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昨日之河 River of yesterday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135460
李黎
印刻
2011年8月18日
90.00 元
HK$ 76.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文學叢書
規格:平裝 / 240頁 / 15*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文學叢書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同
類
書
推
薦
遇見有時(簡體書)
我和一枝筆在路上 3
茶館與短篇作品集
野火集(傳奇經典版)
重回舊地
內
容
簡
介
「這世上最後一個從我出生就愛我、照顧我的人不在了,於是,我的童年就完完全全的結束了……」
身世的祕語,家庭的牽繫,生活的細瑣
總將身體團團圍繞,讓靈魂暈眩不已……
昨日之河,潺湲流過
李黎最沉陷與親密的回憶書寫
許多年過去,離家很久很遠的女孩不但早已長大,而且在遠方也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小孩。她寫了很多故事,關於離家之後的人事,關於遠方的世界,關於她學到的,和失去的。
在她的心裡,這些故事都是寫來給家人讀的。
又是很多年過去,她越來越想家了;她開始走上回家的路。可是沒有路可以通往她那已經不存在的最早的家──除非通過文字和記憶。
於是她開始寫回家的故事。每一個字,就是帶著她通往回家之路的每一步。
童年的世界原來竟是那麼小,但生活在那裡面的我,卻似乎總是探索不完;就像童年其實只是短短數年的時光,卻像悠悠長河。
從南京的大門大院,輾轉漂浪到陌生台灣,李黎的第一個家在高雄鳳山的日式屋宅,雖然空氣裡大人舉措中隱隱透露悲怨離鄉氣息,然新鮮生命的探看,熱鬧方殷。鳳崗路六號,通往曹公國小後門的小路,曹公巨樹,還有學校課堂難忘的人與事,最後最重大的是埋藏許久的──身世的祕密。
作者簡介
李黎
本名鮑利黎,高雄女中、台大歷史系畢業,後出國赴美就讀普度(Purdue)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曾任編輯與教職,現居美國加州從事文學創作。曾獲《聯合報》短、中篇小說獎。
著有小說《最後夜車》、《天堂鳥花》、《傾城》、《浮世》、《袋鼠男人》、《浮世書簡》、《樂園不下雨》等;散文《別後》、《天地一遊人》、《世界的回聲》、《晴天筆記》、《尋找紅氣球》、《玫瑰蕾的名字》、《海枯石》、《威尼斯畫記》、《浮花飛絮張愛玲》、《悲懷書簡》、《加利福尼亞旅店》等;譯作有《美麗新世界》。
目
錄
第一章 彼岸
南京,1948/和煦堂與大善橋/春望/渡海
第二章 第一個家
花非花/任意門/信封的背面/收音機年代/告別式
第三章 小巷歲月
走出家門/來來來,來上學/赤腳的同學/伊是哪裡人?
左鄰右舍/養女阿寬/雞兔同籠
第四章 鳳崗路外
錯過的電影/遠方的戰爭/曹公廟和城隍廟
鳳凰花樹/窗外飛逝的人生
第五章 童年再見
陌生的二叔/人間喜劇/山水畫家/浮世畫家
表哥/打人的老師/告別童年
第六章 身世
真相/命運,1949/重逢/歸鄉
第七章 回首來處
我的父親/父親離家/偽造的家信/母親回家
後記童年的終結
序
〈後記〉
童年結束在甚麼時候?
生理學上的定義是青春期開始,性徵出現,就不再是兒童,於是童年──兒童年齡到此結束。
文學裡就比較複雜了。許多小說的主題是純真年代age of innocence的一去不復返,故事也是童年生命中的某些重大深刻的事故,讓一個孩子自覺或不自覺的成長,告別童年──所謂coming of age的故事。至於那個孩子的生理年齡,就可大可小了。
無論從哪個定義來說,一個成年人──更不用說一個中年以上的人,童年期當然是早已過去了。可是許多成年人心中始終住著一個孩子;童年,並不因為生理年齡而在某一點一定完完全全的終結。
童年甚麼時候永遠終結呢?對我來說,是當世上最後一個帶你走過整個童年、扶持你成長的人永遠離去,你的童年便不再會延續,不會再有追挽,印證,或者來自另一個人的記憶分享……。直到那時,童年真的是永遠永遠消逝,不留任何餘地的終結了。
母親的高壽是我此生最大的福分。習慣了生活裡總是有母親,只要母親還在,我就是她的小女兒,向她撒嬌受她寵愛。雖然到了她的晚年,因為她的年邁,有時我倆會有角色顛倒的情況:我開始當她是個孩子般哄她開心,有時甚至發現自己幾乎是寵溺著她,而這樣做讓她快樂更令我快樂。
縱然如此,心理上我還是她的孩子,永遠是她的小孩,不會長大變老。年邁的母親對舊時的記憶遠比近日的深刻鮮明,所以童年的我對於她遠遠比青年、中年的我親切而接近;也許在她眼中的我是以她最懷念、最疼愛的形象呈現的。她的理性認知當然要承認我已成長,可是我知道,在情感上和心底深處,她並沒有完全接受我早已長大的事實。
母親的這分心理狀態,成為我在數十年成長歲月的風霜裡取暖的溫柔火光。小小的、短暫的耽溺在母親的寵愛裡,使得我沒有對成長甚至老去的惶恐,因為回眸處總有母親在殷殷叮嚀:慢慢走啊,不要慌,一路上小心,注意冷熱,多吃點,不要餓著了……。想像中無論自己走到哪裡、走得多遠,母親總是等在家裡,手裡捧著一本書耳朵卻聽著大門的動靜,等候我的電話,爐子上熱著飯菜,床上的枕被都洗淨鋪好了……
母親總是等門,而我總是那個晚歸的遊子,在她心目中還沒有完全長大所以不懂得照顧自己,總是令她牽腸掛肚。
母親去世,我忽然了悟:在這個世上,我不再是誰的孩子了。從此以後,我可以老去了。
然後,我湧起一分強烈的念頭,要書寫自己的童年。過去許多年來,我知道總有一天,一定會把自己身世的故事寫出來的,可是這麼多年始終沒有動筆。母親往生之後一年,我忽然就一口氣寫下了許多童年回憶的片段,以及我的家世,我的身世……。寫出來之後方才明白:這世上最後一個從我出生就愛我、照顧我的人不在了,於是,我的童年就完完全全的結束了──因而我才能完全「終結」和「總結」自己的童年。我可以安心的寫出我的童年往事,不怕遺漏了甚麼。除了我自己記得的,以及對這些記憶的詮釋,世上再也沒有一個人還會再告訴我甚麼,補充甚麼,解釋甚麼了。
在一般世俗定義的「童年」結束後的許多、許多年之後,在我的母親離開人世之後,我才能徹底的、決絕的終結了我的童年。然後,我才能把關於我的童年的記憶點滴寫出來,並且藉此與我的童年告別。
《昨日之河》裡的文字是遲來的,與童年的道別和告白。在母親去世三年之後,我才能夠把這本書獻給她。
內
容
試
閱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杜若
/ 台灣台北
2011.12.12看杜若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自從離家念大學之後,對於這種描寫「回家」的題材,就莫名的多了股感同身受的感覺。以前因為年紀小、歷練不夠,讀這種題材雖然也會被感動,但那也就僅止於感動而已了。現在自己體會過那種思鄉之情,才真正能體會字裡行間傳達出的那種深切思念,對家人、對那塊土地、對家的眷戀和想念。
非常喜歡李黎在書中寫的這段話:『一般人的故事當然既非童話更不是神話,但是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面,可能都曾有過一個眺望天涯路的小孩,和一個回首望鄉的遊子──』
李黎的文筆自然不用說,我特別喜歡她敘述自己童年的那種味道。文字間帶著很厚重飽滿的感情,充滿一種對過去的深深懷舊和眷戀。而看到最後我免不了還是落淚了,就在她寫到母親「學成歸國」的時候。我對這種親情的東西本來就幾乎沒有抵抗力,尤其現在還正值我思鄉病發作的時候啊。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掘金元宇宙,AI時代顛覆傳統產業的數位革命:高效互動與無縫連結,打破虛擬與現實間的藩籬
2.
一枝筆裡醒來的村落
3.
白鴿木蘭:烽火中的大愛
4.
琉璃道香
5.
那朵花,那座橋
6.
半生書緣
7.
加利福尼亞旅店
8.
悲懷書簡
9.
樂園不下雨
10.
浮花飛絮張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