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刻意放鬆》+《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胡展誥心理師暢銷教養套書【獨家】

《刻意放鬆》+《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胡展誥心理師暢銷教養套書【獨家】

庫存 > 5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6263610354
胡展誥
遠流
2024年1月05日
253.00  元
HK$ 215.05  






ISBN:9786263610354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528頁 / 14.8 x 21 x 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綠蠹魚


  • 心理勵志 > 情緒/壓力

















    陪伴大家放下緊繃生活,身心更自在;

    陪伴家長讀懂孩子心聲,讓孩子被理解。

    諮商心理師胡展誥的暖心作品,一次擁有!

    ?

      《刻意放鬆》

      這是一場從心開始的放鬆練習。

      諮商心理師胡展誥以心理專業角度與案例,協助你意識到形成長期壓力的來源,期待在「刻意」安排的紓壓練習後,你也能找到「放鬆」的有效解方,學會與壓力共處,從內而外改變慣性疲累,回歸內在的安定與平靜。

      這本書,獻給無法停止忙碌、煩惱如影隨形的你……

    ?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

      諮商心理師胡展誥說:「你本來就是很努力、也很棒的大人!」其實你身懷許多與孩子互動的法寶卻不自知。先從改變觀點與視角開始,你也可以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內在需求,透過與孩子有效的對話,成為一個身心安定的大人。書中各種方法與練習,也適用於任何你想好好溝通、好好說話的對象!



    《刻意放鬆》共感推薦

      


      田定豐|心靈作家、podcast「安眠書店」主持人

      吳若權|暢銷作家、podcast「權式重點」主持人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許瑞云|身心靈暢銷書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蘇琮祺|諮商心理師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心暖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李儀婷|薩提爾教養•親子溝通專家

      林怡辰|國小教師、未來大人物教育類得主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博士、美國執業諮商師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JOJO|KISS Radio電台主持人

    ?


     





    《刻意放鬆》目錄

    自序? 放鬆,心的日常保養

    前言? 放鬆何需刻意?

    ?

    PART 1? 壓力之源

    第1章 慣性的力量

    第2章? 多工處理模式

    第3章? 忙碌成癮

    第4章? 懈怠恐懼

    第5章? 用腦過度的生活

    第6章? 比較的負面效應

    第7章? 壓力需要適當的出口

    ?

    PART 2? 安頓情緒

    第8章? 自我覺察,是啟動放鬆的關鍵

    第9章? 正向思考三元素

    第10章? STOP情緒緩和術

    第11章? 釋放腦袋裡的藍色大象

    第12章? 與負面情緒共處

    第13章? 保持情緒流動

    ?

    PART 3? 專注當下

    第14章? 活在當下

    第15章? 學習滿足

    第16章? 重新找回內在的平靜

    第17章? 接納自己

    第18章? 減法生活

    第19章? 放下我執

    ?

    PART 4? 起身而行

    第20章? 找回生活的掌控感

    第21章? 好好呼吸

    第22章? 「走」出負面情緒

    第23章?? 動態靜心

    第24章?? 向內在探尋資源

    第25章?? 允許自我照顧

    結語? 聽見自己的內在,擁抱平靜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目錄

    自序? 期待被理解的心

    前言? 穿越問題,掌握需求

    ?

    Part1? 預備──打造理解的視框

    第1章? 從打破慣性框架開始

    【從此刻開始練習】打破你的慣性框架

    第2章? 標籤的影響力

    【從此刻開始練習】撕下標籤

    第3章? 理解比評價更重要

    【從此刻開始練習】好好說話

    第4章? 掌握正向思考的訣竅

    【從此刻開始練習】找回遺失的自信

    第5章? 放慢腳步,提供有品質的陪伴

    【從此刻開始練習】有品質的傾聽

    ?

    Part2? 理解──從表面深入核心

    第6章? 從內在失衡理解孩子的行為

    【從此刻開始練習】陪伴失去目標的孩子

    第7章? ATM行為分析法

    【從此刻開始練習】陪伴孩子學會愛自己

    ?

    Part3? 療癒──掌握內在的需求

    第8章? 內在的核心需求:幸福三元素

    【從此刻開始練習】辨識幸福三元素

    第9章? 賦予歸屬感

    【從此刻開始練習】拉近距離,療癒脆弱的心

    第10章? 提升價值感

    【從此刻開始練習】灌輸行動的動力

    第11章? 建立希望感

    【從此刻開始練習】我們比自己想像的還有能力

    附錄? 開啟正向對話的100個句子



    ?





    《刻意放鬆》作者序



    放鬆,心的日常保養




      剛開始從事心理諮商的前幾年,我主要服務的對象是兒童和青少年,無論他們因為什麼問題被大人帶到我這裡,多數的孩子都是充滿活力、神采奕奕的。他們開心地玩、暢快地哭、用力地生氣(也包含跟我吵架),並且充滿好奇地探索治療室裡的一切,雖然偶而會因為這樣弄壞幾個玩具。



      為了讓治療效果擴及到諮商室之外,我主動與他們的父母及老師談話,設計許多有助於理解兒童青少年心理的課程,投注大量的時間與力氣到許多地方演講,希望能夠在這過程中與他們建立合作關係,協助他們在教養上更輕鬆一些。



      可是,事情並沒有我所想的那麼順利。



      這些大人要不是漫不經心地滑手機、改作業、做自己的事,不然就是與旁邊的人聊天,還有人大喇喇地睡到差點從椅子上跌落。有好多次才剛踏入演講的會場,台下那一雙雙哀怨與空洞的眼神凝視著我,好像我是他們累世的冤親債主。也曾遇過有老師一臉厭倦、毫不客氣地說:「我學這些要幹嘛?現在的孩子沒救了啦!」



      其實我們真的都累了



      我在他們身上感覺不到活力,除了一臉倦容之外,對工作缺乏熱情,對關係經營失去希望感,除了趕快把手邊的工作完成之外,他們似乎對於學習更多新的東西相當排拒。除了「厭世」二字,我找不到更貼近這一群人的形容詞。



      有一段時間,我在與這些大人接觸時開始感到挫折、無力,甚至浮現負面情緒:「孩子是你們的,不是我的,幹嘛對我有情緒呢?」「如果連你們都是這種消極的態度,孩子怎麼可能教得好?」「假如這一群人都是這種德行,我實在很懶得再花力氣為他們思考更好的課程內容……」



      等一下!



      缺乏成就感與希望感、容易情緒化、抗拒學習新東西……我當下所感受到的情緒,不就是這一群大人內在最真實的寫照嗎?



      那一刻我才驚覺:原來這些家長與老師並不是消極,也不是拒絕成長,而是他們真的太疲憊了,以至於內在慢慢失去容納新事物的空間,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這一群人從事的工作並不是什麼重度勞力或極具危險性的職業,他們就跟你我一樣,或許只是平常的上班族,有固定的休假、可預期的薪資、明確的升遷機制,工作內容也不常有太大的變動。我們的收入或許可以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偶而也會出國旅遊、參加團購、吃美食……,如此堪稱穩定的生活,怎麼還會有壓力或過勞呢?



      原因在於,這些方式都是「由外而內」的自我照顧,我們是透過外在的因子來調節內在的壓力,但另一個影響我們身心狀態的重要管道,就是「由內而外」的心理歷程,包括你解讀事情的框架、看待自己的觀點、是否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這是一種相對主動的過程,也就是說,雖然每一個人處在同樣的情境,卻有截然不同的解讀與影響情緒的關鍵因素。



      我發現這些人的內在都有一些共通點:

      ● 對自己的要求近乎嚴苛,不允許自己有犯錯的機會。

      ● 對事情經常抱持最糟的預期,好像不擔心的話,壞事就會發生。

      ● 希望事情可以完全按照預期發展,不允許任何意外發生。

      ● 知道放鬆很重要,卻又覺得休息或娛樂是不應該、不重要的事。

      ● 以為只要不工作的時候就是在放鬆。

      ● 麻煩的是,我們都誤以為前面幾個現象是正確的。



      這些都是我們從小被環境灌輸且深信不疑的信念,即使明明處在安全或舒適的狀態中,這些信念依舊隨時督促我們要保持警戒,以避免發生不好的事情,而我們也因此不自覺地長期處在難以放鬆的狀態。



      原來,那些我一直以為很難教的大人,其實只是一群累壞了的大孩子。



      放鬆了,才有前進的力量



      後來我到學校、企業、政府單位帶領研習時,一開場就會溫和而真誠地鼓勵他們照顧好自己:「假如你有帶咖啡或飲料來,請記得隨時優雅享用;假如你有帶作業或考卷要來改,請放心處理你的工作,處理完以後如果有興趣,歡迎隨時投入聽講;假如你現在很想睡覺,怎麼辦呢?沒關係,我現在就帶領各位做一段呼吸放鬆練習。」



      每一次當我講完這段話,現場都有人笑出來,有些原本看起來很緊繃的人,臉部線條變得柔和放鬆許多。絕大多數的人會放下手邊的東西,端正坐姿,閉上眼睛,準備跟隨我開啟一段放鬆之旅。



      我說這一段話的目的不是為了討好聽眾,或者故意吸引他們目光,而是打從心裡想好好照顧眼前這一群人。面對疲憊、緊繃的人,唯有先照顧好他們、營造一個放鬆且滋養的氛圍,才有可能讓他們清出一些內在的空間,願意開放自己,涵容更多你想要他們吸收的訊息。當他們被照顧了、放鬆了,才有力氣回過頭去好好經營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出乎意料的是,每一次在完成呼吸放鬆練習之後,大部分的人都選擇放下手邊的工作,專心聽講,即使少部分決定要先改作業的人,也很明顯地加速處理手邊的事情,然後抬起頭聽我演講。我只是允許他們放鬆,但他們的態度卻比被他人規定或督促時還要主動且專注。



      可惜的是,從小到大我們努力學習積極、學習努力,就是忘了學習放鬆;我們很努力學會照顧別人,就是忘了學會照顧自己。因為這樣,我的諮商風格開始轉型,從早期重視指導與教育,加入了更多鼓勵與支持的元素。因為我相信,當一個人的內心擁有了餘裕空間,就能重新長出學習與成長的動力。



      坦白說,有時候當你停滯不前、覺得低落或困頓時,往往與消極或懶惰無關,而是你真的緊繃太久、也無力了。我也相信,你其實很期待自己能夠擁有繼續前進、好好面對生活的勇氣。假如是這樣,或許你需要的不是鞭策、逼迫自己,而是好好地學會讓自己放鬆這件事。



      用放鬆作為日常保養



      據說,這幾年各家電動車廠在研發效能卓越的電力管理系統時,都會有「藏電」的動作:刻意保留部分電力,避免電池因為完全耗竭而造成不可修復的嚴重損壞。同樣的道理,你不是要把身體磨耗到筋疲力盡,甚至生病、受傷了才允許自己休息,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刻意放鬆,讓你的身心隨時保持著「有消耗,就有補充」的動態歷程。



      假如你也是一個非常負責、總是嚴格對待自己、不太能夠允許自己休息的人,衷心期待你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能夠逐漸意識到兩件重要的事:



      第一、「放鬆」其實是一種非常積極的行動,不僅能夠讓自己的身心保持在開放且穩定的狀態,還能為自己灌輸源源不絕的行動能量。



      第二、無論如何,你都是一個值得被好好疼惜、呵護的人,而這件事情不需要由誰來允許,只要你願意,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讓自己好好放鬆。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作者序



    期待被理解的心




      直到現在回想起來,臉頰似乎還殘留著一股隱約的灼熱。那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情了。

    ?

    ??? 失序的開端



     ? 屏東,鄉下沿海漁村的一所小學。



    ?  炎炎夏日的午後,適逢學校月考,整座校園靜默無聲。教室裡的小朋友正埋頭寫著國語科試卷,有些小朋友振筆疾書;有些臉上寫滿焦慮與無助;有些早早就呈現放棄的狀態。靜默讓人對於時間產生一種扭曲感,有些人覺得特別快;有些人覺得考試時間漫無盡頭。



      終於,下課鐘聲響起。三年級的教室裡,監考老師提醒大家停筆,小朋友們乖乖地依照老師的指令,將考卷從最後一位同學往前傳。只有一個小男孩像是沒有聽見鐘聲、沒有聽見老師的指令,依舊咬著筆桿,埋頭苦思考卷上的試題,就連監考老師已經抱著考卷走到身邊,他也渾然不覺。



      「他是白痴嗎?連交考卷都不會喔?」年約六十歲、穿著白襯衫與西裝褲、一頭灰白捲髮的男老師似笑非笑地問旁邊的小朋友。



      「老師,他是我們班的第一名耶。」班上同學連忙解釋。



      「不是白痴喔?那就是在作弊了。」男老師說著,一手將小男孩眼前的考卷用力抽走,「喂!不要再作弊了。」



      「我沒有在作弊,我是在想答案。」隨著眼前的考卷突然被抽走,小男孩的注意力才終於回到教室裡,並且直覺地回應老師。



      「作弊就是作弊,跟我去訓導處!」老師一手揪住小男孩的手臂。



      「我又沒有作弊,為什麼要去訓導處?」面對老師突如其來的舉動,小男孩反射性地用力一揮,撥開老師的手。



      在那個年代,這種反應非同小可。高大的老師倏地一巴掌重重甩在小男孩臉上,「頂什麼嘴?沒禮貌!作弊還有臉說話?」



      清脆響亮的巴掌不僅打暈了小男孩,也嚇壞了班上的小朋友。



      「我真的沒有作弊啊……。」小男孩一陣暈眩,一手摸著熱辣辣的臉頰,滿腹委屈湧上心頭。

    ?

      被忽略的聲音



      站在陌生的訓導處,被眾多身形高大的老師同時包圍著,或許是被嚇著了,無論大家如何詢問,小男孩一概低著頭,閉口不答。



      「怎麼不說話了?剛剛不是還很囂張?」看著發抖的小男孩,監考老師破口大罵,將電話扔到他面前,「來,你自己打電話叫爸媽來學校,看要怎麼處理。」



      面對這意外的發展,小男孩已經嚇得淚流滿面,只能硬著頭皮打電話給爸媽。



      畫面快轉,當時的細節小男生也有些模糊了,只記得後來父母親趕到學校向老師彎腰道歉。父親氣得當場大罵小男孩,而母親則是在一旁難過地掉淚。



      「王八蛋,當老師了不起喔!」看著這一幕,即將邁入青春期的小男孩既難過、又生氣,內心不斷地重複這句話。



      那一次月考,他以三百九十八分(滿分四百分)拿到全校第一名,唯一寫錯的題目正是他當時絞盡腦汁、連鐘聲都沒有聽見的那一題。但是站在司令台上領獎時,他絲毫沒有感受到自己考試成績的喜悅,因為他不僅被老師貼上作弊、沒禮貌的標籤,也因為害父母親來學校彎腰道歉而自責不已。



      從那時候起,積累在心裡的憤怒、羞愧、自責,逐漸醞釀成對大人的敵意。



      他開始在沒有監視器的雜貨店偷糖果;在課堂上想盡辦法搗蛋、吵鬧,讓老師無法專心上課;在搬運營養午餐時偷吃裡面的食物;欺負班上相對弱勢的同學;甚至把一整年的補習費都拿去網咖打電動。



      種種失序的行為,像是刻意回應大人對他的誤解:「好啊!既然你們都說我是壞孩子,那我就壞給你們看!」



      大人果然開始對他感到頭痛,但越是嚴格教訓,他就越叛逆。

    ?

      如影隨形的夢魘



      然而,小男孩並沒有因此過得比較開心。



      從那次事件之後,「考試」成了小男孩揮之不去的夢魘。每次寫考卷的時候,他經常擔心沒有注意到鐘聲,時時刻刻害怕會有一隻突如其來的手掌從後方重重落下。因為害怕被誤會,所以考試時他總是僵直著身體,不敢有任何寫考卷之外的動作,就連呼吸都變得不順暢。



      獨處的時候,想起被他偷過巧克力的雜貨店爺爺、無法專心上課的老師、被他欺負的弱勢同學、辛苦工作卻因為他失序行為感到生氣與難過的父母……,內心滿滿的愧疚壓得他快要窒息。



      那一刻他才發現,原來破壞課堂秩序、傷害別人並不是他的本意。



      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當不成大人口中的好孩子,他還可以做什麼?種種疑惑像是一道難以癒合的缺口,生活的能量與希望不斷地從這個缺口流失,堆疊成難以言喻的匱乏。



      隨著成長,那些失序的行為逐漸消失,唯獨面對段考的焦慮依舊如影隨形,後來甚至蔓延到各種大考、面試,以及與老師或主管互動的情境。



      每當有人誇獎他功課好、反應快、會主動分攤家務時,他都在心裡否認這些外來的肯定,並且批評自己:「你就是個壞孩子,你騙得了別人,但騙不了自己。」



      聽見孩子內在的聲音



      多年之後,小男孩在國家高考中以名列前茅的成績考取諮商心理師。他想都沒想就投入學校諮商的工作,陪伴兒童與青少年談話,鼓勵父母長出教養的信心,幫助老師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後來,他下定決心離開薪資穩定的專任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對家長、學校老師的演講與訓練。有時候,他甚至一天連跑好幾場講座,在開車或搭車的途中以麵包簡單果腹。



      有一次在電台受訪時,主持人利用廣告時間好奇問他,為什麼投入這麼多心力對家長與老師演講?突如其來的問題讓他頓時溼了眼眶,因為,多年來的努力終於找到了答案。

      他摘下耳機、緩緩地說:「如果可以,我好希望小時候的自己可以被大人理解,被接納。」話說出口的那一刻,他彷彿感受到臉頰上那一股隱約的灼熱。腦海中,又浮現了那一個下午,站在訓導處裡低著頭、掉眼淚的小男孩。



      他終於明白,原來每一場對教師與父母的演講,都是在幫小時候的自己發聲。他期待透過演講,幫助更多大人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也希望不再有孩子因為被誤解而受傷、挫折。



      從2017年到2021年,他講了超過六百場親職教育講座,足跡遍及台灣各縣市,還有上海、廣東、越南與印尼。



      現在,他將多年來的諮商經驗整理成文字,成為你手中這本書。書中透過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佐以理解的方向與具體因應策略,陪伴你更了解孩子的內在狀態。



      衷心期待來到你身旁的孩子,都有機會被理解、同理,並讓你們之間的溝通更順暢,關係更融洽。



      (註:本書提及的案例內容與人物姓名,皆已經過改寫。)




    其 他 著 作
    1. 情緒流動:11個內在對話練習,陪伴孩子調節情緒
    2. 情緒流動(限量親簽版,加贈語錄書籤磁鐵2款1組)
    3. 晨讀10分鐘:幸福的正向練習(附閱讀素養題本)
    4. 刻意放鬆:25個壓力調節練習,找回安定的內在
    5. 刻意放鬆(作者親簽版)
    6.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11個暖心對話練習,走進孩子的心
    7.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限量作者親簽版):11個暖心對話練習,走進孩子的心
    8. 擺脫邊緣人生:25則人際攻略,打造有歸屬感與自我價值的人生
    9. 修補生命的洞:從原生家庭出發,為童年療傷
    10. 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30個覺察+8項練習,迎向自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