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天邊的目眉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03307
廖鴻基
有鹿文化
2025年5月09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6267603307
  • 叢書系列:看世界的方法
  • 規格:平裝 / 136頁 / 11.8 x 20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看世界的方法


  • 文學小說 > > 華文現代詩











    風裡的台語,詩裡的男人。



      廖鴻基首部台語詩集,帶你游進大海的內心。

      那是我們未必有,卻無比熟悉的─心底記得的那種聲音。



      有些男人不習慣說,但他們其實一直在想。

      廖鴻基寫下討海人埋藏在心底的大湧,這不是為裝飾文字而生的台語詩,而是從海口流出、飽滿渾厚地回應土地與海洋的聲音。用潮水的節奏,拍打出那些日常少見的愛與憐憫。

      你會看見魚、看見風,也會在某一頁看見你自己。



      他以詩句開鑿浪潮,將討海人隱匿於語言中的鋒利與孤獨釋放。這本詩集,不僅是廖鴻基的首部台語詩篇,也是浪尖上的文化采風,一條沉默而通往海中之海的航道。



      《天邊的目眉》為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首度以台語創作的詩集,全書以東部沿海生活為背景,書寫討海人、潮汐、魚群與濱海日常,展現海岸勞動現場的節奏與氣味,保存台灣特有的地方語言、行業特殊用語及其文化。



      本書一大特色,在於保留大量源自討海行業的在地用語與語言節奏,涵括漁業行話、地方詞彙與捕撈術語,不僅富含詩意與抒情美感,更成為台語行業語言的珍貴紀錄載體。這些用語長年未被書寫與保存,透過詩的形式得以記錄下來,具高度語言學、文化與田野保存之價值。



      詩集由作者實地生活經驗轉化而來,語言質地沉靜凝練、意象鮮明,書寫男性日常中的孤寂與柔情,呈現討海人少為人知的內心風景。插圖部分由作者女兒 Olbee 繪製,從繪畫延續書中的海洋感知與生命記憶,成為父女之間跨世代的創作對話。



      《天邊的目眉》兼具文學性與文化紀錄意義,適合關注本土語言書寫、台灣海洋文化、民間知識保存及詩歌藝術之讀者品讀。

    ?


     





    自序 / 27

    大湧 / 36

    放?? / 38

    線索 / 40

    日出 / 42

    天邊的目眉 / 44

    二沿流 / 46

    無遮 / 48

    飛烏虎 / 50

    拋碇 / 52

    相黏 / 54

    著時 / 56

    十五暝 / 58

    日赤 / 60

    靜 / 62

    天邊海角 / 64

    毋知 / 66

    歇晝 / 68

    風颱 / 70

    好? / 72

    行船 / 74

    浮島 / 76

    海面 / 78

    弄湧跤 / 80

    冷底 / 82

    遠 / 84

    厚變化 / 86

    沉底 / 88

    放流 / 90

    海尾 / 92

    相約 / 94

    油鯃 / 96

    流巡 / 98

    上岸 / 100

    循山 / 102

    魚橛 / 104

    風流 / 106

    等 / 108

    袂按算 / 110

    飛烏 / 112

    寄話 / 114

    風颱的頭鬃 / 116

    暝流 / 118

    歇睏 / 120

    混群 / 122

    經過 / 124

    飛烏鳥 / 126

    慢落來 / 128

    期待 / 130

    選擇 / 132

    遠航 / 134





    ?





    自序



      六月底,暑夏開鑼,清晨時分朋友開車送我去車站搭車,這天西南氣流旺盛,起了風,路樹隨風搖擺。我隨興用台語唸了句,「風共樹椏捋頭鬃」。朋友覺得有意思,問我繼續。於是朗朗唸完這首形容風吹樹搖的台語詩:

    ???? ?

      <捋頭鬃>

      



      風是樹椏的柴梳

      Hong s? tshi?-ue e tsha-se

      透早就請伊來捋頭鬃

      Thau-tsa t? tshiann i lai lua?h thau-tsang

      風若溫馴

      Hong n? un-sun

      青青的頭鬃搖來閣搖去

      Tshinn tshinn e thau-tsang io-lai koh io-khi

      風若透

      Hong n? thau

      黃色的頭毛捋甲規土跤

      N?g-sik e thau-moo lua?h kah kui thoo-kha



      朋友稱讚我唸讀好聽,又說,「海上生活這麼多年,何不試試以海洋為主題的台語詩。」



      也是,海上來去三十多年,年輕時討海,海上尋鯨工作也持續了二、三十年,搭過遠洋漁船和貨櫃船遠航,過去以散文、小說書寫海上生活情景,以台語詩來表達算是新的嘗試。



      海上生活特別是漁業,台語是台灣漁船甲板上的主要語言。討海人是海上第一線勞動者,引擎聲、風聲影響,他們講話習慣音量大;又漁撈環境人與船渺如滄海一粟,拚風浪、拚魚獲,風險相隨,他們用語必要清楚、簡單、明確。特別老一代討海人,他們海上耕耘了大半輩子,語言粗獷豪邁自成一格,形成台灣極其特殊的討海語言。



      這一代的他們,上了年紀並快速凋零。他們見證了台灣沿近海漁業的興衰,經歷了漁具、漁法大幅更替而漁獲量攀高後直線下滑的動盪年代。不幸中的小運氣,下坡尾聲中我參與了他們一段。興衰更迭,年代嬗遞,產業的式微是遺憾,語言文化的消失則是島國社會無可挽回的損失。



      朋友的建議,聽進去了。於是有了這冊台語海洋詩的構想。自覺台語散文或台語小說還功力不足,海洋台語詩或許值得試試。



      有了初步構想後,設定五十首為目標。有時在車上,有時在海上,有機會、有念頭,便試著一句句、一首首累積。



      沒想到,還不到年尾(比預期提早)達成目標。沒有台語寫作經驗,又半年期間匆匆湊數,心裡明白這五十首海洋詩必須回頭大幅修改。



      小時候母親工作忙,很多時候是阿嬤帶著,台語是阿嬤的語言,儘管那年代上學講台語會被老師處罰,但至少放學回家是使用台語。阿嬤脾氣不好,罵人的台語粗獷又道地。這些台語經驗讓我具備寫作這冊台語詩的基本能力。



      詩集中每一首詩的創作過程,都是腦子裡先有音再回到桌面上找字。幸好網路年代,上網以音找字還算方便。但仍然有些音找不到合適的字,或者因為地區性習慣用語或腔調不同,特別是老一代的討海人用語,只好大膽使用自己認為的漢字來填充。



      也幸好有幾位朋友是台語專業,給我許多建議和協助。



      也知道,用漢字表達的台語詩,恐怕十個有九個看不懂,因而必要在每首詩附加一些註釋來說明。也會請懂台語的朋友幫忙,書中輔以羅馬音來呈現整首詩。也打算附上每首詩的朗讀錄音檔為聽讀輔助。



      期待更多讀者能從這本詩作中感受我們的海,以及台灣海上工作者長年耕耘這片海累積留下的海洋文化。



    ?




    其 他 著 作
    1. 海洋台灣新地標:發現太平洋抹香鯨
    2. 寫作力實踐 探索文字新風貌
    3. 台灣π:發現太平洋抹香鯨
    4. 魚夢魚:阿料的魚故事
    5. 魚夢魚:阿料的魚故事【限量親簽版】
    6. 最後的海上獵人
    7. 最後的海上獵人【首刷限量親簽版】
    8. 北方海岸的漁村故事
    9. 23.97的海洋哲思課
    10. 遇見花小香:來自深海的親善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