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限量作者親簽版):11個暖心對話練習,走進孩子的心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限量作者親簽版):11個暖心對話練習,走進孩子的心
0010905930
胡展誥
遠流
2021年10月27日
127.00  元
HK$ 127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55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綠蠹魚


  •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原來關係中最親近的片刻,

      是我們能夠看懂彼此真正的需求,

      然後溫柔地問:「親愛的,我可以為你做些什麼呢?」

      而這個能力,我們從現在就可以開始培養。



      這本書為孩子而寫,更為成為大人的你而寫。



      我們教養孩子常處在「打地鼠」的模式,問題來一個打一個,卻不知道這樣只能見招拆招實在很心累。而我們與孩子的對話模式,是否仍停留在各說各話、各自表述卻沒有交集的狀態中?



      諮商心理師胡展誥說:「你本來就是很努力、也很棒的大人!」其實你身懷許多與孩子互動的法寶卻不自知。先從改變觀點與視角開始,你也可以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內在需求,透過與孩子有效的對話,成為一個身心安定的大人。書中各種方法與練習,也適用於任何你想好好溝通、好好說話的對象!



      ※內附「超實用!心理師教你正向對話100則」,秒拉近心理距離,大人小孩都適用



    心暖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李儀婷(薩提爾教養•親子溝通專家)

      林怡辰(國小教師�未來大人物教育類得主)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博士、美國執業諮商師)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許皓宜 (諮商心理師)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JOJO(KISS Radio電台主持人)



      如同作者所言,移動腳步,調整角度;讓我們轉個彎,繞個路,擺脫僵化的思考窠臼。親子之間是可以很優雅地享受芬多精,漫步在林間,好好地感受、陪伴孩子在成長中的春夏秋冬。──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這是一本幫助父母打破藩籬,並且重新建造一條簡單、易懂的親子溝通捷徑之書。……所有的孩子,都在等待父母輕輕牽起自己的手,陪自己走一段成長的路。──李儀婷(薩提爾教養•親子溝通專家)



      胡展誥心理師的《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很適合心理疲累、需要療癒、重新打氣的你,翻開新的一趟旅程,在教育教養上,重新裝備能量方法,再注入光。──林怡辰(國小教師�未來大人物教育類得主)

    ?

      看到這本書,內在感覺溫暖又有希望。……也許,他連結了他曾經接受過的,「他相信我辦得到」,把這份相信也傳遞給讀者,交由各位以各自的創意,實現這本書的精髓要義。──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展誥在這本書中,用他清晰且條理分明的語調,協助我們猜解並覺察生活當中的種種事件,還有這些事件背後的觀點來自於哪裡。……在與孩子、與內在的自己對話上,也會看見不同的可能。──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我很感謝,展誥寫出了這本書,讓世上更多的大人,知道如何貼近孩子的內在,而願意採取溫柔的姿態和語言對待孩子。同時,也在閱讀中看見自己成長過程中,那些沒被理解的苦,而有機會重新溫暖地傾聽自己。──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我很喜歡展誥的文字。閱讀他的書寫,以及讀著他文字中的故事,我往往能看見這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於是原本說不出口的,突然有所領悟;被懂得之後,開始明瞭該如何前行。──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胡展誥心理師以自己的諮商專業,在書中提出了許多觀點與提問,引發我們產生自省與審視的自我對話,突破框架的束縛,漸漸地看懂內在。──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


     





    推薦序



    沒有孩子願意讓自己孤單

    李儀婷(薩提爾教養•親子溝通專家)




      這是一本幫助父母打破藩籬,並且重新建造一條簡單、易懂的親子溝通捷徑之書。書中,展誥心理師從既定的框架開始,為父母與老師帶來框架外我們不曾看過的觀點,從細節處去好奇,從理解與貼近去鬆動原本的位置,藉此打破過去我們對孩子的有色眼光。

    ? ?

      如果父母看待孩子的目光,始終帶著「難搞」、「頑劣」、「愚笨」、「無藥可救」等標籤,別說孩子沒有改變行為的勇氣,在父母心理上,這些標籤早已經標示著「放棄孩子」的訊息。一個連父母都放棄的孩子,究竟要仰仗著什麼樣的信念,才能抵抗父母以及全世界認定的「不可為」,然後奮力「為之」呢?

    ? ?

      如果我們瞭解孩子的心理運作,一個連父母都放棄的孩子,每日被父母以負面標籤評價自己,日子一久,孩子的內在會從委屈轉變為憤怒,然後會非常「認真努力」地扛起父母賜給他的這些「負面標籤」,真正當起一個父母理想中那個「無藥可救」的人。

    ? ?

      很多大人或許會覺得這不可能,孩子變壞不可能只因為父母的責罵,而是還有其他原因才能構成孩子變壞。

    ? ?

      確實如此,但在孩子尚未青春期前,家庭影響孩子的比例就越高,幾乎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九。父母的標籤,會毀滅一個孩子渴望變好的求生存動力;反過來說,父母堅定的信念,也同樣會幫助一個價值感低落的孩子往上追求的契機。

    ?

      我養育了三個孩子,老大今年小學五年級,過去是一個功課中上,習慣晚睡,早上無法早起的孩子。新學期開始,她突然下了一個決定,要成為一名早起並且用功讀書的人。



      從孩子下定決心的那一天起,她每天晚上九點一到就睡覺,凌晨五點半起床,自己安排讀書計劃,自己決定要什麼樣的人生。



      我實在很好奇老大的轉變,於是我問老大:「媽媽覺得你認真讀書的精神讓我好佩服,但我很困惑,以前從來沒有要求你的功課,也從來不在乎分數,為什麼你卻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去讀書?」



      我的孩子告訴我:「就是因為你從來不逼我讀書,所以當我想讀的時候,我就會非常努力。如果你是一個會逼我讀書的媽媽,我應該只會跟你對抗,每天都會心情不好,才不會像現在一樣認真讀書呢。」



      這就是孩子內在的風景,是不是瞧出什麼端倪了?

    ?

      越管教,就離孩子越遠,孩子就越跟父母對抗,這就是家庭影響孩子甚鉅的真正原因。



      孩子所有的行為,底層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一如展誥心理師在書中所言,面對孩子的事件時,其實「故事就在那兒,端看你願不願意敞開心房,移動你的腳步,用好奇與溫柔的姿態,去探索故事的細節,以及故事不為人知的核心」。



      一旦父母願意去探索孩子故事,親子也就靠近了,事實上,沒有一個孩子願意使壞,因為那只會讓自己更孤單而已。所有的孩子,都在等待父母輕輕牽起自己的手,陪自己走一段成長的路。



    他相信我辦得到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


      個人中心學派的創始者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曾提到一種建設性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只要持續足夠的時間,雙方都能經驗到心理上的成長。其中一方,至少要具備三種特質:

    ?

      一、一致性(congruence)

      二、無條件的正向關懷(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三、正確同理的暸解(accurate empathic understanding)

    ?

      接下來,我以我自己的理解,重新闡述這三點。

    ?

      一、一致性



      一致性的另一個說法,是真誠。真誠是人際互動當中能滋養信任的關鍵,不真誠的關係則容易產生不安全感與防衛。



      所以「真誠」、「一致」常同時使用,在理論上是一種理想與現實的交集。一個真誠一致的人,在想像與現實中的自己之間,通常落差有限。

    ? ?

      然而想達到真誠一致,需要不斷嘗試靠近自己,或者藉著不斷認識自己,然後慢慢成為自己的動態過程。那麼我們就可以推斷,所謂的「自己」,不是某個靜止不變的實體,而是在充分覺知之後,隨著交融在不同的情境,展現出相應的樣貌。像是扮演不同角色的自己,就可能在相異的情境,採取不同適應性的行動。

    ? ?

      但一個足夠真誠一致的人,常可以對關係中的另一方,產生正向的影響力。這裡提到的「正向」,是能藉著自己的覺知,也帶著對方一起向內覺知,並且也讓對方走上拉近理想與現實的旅程。

    ? ?

      展誥心理師常以過去的人生經歷出發,順著生命之流回到現在,開展自己的工作與言說。這種不斷梳理、疏通的動作,對內外經驗的一致極其重要。這能培養一個人的敏感度,並且藉著反覆解構自己,進入只觀察不批判的全觀狀態。

    ?

      二、無條件的正向關懷

    ? ?

      所謂「無條件」,接近一種非佔有式的看見。不是一個人得要滿足我的期待,或者有什麼樣的成就,我們才認可其存在。

    ? ?

      舉例來說,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我們文化中常見的風景──父母只看見孩子的成績,而不是孩子這個人。大部分的人,只能給出有條件的關懷,像成績好才能得到讚許。而少數人,包括父母,連關懷都不一定甘願好好給出來。

    ? ?

      要把人當「人」,而非滿足個人需要的「物品」或「工具」。既然是相對於我而存在的另一個「人」,我便能自然地接納,這個獨立的人會有不同於我的想法、情感,以及體驗。

    ? ?

      無條件關懷的對象,可以是對方的情緒,但不是行為。情緒本身沒對錯,但情緒如何表現,這常牽涉到面對什麼樣的人、當時在什麼樣的情境,是有條件的。

    ? ?

      如果再回到真誠一致來看,展誥心理師除了無條件自我關懷,他同時關懷了孩子,也沒忘了關懷家長。在這種狀態下,彼此的相遇常是人與人之間的會心,不被長幼尊卑的社會位階困囿,自然而然就能實現平等尊重。

    ?

      三、正確同理的瞭解

    ? ?

      這本書多次以溫柔的好奇來拉近彼此,對方內在的不一致與不安,能因此緩緩消解。這時常能感受到關係的凝聚力,也就是從「我」走向「我們」,同理越深,雙方內在的同步也就越明顯。

    ? ?

      展誥心理師在這邊的努力特別值得欣賞,他提了好幾種理解人的方式。不管是認知上的理解或是情感上的共振,最後真心誠意付出關懷,是一個水到渠成的次第展開。

    ? ?

      同理的完成,別忘了要從對方的口語或肢體表情中確認。少了這樣的確認,我們很可能無意中陷入了自己的想像,又遠離了現實。

    ?

      我跟展誥心理師並不相熟,但看到這本書,內在感覺溫暖又有希望。也許,他連結了他曾經接受過的,「他相信我辦得到」,把這份相信也想傳遞給讀者,交由各位以各自的創意,實現這本書的精髓要義。



    每個孩子,都有說不出口的苦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


      每個孩子,都曾有著說不出口的苦,

      每個孩子,也都有著被深刻理解的渴望;

      即使長大了,仍是如此!

    ?

      當我還是個諮商新手時,面對被各種煩惱給困住的青少年,我常感到束手無策。我的一位前輩總是這麼告訴我:「試著去貼近孩子的內在,就是了!」



      當時,我無法理解,到底什麼是「貼近孩子的內在」?而這麼做,就能幫助孩子解決困境了嗎?我努力去聽見眼前的青少年,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訴說自己的煩惱;我窮盡所學,蒐集一切有助於理解當事人的訊息並試著分析,然而,總覺得,自己離這些痛苦的孩子們,好遠好遠!



      接受我諮商輔導的孩子們,大概也是這麼想著的吧!



      隨著諮商經驗日漸豐富,我好像漸能掌握箇中要領;似乎,真如前輩所說的,光是貼近對方的內在,就能帶給他力量。



      然而,到底如何貼近對方內在呢?



      在閱讀展誥的新作《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時,突然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貼近就是深刻理解,而理解的功夫則牽涉到我們採用什麼「框架」來看待問題。



      當我理解問題的框架,和孩子看待問題的框架相去甚遠時,即使知道得再多,仍然是一知半解。反之,當我能放下既有的框架,選擇走進對方的地圖看問題時,瞬間,我們的心靠得好近。



      我很喜歡閱讀展誥的文字,和聆聽他的演講一樣,給人溫暖、誠懇,但又帶著清晰的力量。我時常在他的引導下,不自覺跳出既定的思考框架,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看待問題,而能有不同的洞見。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教養這麼難?我會告訴你,這是因為我們總是帶著成見,也就是既定的框架在看孩子的表現,並一再使用舊有且無效的方式應對孩子的問題行為。這讓我們輕易地評價孩子,而不是聽懂孩子在說些什麼;到最後,孩子關上了心門,不再願意與我們分享了。



      我曾在臉書上分享一則孩子遇到困難,不願意向大人求助的案例故事。許多讀者在下面留言:



      「求助只會被罵,後來就獨自承擔了!」



      「說出來又沒人能懂,何必要說!」



      看到這些文字,實在心疼。那些沒說出口的,其實是求救訊號;他們多麼渴望被理解,只是,他們已經失去信心了。而這些不被理解的經驗,其實從小就有了:「如果當時有人能懂我,就好了!」



      那麼,我們如何去聽懂孩子的苦呢?



      展誥在書中告訴我們:問題行為常有著功能,可能是為了達到某些目的,或者,避免某些痛苦。這與我常說的「正向意圖」,可以交相呼應。當正向意圖能被指認出來,對方就會感受到被深刻理解。閱讀這本書,你將學會如何分析與看懂行為背後的功能。



      其實,這些功能不外乎是要滿足人的內在需求。書中提到,有三個特別重要的核心需求,也就是幸福三元素,分別是「歸屬感」、「價值感」與「希望感」。在本書自序中提到那位考試時間到了仍埋口苦思、堅持作答的孩子(我想,其實就是展誥本人吧!),或許正有著「價值感」的迫切需求;因為,就差那一題,他就拿到全科滿分了!



      我很感謝,展誥寫出了這本書,讓世上更多的大人,知道如何貼近孩子的內在,而願意採取溫柔的姿態和語言對待孩子。同時,也在閱讀中看見自己成長過程中,那些沒被理解的苦,而有機會重新溫暖地傾聽自己。

    ?

    優雅漫步在親子關係的森林裡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

      走進名為親子關係的森林裡,我們往往只瞧見孩子行為表現的那些樹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配合自己的想望,但見樹不見林,讓彼此總是陷在衝突、疏離中,陌生感籠罩,關係漸行漸遠。



      我們迷失在森林裡,困在教養的沼澤中,精疲力竭,動彈不得。心裡深深懷疑,這些年來自己在教養上的努力,為何走到如此的境地,讓彼此苦不堪言。



      如同作者所言,移動腳步,調整角度;讓我們轉個彎,繞個路,擺脫僵化的思考窠臼。親子之間是可以很優雅地享受芬多精,漫步在林間,好好地感受、陪伴孩子在成長中的春夏秋冬。



      別再以外在的表象來認定孩子,試著好好的理解與關照他�她的內心,一顆等待被了解、接納、同理,而逐漸獨立、茁壯與成熟的心靈。



    一趟教育教養的心之旅程

    林怡辰(國小教師�未來大人物教育類得主)


    ?

      教學生涯一對多的時間壓力,難免無力;教養孩子的長時間馬拉松,處處是修行。而胡展誥心理師的《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很適合心裡疲累、需要療癒與重新打氣的你,帶你翻開一趟心的旅程,在教育教養上,重新裝備能量方法,再注入光。



      書中有大量的實務經驗加上專業技能,先打破我們看孩子的慣性框架,是為了孩子,更是為了我們自己。就像一個陪在身旁的教練一般,幫著練習,跟著陪伴,看見你的無力、失望、自責和無奈,再幫你看見孩子失衡的是表面,核心則需要我們理解。他讓一個孩子學會愛自己,賦予歸屬感,提升價值感,建立希望感,讓光亮也住進孩子心裡。這本書裡還有具體操作方法,有情境、句型、實用對話句。



      我們和孩子的故事,永遠都來得及,永遠都可以改寫。就從這本《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開始。

    ?

    從對話中,看見不同可能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

      你有意識到自己的「觀點」如何影響自己的生活嗎?比方說同一件衣服,有人覺得上面的格子花紋看起來像棋盤,有人覺得比較像綠豆糕,這其實就是一種觀點。



      尤其是在和孩子的互動過程裡面,我們經常會忽略掉自己的觀點如何影響到孩子,而孩子是很敏感的,在意識到父母有一些「無論如何也無法改變的想法」的時候,一開始還會嘗試討價還價,後來,就慢慢不說出自己的需求了。於是你就會發現,你的孩子為什麼不跟你講話了,並不是因為他不說了,而是因為他覺得說了也沒有用。



      展誥在這本書中,用他清晰且條理分明的語調,協助我們猜解並覺察生活當中的種種事件,還有這些事件背後的觀點來自於哪裡。當你嘗試調整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來看同一件事情,你會因為這個彈性而獲得更寬廣的空間,在與孩子、與內在的自己對話上,也會看見不同的可能。



    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

      同行前輩告訴我,一個好的心理師,在案主心中是不分性別的,他們常常是融合著父性堅強與母性溫柔的綜合體。在我心中,這種人便是所謂「溫柔而堅定」的心理治療者。



      我很喜歡展誥的文字。閱讀他的書寫,以及讀著他文字中的故事,我往往能看見這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在閱讀的過程中,過往傷痛被輕輕揭起,卻好像遠在彼端的展誥作家用他的真誠,「溫柔而堅定」地托住了我們心底的這些創傷。於是原本說不出口的,突然有所領悟;被懂得之後,開始明瞭該如何前行。



      說不出口的,原來都是成為自己生命歷史中的一部分而已。你聽懂了嗎?



    突破框架束縛,看懂內在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

      頭一次,被作者的序給深深地打動。每一個人的行為背後,往往有著原因。在親子關係之中,我們對於孩子的某些事情感到莫名的糾結,可能都跟自己過往的傷痛有關,只是不知道罷了。但是,「不知道」不代表「不重要」,如同這本書的書名「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看懂」。



      胡展誥心理師以自己的諮商專業,在書中提出了許多觀點與提問,引發我們產生自省與審視的自我對話,突破框架的束縛,漸漸地看懂內在。當我們越能夠先了解自己,往後在育兒的路上,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也會更小,也能更加自在並如實地與孩子相處,理解孩子的內心,建立更緊密的親子關係。



    ?




    其 他 著 作
    1. 情緒流動:11個內在對話練習,陪伴孩子調節情緒
    2. 情緒流動(限量親簽版,加贈語錄書籤磁鐵2款1組)
    3. 晨讀10分鐘:幸福的正向練習(附閱讀素養題本)
    4. 《刻意放鬆》+《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胡展誥心理師暢銷教養套書【獨家】
    5. 刻意放鬆:25個壓力調節練習,找回安定的內在
    6. 刻意放鬆(作者親簽版)
    7.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11個暖心對話練習,走進孩子的心
    8. 擺脫邊緣人生:25則人際攻略,打造有歸屬感與自我價值的人生
    9. 修補生命的洞:從原生家庭出發,為童年療傷
    10. 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30個覺察+8項練習,迎向自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