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是心,非心,還是心!:從《心要法門》談心 2007台北講記之二

是心,非心,還是心!:從《心要法門》談心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484710
海雲繼夢
空庭書苑
2013年2月01日
133.00  元
HK$ 113.05  







叢書系列:海雲繼夢解華嚴
規格:平裝 / 324頁 / 14.8*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海雲繼夢解華嚴


宗教命理 > 佛教 > 佛教經典/解說









  【如果需要的話】
  最貼近你我生活的經驗
  最洞澈人性與心靈的穿透力
  直指個人生命體的核心

  《華嚴經》是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之自內證境界的呈現,但其卷帙之浩大、義理之深妙,使得世間凡夫難以入其堂奧之萬一。但因緣不可思議,當《華嚴經》傳譯到中土漢地後,經過華嚴祖師的實修體證的心領神會後,留下豐富而又具有啟發性的注疏,也撰寫了一些深具實修意義的「心法」著作,華嚴四祖清涼澄觀大師的《心要法門》,即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心是一切萬法的樞紐,寥寥數百字的《心要法門》,文詞精煉優美,字字珠璣,字行間皆是修行的境界工夫。一直秉持著無止盡自我超的海雲和上,2007年於台北草堂山道場,用他身體力行華嚴普賢行者的甚深體驗,重新以更寬廣、更深入的生命角度,再度詮釋《心要法門》這一殊勝大法。不管行者是透過微觀的解脫道修法或宏觀的圓融道修法,對於證入華嚴法界的修法心要,本書都有精闢獨特的說明及提點。在此邀請讀者隨著海雲和上精闢的詮釋及從各個角度的層層剖析引領,一同體會、領受華嚴行法即心即佛即法界的「心要」!

作者簡介

海雲繼夢

  海雲和上乃中國佛教華嚴宗第四十二世、高原法系(兼慈恩宗)第十八世衣缽傳承者,為大華嚴寺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陜西師範大學華嚴研究所所長。出家弘法迄今近三十年,足跡遍及海內外二十餘道場。主要弘揚華嚴思想,致力於提倡新時代佛教的教理、教義、教制、教學等學制及教學系統的建立與規劃;並致力重建僧才、僧倫、僧制等僧伽教育,尤其行法中「禪觀」的體驗與培訓,乃至「心法」的教育與「心行」的指導。欲知詳情敬請親炙法筵!或歡迎蒞臨華嚴全球資訊網:www.huayenworld.org



編輯說明/i
華嚴,登峰造極的人類思想(總序)/ iv
《心要法門》台北講記 發刊序/viii

一 從「事修」蓄積生命能量/001
你要有真實的能力,在修法上一定要跟事相結合;理修要有,事修也要有。這輩子既然要修行,證空性一定沒問題,問題是你證空性的同時,要進行一個工作--蓄積你的生命能量。生命能量在哪裡積蓄?一定要透過事修。所以一直跟各位講,這輩子你要去做一件事,盡形壽不改,這就是蓄積你的生命能量……

二 修止跟修定的區別/019
我們所教的禪定是不共外道禪,是從欲界出三界的。從欲界出三界,你可以不要有禪定,但一定要有止的工夫,在這個地方止跟定就不一樣了--共外道禪的話,止就是定;不共外道禪的話,止不等於定。你先把這個區別出來。那麼,止是什麼?置心一處;它不用「初禪特相五覺支」,只要「心一境性」就可以止住妄想了……

三 法界三觀/039
你按照這個次第來,止住妄想以後,真空絕相止、理事無礙止、周遍含容止。工程面帶動你--真空絕相觀來入真空絕相止--你的那個真空絕相觀是法身,入那個法界。同樣的,以理事無礙觀第二重的法身,來入理事無礙止第二重的法界。第三重就是最高的、十全十美的、完全完善的周遍含容觀,來入周遍含容止;用周遍含容觀的法身,來入周遍含容止的法界。所以法身就等於法界,這是究竟的、止於至善的生命境界……

四 止住妄想,不要入禪定/059
為什麼跟你講「止住妄想,不要入禪定」?因為要你這樣橫過來,看到念頭是「根、塵」相接,還是「識、塵」相盪……假如你不小心塞到禪定去,那就麻煩了!因為你本來是欲界中人,有慾望,相對的色界定,那個實在是太美、太舒服了!……那時候叫你「向念頭」去,你不去了,耽著禪味,樂阿蘭若。這時候不管走到哪裡,你會躲在一個角落裡,然後又入定了……

五 活在「願」裡,還是活在「業」裡?/077
……當你能夠採取主動,你是拉車的那頭牛,不是被拉的那部車,你把這兩個角色弄清楚!但當你的使命感愈重、責任愈重,那就是世間人所謂的「業」,業就愈重;可是當你轉過來:「是我要這樣去做時」,那是「願」,不是業了!當一個人活在「業」的範圍裡頭,只能三聲無奈,會覺得自己怎麼那麼歹命;當你是出於願、我是那頭牛時,你是主動了,那是「願力」……

六 通達人性,具足人情味/095
溝通是一種人性,而且它對你的修行有絕對的幫助……真要修行,修行的第一個功課,就是懂得與人相處,將來成佛也是從這個地方來……空性是「真空絕相觀」;再演進,就是「理事無礙觀」,這是人性;再演進,則是「事事無礙觀」,也就是人情味。通達人性,具足人情味,很快會證得「事事無礙法界」。你修到最後所證得的最高境界,還是人情味……

七 從做的每件事鍛鍊用心/111
每天的情境都不一樣,你能不能隨著情境的不同而變化,這就是你用心的地方;而那個變化是順乎人性、是隨著你自己來的,你自己在超越……你要如何投入、如何從所做的事上來鍛鍊用心?這個叫作「從因向果」……因為在因地,剛開始,你要透過事情來訓練自己,從這件事情上一再地去超越;每一件事都要想「我要做的更好」,就從這裡去超越自己、自我肯定……

八 形成你自己的模式/125
初學者剛開始不會有自己的語言模式……華嚴就講「三世間圓滿」、講「體相用」這些語言,你就開始去構思,然後要形成自己的語言,這個才重要。要形成你自己的,不是形成我的;我的那一套沒用,都是知識……剛開始要以祖師大德所講的,那就事事要以他為主;然後,你會形成一套自己的語言模式跟思惟模式;再進一步,透過自己的思惟模式,會形成你的行為模式……

九 是非兩忘/141
任何的對立法:對錯、是非、善惡、染淨或者是真妄,這些對立、對待法的東西,通通都叫「非」。那「是」是什麼?「是」就是不對立!但當你還有一個對立與不對立時,那還是「非」。你能不能體會到這一點?那接下來要怎麼講?那就:「嗯……嗯…」,不可說、不可說了。你自己去感覺,這樣的一種狀況,就叫作「是非兩忘」。

十 一個面子,一個思惟模式/161
修行就這麼簡單。為什麼不能完成?沒有人打敗你,都是被自己的計較心、是非心、不甘心打敗的。因為你會去想:「這樣我怎麼有面子繼續待在這邊?」你要找面子,到牛魔王那邊去看看!記得,每一個面子,都是一個思惟模式;而一個面子,就是一個阿鼻地獄!……面子一定造成你的慣性!一定造成你的相續心!一定造成你的六道輪迴!這面子,你必須一破再破、一破再破、一破再破,徹底地破,才有可能了生死……

十一 從實踐中讓善根成長/181
修善根一定要自己去實踐,沒有實踐沒有善根,沒有疑情沒有智慧!記得!一定要參與實踐……實踐過程一定會有挫折、會無聊、會失敗,不要緊,因為你的因、種子已經生根發芽了,它永遠會存在。哪天因緣到,你就會突飛猛進,沒有為什麼。這是自己要進行的,善根是修學佛法中需要激勵成長的部分。

十二 感受生命的存在/199
每天早上起來,對著洗臉台刷牙、洗臉,有沒有仔細照一下:「我很漂亮!」有沒有?還是連自己長什麼樣子都沒仔細看過?不是要你看「牙齒長怎樣,鼻子挺不挺」的,而是你有沒有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假如你從來都沒有這樣注意自己,你要怎麼培養感受的能力?感受力的培養,不必把它想得稀奇古怪,它就從日常生活中一步一步來……

十三 心轉變,環境一定跟著變/217
修行,你要記得,法身跟法界是同時進行。心在進行、在轉變的時候,環境也跟著轉變;當你的心在轉變,而環境沒有跟著改變,你那個修行是不得力的……外在環境之所以改變,是因為你的心境改變了,妄想心被淨化了……

十四 我要怎麼「心心作佛」?/231
「心心作佛,無一心而非佛心」,這是果地的境界,那我們怎麼從果地修回來?現在假設你是佛果,「我要怎麼心心作佛?」這就是修行……現在起心動念時,你就想一想:「假如是佛,那會是什麼樣的狀況……」,你就照著那個狀況去做,而這就是「果覺因心相符泯」……「心心作佛」,因地人好修,絕對可以修,就看你要不要修了。我已經講完了,你也都聽到了,已經傳法灌頂完畢……

十五 心、佛、眾生是一/245
心、佛、眾生三個是一體的;我們是講到心,就忘了佛;講到眾生,就忘了心,三個沒有辦法連在一起。這三個是同一個,才會「炳然齊致」……我們是這三個不一樣,講到佛,佛是高高在上的,是給眾生拜的。這是你想的,你不知道眾生在拜佛的時候,佛也在拜佛;說不定你在拜佛的時候,佛也在拜你,因為眾生跟佛是一體……

十六 置心一處在疑情上/261
記得!只要帶著疑情,你很快就會到彼岸,很快就超越生死海,到彼岸的薩婆若海去了。你只要能置心一處,世間一切沒有不能超越的;而當你的置心一處是在疑情上面,你的菩提善根就會飛躍成長……

十七 美麗的生命,還要有美麗的世界/277
生命是無常的,不管你的經歷、體能或者專長如何,你要懂得跟人家配合,不是「我這個生命盡情開花就好」,那只能叫作美麗的生命;你是能在一個族群裡合得很美、很燦爛,那叫作美麗的世界。一盆花就是個美麗的世界,你不要當一枝毒玫瑰,只要跟你在一起就通通受傷,應該是要顯得更燦爛才對……

十八 第一步絕對不能錯/293
第一步不要錯,第一步錯,一切皆錯。本來應該是往東,結果你是向西走,一開始方向就弄反了。你以為「我直接向西就好了,馬上就到極樂世界」,對不起,去不成,因為西邊是從東邊開始的,然後經過南邊才會到西邊,你直接想要向西邊走,那永遠也到不了……

附錄 《心要法門》及〈心要法門頌〉本文/323



編輯說明

「心界導航」及「是心,非心,還是心!」

  《華嚴經》是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之自內證境界的呈現,雖然現今娑婆世界所流通的,只是「下本」的《華嚴經》,但其卷帙之浩大、義理之深妙,已經使得世間凡夫難以入其堂奧之萬一。但因緣不可思議,當《華嚴經》傳譯到中土漢地後,藉著華嚴祖師善巧精妙的爬疏詮釋,以及實修體證的心領神會之後,留下豐富而又具有啟發性的注疏,並且也撰寫了一些深具實修意義的「心法」著作。而後者的最具代表性著作之一,即是華嚴四祖清涼澄觀大師的《心要法門》,這也是進入華嚴實修體系的關鍵性著作。

  《華嚴經》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是一切萬法的樞紐,寥寥數百字的《心要法門》,不僅道出了整個華嚴實修體系的核心「心法」,也掌握了一切萬法的機關妙要。但這一行者實修的妙方,假如不是實證實修的甚深行者,自己要領會箇中的心法奧義實在不容易。有鑑於此,慈悲的海雲和上十多年前便將《心要法門》,以現代人容易理解的方式重新演繹,其演說的內容後來也編輯成《解心》一書;《解心》從發行後至今,一直廣受台灣及海外讀者之喜愛。

  十多年後,一直秉持著無止盡自我超的海雲和上,2008年於台北草堂山道場,用他身體力行華嚴普賢行者的甚深體驗,重新以更寬廣、更深入的生命角度,再度詮釋《心要法門》這一殊勝大法。譬如書中第一章即開宗明義地引述了李長者《華嚴經合論》的「明佛身性相」及「淨土權實」,裡面闡述十種人見佛,佛的長相都不同,這都是因為「發心」的大小所致;而也因為發心的不同,所成就的淨土也不同。透過各種不同發心的剖析,一方面先讓讀者了解「心」的廣度、深度及在修行上的關鍵地位,進而開演《心要法門》的殊勝法要;另一方面,期使行者在發心之時,都能「發廣大心,行廣大行」,因為唯有發「普融法界重重無盡的心」,才能成就毘盧遮那佛的法身成就。由此可知,行者在菩提道上前進時,不應拘泥或沾沾自喜於眼前的成就,應秉持著普賢行者無止盡超越的精神,才有可能進入重重無盡的華嚴世界。

  這次海雲和上重講《心要法門》的內容,本出版社把它整理成《心界導航》一書,書中的內容可以說是盡顯華嚴實修行法的心要樞機,在海雲和上精闢的詮釋及從各個角度的層層剖析之下,帶領讀者一層一層體會、領受華嚴行法的即心即佛即法界等「心要」,不管行者是透過微觀的解脫道修法或宏觀的圓融道修法,對於證入華嚴法界的修法心要,本書都有精闢獨特的說明及提點,相信本書的出版,對於一切生命實相的探求者來說,可謂是難得能得的一大福音!

《心要法門》台北講記 發刊序

海雲和上序

  清涼國師的《心要法門》一文,文簡而行深,字字皆在行門上落工夫,故稱為「法門」;而心為百竅之主,亦為一切法之樞機,此法門正是用心之要,故稱之為「心要」。「心要」乃萬行之機關也,故此「心要法門」實為八萬四千法門之總樞密也!

  在漢文大藏經系統裡,大約分經、律、論三藏,其中按八正道別之:正語、正業、正命三者屬律藏,為「戒部」。另外,依此身語意業為前提而生正念。若按正念、正思惟、正知見之系統而生心解脫,或稱慧解脫,此者屬經藏,為「慧部」。而按正念、正精進、正定之系統而生身解脫,又稱定解脫,此者屬論藏,為「定部」。慧部屬「正法部」攝,定部則屬「行法部」攝,正法重知見、行法重實踐,實源於此也!

  正法稱「達磨」(dharma),而行法則是「莫克夏」(moksha)。論者滔滔,皆言解脫,唯墮知見之正誤與否,實仍不知如何解脫,蓋不知解脫之道也。此皆約知見所別也。解脫道重實踐,故有大禪師為文盲,此乃約實踐云其成就,非以知見言其成就。其成就、知見雖不偏邪,然無法長篇大論系統化,是其特色也!能由實踐中出系統化之理論指導者,實鳳毛麟角,然此「心要法門」正其一也!

  華嚴普賢乘之「正法」與「行法」,其特色即在「直接顯真」,而此「直接顯真」之標的,為任何語言所無法表達,因其乃非凡夫所能具有之經驗,既無經驗或經歷,又如何能夠表述?而此《心要法門》即是清涼國師以其知見與義學之造詣,將親身之經歷(此乃行法之實踐與成就)用高等邏輯予以完善表述,方使我凡夫之輩能「因指見月」。

  本書是依據二○○七年演講所錄,當時是試著用「莫克夏」的禪堂語言表述,但還是失敗了!可是比起二十年前的《解心》,已有很大的突破,同時個人的表述能力似乎也進步了不少。近六、七年來,並且試著不提大經大論,進行著經師的「閉關」模式,期間亦無正式的講席,目的即是在進行「莫克夏」的實踐與檢驗。從二○○八年底至二○一二年底,歷四年時間,共經三十七次的禪堂實際操作,在三百餘人的群策群力之下,終於重構「行法」的「事法界」規模,及窮盡「理法界」的表述能力。這部分屬於華嚴禪觀──海印三昧行法的範疇,此處不予以詳細介紹,唯就「原文之第一段」略述「行法」之語言模式及思惟模式,藉此介紹清涼國師實踐力之工夫。蓋以其文才之風華掩沒其實踐之工夫也,故今僅藉此介紹一二耳!

  文云:「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無住,無住心體,靈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該攝內外,能廣能深,非空非有,不生不滅,求知不得,棄之不離。」此段原文共五十二字,極言「心」之一字,此中提及了「其心」、「心法」及「心體」三部分。文中之「其心」,乃泛指「心」,然此一「心」字為不具相名詞;換言之,即不定義名詞或非定義名詞。此種不定義名詞或非定義名詞為原生態文化之基本特色之一,也是原始宗教的特色之一。事實上,沒有一個凡夫能指出「祂」是什麼?但普遍大眾都能接受「祂」的既定存在!

  「心法」為心的作用或顯相;「心體」則指本體。除了「無住心體,靈知不昧」外,此三詞無任何意義之關聯性,但底下四句:

  一、性相寂然,包含德用;
  二、該攝內外,能廣能深;
  三、非空非有,不生不滅;
  四、求之不得,棄之不離。

  卻對此「心」的存在有著明確、具體的體驗。何以言之?此乃是約行法之體驗而言,而「直接顯真」為此「心要法門」之特色也!「心是什麼?」大概是所有大乘佛子的唯一「心結」,此結不解,何有心法可言?而欲解此心,莫過於直接顯真,此真即真如,真如即梵文中之般那(prana)。唯有直接體驗到般那真如的存在與狀態,才有可能如此明確又具體的陳述出來。

  然此體驗又要如何獲得?莫克夏行法即是第一步,此亦是華嚴海印三昧行法之前行工程,本宗稱之為象限轉移;此中分有三階段,即:激發真知、馴服真如、尊顯真如;而此文所言之「心」,即是尊顯真如的心。此過程中,經歷了十牛圖的過程,亦可體驗《楞嚴經》中佛陀之教敕。

  經云:

  佛興慈悲,哀愍阿難及諸大眾,發海潮音□告同會:「諸善男子,我常說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云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認悟中迷?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楞嚴經》十番顯見中第四節,顯見不失分)

  此經文所述,正是第二句中的「該攝內外,能廣能深」之意。

  有關禪堂中如何覓得真心的十牛圖說,乃禪堂之語言及思惟模式,非關此法堂中的模式,故不在此論。若有意者,親洽華嚴禪堂中之禪觀即可。

  此下《心要法門》中全文皆在顯現行法之實踐義,以實踐學的立場言,唯是實踐學上的銘言「行起解絕」,本不可說,故唯存結論耳。付梓在即,謹此一併為心界導航歟!




其 他 著 作
1. 煖身:華嚴禪修入門
2. 根本佛母:準提密法(再版)
3. 禪修入門
4. 生命故鄉的呼喚1:讓心活起來
5. 勘玄記4:〈離世間品〉導讀 《華嚴經》思想脈絡的核心:大方廣佛華嚴經思想重勘覓玄紀要
6. 佛系職場智慧力
7. 人生的真諦苦集滅道:華嚴經四聖諦品講記
8. 轉吧!地藏象限 ——海雲和上《地藏經》馬來西亞檳城弘法講記
9. 普賢三昧:華嚴經 普賢三昧品講記
10. 改變生命的九堂課
11. 開啟靈性的鑰匙(上):《地藏經》北京夕照寺弘法講記
12. 開啟靈性的鑰匙(下):《地藏經》北京夕照寺弘法講記
13. 成佛方程式:《藥師經》北美溫哥華弘法講記
14. 叩問藥師佛的法界密碼!:海雲和上《藥師經》新加坡弘法講記
15. 世間主,妙莊嚴!:華嚴經世主妙嚴品二○○三講記
16. 入法界,普賢行!:華嚴經普賢行品講記
17. 非常占察經3
18. 進入修「定」的階段:淨行品與賢首品講記
19. 觀照其心
20. 非常占察經:海雲和上《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二)
21. 善用其心
22. 煩惱處方箋
23. 活用其心
24. 非常占察經:海雲和上《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一)
25. 禪修正行:「安那般那」數息觀
26. 禪修初探問
27. 禪,就要這麼參!
28. 海雲繼夢禪觀概論
29. 非常華嚴經:四十華嚴玄談(2006-07北京廣化寺講記)
30. 非常華嚴經:華嚴經經首
31. 菩提行者的生命途徑:華嚴經明法品講記(上)
32. 菩提道的生命藍圖:華嚴經明法品講記(下)
33. 靈性生命的叩動:海雲和上華嚴經導讀西安講記之Ⅰ
34. 燦爛的生命模式:海雲和上華嚴經導讀西安講記之Ⅱ
35. 圓滿普賢生命:海雲和上華嚴經導讀西安講記之Ⅲ
36. 幸福,冏小孩
37. 認真,最幸福
38. 普賢行願品:《華嚴經》總結【勘玄記03】
39. 看見幸福
40. 普賢十大願王行法精要:2006台北講記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記
41. 心界導航:從《心要法門》探心 2007台北講記之一
42. 幸福,就這樣
43. 禪,怎麼參?:從《楞嚴經.耳根圓通章》談禪法心要 海雲和上2005台北禪七開示
44. 十大願王修行法要〈新加坡.檳 城講記〉: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記
45. 華嚴哲學懸談:勘玄記02
46. 諸佛菩薩覺悟八要:八大人覺經 講記
47. 生命的初始覺:華嚴經光明覺品講記
48. 華嚴學導論 Ⅱ 悠遊法界的指南針
49. 華嚴學導論 Ⅰ 佛陀DNA的傳承
50. 華嚴經樞紐:勘玄記01
51. 佛教量化工程史略:禪觀客觀檢測之管窺
52. 華嚴墨寶.謝諤書法珍藏手札
53. 藥師行法:海雲和上芝加哥弘法講記
54. 我們只有一個選擇 Our Only Choice
55.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海雲和上芝加哥弘法講記
56. 華嚴學導論
57. 探玄記懸談講記3
58. 生命密境
59. 本尊曾於此─十一面觀音法
60. 深深密─密行指引
61. 非常金剛經(一)
62. 非常金剛經(二)
63. 不思議解脫
64. 生命故鄉的呼喚1讓心活起來
65. 新世紀的心靈工程
66. 0001. 心靈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