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你對誰都好,就是對自己太差:過分善良不是好事!停止取悅,過想要的生活

你對誰都好,就是對自己太差:過分善良不是好事!停止取悅,過想要的生活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77748
大將軍郭
聯經出版公司
2025年9月11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570877748
  • 叢書系列:心靈漫步
  • 規格:平裝 / 344頁 / 14.8 x 21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心靈漫步


  • 心理勵志 > 個人成長 > 人生規劃/自我改變











    別讓「內耗」拖垮你的人生!

    每一個快撐不下去的時刻,都值得打開這本書!

    ──52個諮商故事,帶你終結創傷,找回自我──



      感覺好累的你,有這些症狀嗎??

      •容易情緒失控? ??

      •擔心別人討厭自己?

      •總是把「我習慣了」掛嘴邊

      •習慣討好每個人? ?

      •明知有毒關係卻走不開??

      •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



      事實上,你不是難搞也不是玻璃心,而是太壓抑了!

      過分善良、無法說不、不配得感……,這些都是情緒內耗的徵兆,

      也是讓你覺得「好累、很煩、沒力氣」的原因。



      身為諮商心理師的作者,她發現許多人之所以有著難解的心理問題,

      絕大多數都是因為不了解自己,所以才會一直陷入盲區,進而內耗。

      其實,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害怕面對真實的自己,

      因為害怕面對,所以活在舒適區,用習慣的行為生活、做事、交際,

      正因如此,才會一再地痛苦、無助、糾結、崩潰、煩惱、迷茫。



      因此,作者整理了52個常見的內耗型心理困擾,

      從故事出發,陪你看懂情緒盲區,進而理解自己、改變自己。



      如果你也有下列症狀,翻開本書,找出對應的方法,

      最終,你一定能清醒,走出內耗。



      〔症狀1〕過分討好???學會自我設限和拒絕

      沒有任何一個人、一件事,值得你放棄生活,不留一點愛給自己。



      〔症狀2〕情緒失控???降低自己的期望值

      了解就算把目標定得完美,也無法減少壞事的發生。



      〔症狀3〕愛錯成癮???甩掉偏見、調整自己

      愛情裡沒有最好的人,只有最適合你的人。



      〔症狀4〕童年創傷???學習與創傷共生

      帶著傷痛和障礙努力生活,會讓你和那些坐以待斃的人有所區別。



      〔症狀5〕不配得感???大膽擁抱美好,你值得更多

      信念可以影響行動,行動可以形成習慣,最終你將推翻「我不配」的桎梏。



      〔症狀6〕選擇恐懼???不是放棄選擇,而是儘快做出選擇

      因為只有完成選擇,你才會跨越這道關卡,繼續前進。



      當你願意對自己好一點,人生也會開始不同。



    國內名家一致推薦



      水淼∣《20幾歲就定位》暢銷書作家、心理諮商顧問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張玉琦│關係溝通講師、作家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依姓氏筆劃排列)



    好評推薦



      擺脫虛假自我的束縛,喚醒沉睡的真實自我,欣然迎接理想的人生。──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你才是生命中最需要被款待的貴賓!透過本書深入認識自己,你才能真正做到款待自己。──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你先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好好照顧別人。你先不委屈,關係能走下去。──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作者序】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功課

    前言



    Part1 內耗與痴纏:沉迷在假我的遊戲

    第一章 習慣成癮


    1〔取悅症〕你對誰都好,就是對自己太差??

    2〔自證預言〕你擔心的事,總是很容易發生??

    3〔扭轉受害者心態〕別再認為全世界都與你為敵??

    4〔受挫敏感〕寧願認輸,也不願行動??

    5〔選擇恐懼〕陷入選擇,卻總有理由不做決定??

    6〔冒牌者症候群〕很怕被你發現,我一直在冒充另一個人?



    第二章 情緒內耗

    7〔情緒隔離〕你的悲傷,應該被看見??

    8〔表達無能〕除了生氣,你什麼都不會??

    9〔情緒失控〕情緒像一顆不定時炸彈,總會先傷害自己??

    10〔容貌焦慮〕鏡子裡的你,永遠不完美? ?

    11〔假性焦慮〕你已經被「焦慮」害慘了??



    第三章 關係痴纏

    12〔愛錯成癮〕總是愛錯人,也許你是故意的

    13〔被動即防禦〕在愛情中被動,是保護自己的方式

    14〔寄居蟹人格〕一言不合就封鎖,你可能是「寄居蟹人格」

    15〔被動攻擊〕看似妥協,卻一定會還擊?

    16〔惡性關係循環〕那些分不掉又好不了的戀愛??

    17〔宿命型婚戀〕有這種婚戀觀的人,可能永遠遇不到合適的人??



    Part2 醒覺與重塑:初見陌生的真我

    第四章 假我覺醒


    18〔心理「奶媽(爸)」〕你從未停止哺乳「巨嬰」??

    19〔自我厭惡的投射〕別為他人的自卑買單??

    20〔嫉妒的邊界〕小心嫉妒背後的隱性傷害? ?

    21〔習慣即創傷〕最怕聽你說「我習慣了」?

    22〔配得感〕人生怕的三個字是「配不上」?

    23〔備胎心理〕給不了你現在的人,也給不了你未來??

    24〔課題分離〕「我很重要」,可能是一種幻覺??

    25〔恐懼愛情〕有時候無法戀愛,也許並不是愛情的問題



    第五章 擊碎假我

    26〔告別低自尊〕「迴避」無法解決問題?

    27〔習得性無助〕嘴上總說「我不要」,身心卻很誠實??

    28〔創傷的強迫性重複〕難以自拔的畸形戀愛??

    29〔跟原生家庭的較量〕你是用談戀愛的心態,跟父母相處嗎???

    30〔「巨嬰」的愛情〕這不是愛情,是虐戀??

    31〔尊重真我的內心需求〕你想過自己可能會「孤獨終老」嗎??



    第六章 真我重塑

    32〔跨越「未完成事件」〕為什麼有些傷,你就是忘不掉???

    33〔告別童年創傷〕童年的不愉快,如何讓自己好起來???

    34〔重建安全感〕你之所以焦慮的真相?

    35〔擊碎反事實思考〕後悔也無法改變事實?

    36〔內向的優勢〕我不是高冷,只是有點內向??

    37〔「喪失」的意義〕上一季的人都與你無關??

    38〔終止自我攻擊〕他不愛你,可能就是他沒眼光??

    39〔升情緒價值〕能相愛多久,要看是否能提供「情緒價值」?

    40〔用真我去愛〕他沒有以前對你好了?這才是真正戀愛的開始??



    Part3 秩序與新自由:越醒覺,越自由

    第七章 認識全新的自我


    41〔與焦慮相處〕社交焦慮,究竟在不安什麼??

    42〔應對冷暴力〕遇到冷暴力,如何「救」自己??

    43〔彈性認知〕你永遠有犯錯的權力??

    44〔清醒判斷〕兩個重點,辨別婚戀關係中的危險分子??

    45〔擺脫束縛〕說你強勢的人,其實是不夠懂你??

    46〔悅納自我〕無法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該怎麼辦???



    第八章 掌控真我的新人生

    47〔迷惘就是轉機〕你感到迷惘時,是一個絕佳的起點?

    48〔自給自足的安全感〕所有的安全感,都源於你的蓄謀已久

    49〔積極關注真我〕有人對你惡言惡語,也會有人用善意回應你

    50〔放下聖母心〕沒有那麼多需要你拯救的人

    51〔做隻野猴子〕大多數人的選擇,就代表沒錯?

    52〔讓真我進化〕萬箭穿心,也要活得光芒萬丈





    作者序



    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功課




      在本書出版後的一次讀者分享會上,有一位讀者向我提問:「我真的很想多了解自己一些,有沒有什麼好的心理學方法呢?」



      這個提問當然有取巧的回答,比如「我的書裡就有」,然而我當時還是反問他:「了解自己,你真的準備好了嗎?」這位讀者有一絲困惑:「我還需要做什麼準備嗎?」



      這本書緣起於我作為諮商心理師的工作感悟。心理學上有一個共識──所有的問題和困擾最終都會回到「自我」這個母題之中,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是每個人都繞不開的功課,然而我們常常缺席這門功課。



      我曾經認同缺席的原因是「暫時缺少方法」。然而如今再回望「認識自我」這一母題,我更加確定,認識自我也是某種冒險。正如尼采所說:「你們無法承受自身,你們的辛勞是一種逃避,是意圖忘卻自我。」



      所以當時的我才會問:「你真的準備好了嗎?」那麼你呢,你真的準備好開始冒險了嗎?



      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害怕面對真實的自己,甚至會因為恐懼而躲藏。恐懼源於對自我的陌生感,是本能的對未知的抗拒。如果不去認識真實的自己,我們就可以在熟悉的框架中,在既定的規則下去生活,無須調適,無須改變,哪怕「假我」要跟困擾和痛苦做伴,但熟悉的困擾和痛苦會讓我們更覺得安全。我們還會自我麻痺,就像本書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那句「我習慣了」,這句話是很多人慣用的自我安慰話術,也折射了僵化的思維模式──「習慣了就好了」。



      習慣成為假的自我,習慣了困擾和痛苦,就真的「好了」嗎?其實,熟悉和習慣只是我們不敢面對「真我」時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的確,認識自己是危險的,也會經歷痛苦。當我們發現「自我」當中仍有很多未被看清的地方,我們會懷疑自己原來是這樣的嗎?亦會焦慮自己該怎麼去面對自己,甚至會否認「這不是真正的自己」。



      以上「危險」的心路歷程,我經歷過,我的大多數來訪者也經歷過,而這場冒險的結果是我們都獲得了某種獎賞,在直面陌生和未知之後,發現了真實的、全新的、告別痛苦的自我,這正是危險中的迷人之處。



      你準備好「認識自我」了嗎?



      在後疫情時代,雖然你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雖然你偶爾還是膽怯,但你可能也隱約意識到了,認識自我已成為不得不做的功課。穩固好生活的「小環境」,搭建牢靠安全的「個人生活系統」,是我們保衛生活的最後堡壘,這也就意味著我們要花更多時間和自我相處,再也不能缺席這門功課了。



      是時候開啟這段危險而迷人的旅程了,我很確定的是,你會發現對自我的陌生感也是一種靈動的生命力之感,認識自我是一種「自我更新」,讓你每時每刻都能體驗生機和活力,「自我」會源源不斷地給你驚喜。



      六年前我寫下這本書,這六年間我時常翻看它,像一種自我檢閱,這些文字也成了自己丈量「自我更新」的標準。我時常問自己,我對自己的了解又多了幾分?是否依然有陌生的、尚未察覺的部分被隱蔽在別處?



      現在我的答案是,「自我」中的陌生感會一生相隨,「自我」不是名詞,而是一個動詞,我們這一生都在隨「自我」舞動。但亦有別的可能,今時今日的舞步,也會引領來日「自我」生長的方向。



      六年之後,這本書即將再次出版。部分內容我保持了文字原貌,曾經的熱忱、篤定與堅守都毫無保留地呈現其中,也做了許多內容的擴充和延展,是如今心境的開闊、鬆弛與欣悅的融合。



      這本書的再版於我而言,是再次體驗陌生感的冒險,也是我發出的邀請,誠懇邀請你一起加入。



      已向不惑之年挺進的我,仍對這個世界迷惘,有時也對自己無措,雖然困惑,卻一直沒有停止探索。世界有邊界,自我的版圖卻始終有自我更新反覆運算的可能,多了解自己一寸,就多一寸樂趣。




    其 他 著 作
    1. 內心獨白:我們心裡都有病、與世界格格不入的我,其實可以不孤獨(2冊一套)
    2. 我們心裡都有病:超人氣心理諮詢師帶你窺探,不為人知的真實自我。
    3. 我們終將告別那些揮之不去的痛苦:韓寒「ONE•一個」高人氣心理諮商師!一本驅散敏感孤獨、迷茫困惑、痛苦焦慮的治癒之書!
    4. 對於自己,你還是個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