篇明白寫入。



      顧先生上述指示,實為本書框架輪廓,大綱目錄即依此制定。目錄中特設〈明代長城和九邊〉、〈清代後期失地〉等章節,亦有所指。論述歷代疆域,涉及許多具體地名,若一一備舉,悉以入於文內,顯得繁瑣累贅。我將其分別列成表格,既清眉目,亦可少占篇幅。



      以前我在大學讀書時,曾聽過譚其驤先生講授《中國國家歷史地理》的課程。譚先生很會講課,上課時只帶一些卡片,就滔滔不絕地講起來,既不發講義,也不繪製地圖和表格,學生只是聽課記筆記。在起草中,我翻閱過我所記筆記,由於和顧先生的指示以及寫作要求差距較大,很難配合。特別是顧先生在本書目錄開端緒論之後,列有「中國疆域沿革史已有的成績」一章,筆記中無此內容可供參考,而疆域沿革之學有其歷史淵源,歷代學人咸有撰著,非一朝一代史事,起草此章要遍覽前哲時賢的著述,我深感難於措手。這些情形,我皆曾坦率地向顧先生談過。顧先生鼓勵我從頭學起,而且給我一年多的時間,作為我在禹貢學會的工作。在這不長的時間裡,我只好埋頭苦讀,翻檢有關圖書。這使我能博覽和參考古今許多學者的著述和學說,不囿於一家之言。在苦讀中,時時得到顧先生的指點,又不時和當時在禹貢學會工作的韓儒林、童書業、張維華諸先生共同研討,使我得到不少進益。在起草工作中也曾徵詢過諸先生的論點和意見,其中尤以童書業先生的為多,但都沒有注出他們的大名,因為都僅是口頭的談論,不是著作,無從為之注出。



      總而言之,全書的框架輪廓以及大綱目錄都有顧先生的指示,有規矩可依,所謂起草工作只是依章節題目寫文章,看起來似乎不會很費力,但實際做起來卻非常吃力。除了前面提到的「已有的成績」一章外,由於這本書以論述歷代疆域變遷為主,舊日所謂正史大都有〈地理志〉或〈郡國志〉,就算是有缺漏的,後來也有人為之補撰,可以據以論述,不過有些志中也還有若干問題,前代學人於此都有論述,這就不能不多事翻檢,博採眾議,斟酌取捨。又在此書撰寫之前,顧先生曾經著有〈兩漢州制考〉,對於《漢書.地理志》的訛誤有所校訂。既已創立規矩,就須一律踵行。再有疆域規劃時有變遷,歷年既久,其間自多增並損益,而改朝換代之後,改易更多,尤其是接近邊地各處,又時有盈虧。凡此種種,皆須一一釐清,方不至有所訛誤。更為繁瑣的則為圖表的制定清繪。前代學人於此傾心力作,成果累累,但仍有不甚確切之處,需要考訂,而且要與現代地名對照,自不能不再下工夫,逐一為之查勘。因此,以一年多的時間完成全書起草,極為緊張。但是經過這次鍛鍊,使我能夠深入其中仔細鑽研,今日能夠稍有寸進,確實是由顧先生諄諄的教導,為我奠定治學的基礎,這是我沒齒難忘的。


    史念海謹述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