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戚嘉林
1945年日本投降時,台灣人是狂歡慶祝台灣回歸祖國,故僅僅半個多世紀前,「台獨史觀」是根本不存在。「台獨史觀」可說是無中生有虛構的。惟近一二十年來,台灣分離主義者?動行政機器的強大資源,炮製了人為「台獨史觀」。渠等建構的「台獨史觀」也從早期的粗糙,到近年台灣「主體論」的精緻化,對人們的影響日增,潛移默化地誤導或迷惑台灣居民的認同。
「台獨史觀」的論述核心,主要有以下五點;一、將台灣與南島語族連結,以多元文化為名,稀釋台灣的漢民族主體性,進而稱台灣自古不屬中國。二、美化荷蘭在台殖民,為台灣開?了先進的海洋文明,相對於所謂落伍閉鎖的大陸文明,甚至稱澎(湖)荷(蘭)初會是台灣全球化的歷史開端。三、淡化並大幅縮減明鄭與清朝統治台灣的比例,並將明鄭、清朝與國民黨政府都打成「外來政權」,俾建立其台獨建國的正當性。四、將「二二八事件」轉化為分離運動的催化事件(catalyst),挑撥族群歷史仇恨,藉連結陳儀政府的失政,與國民黨政府的白色恐怖,從而坐實排斥中國大陸的正當性。五、美化日人的殖民統治,淡化或抹煞中國國民黨執政時對台灣的正面重大貢獻。
「台獨史觀」之所以能無中生有,國民黨政府為其提供了沃土。國府在其執政近半個世紀期間,尤其是1950-70年代,黨內不乏有識之士,瞭解台灣史於國族教化的重要性,但未為當道重用,如浙江黃巖人周憲文者只得獨行一生致力於台灣文獻叢刊之出版;台北故宮博物院內識者則著手整理並公開從大陸運台的清廷宮中檔與軍機檔等原始公文檔案等,為日後的台灣史研究奠下紮實基礎。
無可諱言,蔣介石父子二人,略輸文采,對台灣歷史的感性不足,執政時之國族教化流於八股文宣,不是將鄭成功反清復明簡單化,就是將日據末期以皇民一語略視,形同抹煞一代台人記憶,至於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則因事涉國府自身的執政,更是一筆抹乾,致使其所敘述之台灣歷史失真,當然也就腐蝕了其所詮釋之台灣歷史的正當性。及後台獨提出台灣「主體論」史觀,國府執政四十年之國族歷史教化的認同影響,一潰千里。
台灣四百年信史中,曾歷經明末、荷蘭西班牙、鄭氏、清朝、日據與國府的統治,時空跨越極大,且各有其時代氛圍;早期1590年代左右,海商林錦吾自福建往販澎湖,互市北港(指台灣全島),民人日往如鶩。及後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短暫據台,斯時原住民約7、8萬人。1661年鄭成功率大軍25,000人東征驅荷,開?台灣進入中國「國家治理」的新時代。1684年台灣修入版圖,閩粵漢族移民蜂擁至台,1735年在台漢人達45萬人、1782年達91萬之眾,移民渡台如水之趨下群流奔注,與台灣土著形成絕對多數,台灣社會基本上成為一個漢化的社會(今日原住民人口僅約佔台灣總人口的1.7%)。1949年國府遷台,91萬外省移民是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政治移民,影響所及外省本省、外省與原住民均大量通婚,後者體現大時代的漢原大融合,兩岸開放後迄今更有30萬大陸配偶再移民。台灣歷經「四百年融合、四百年血脈」,已內化為血脈同源的中國人,是現狀也是現在進行式。
筆者,因緣際會,瞭解台灣歷史重要,乃毅然投入台灣史的研究,並執著歷史必須回歸史實,回歸四百年融合的歷史真相。因為,台灣真歷史本身就能彰顯台灣歷史的客觀性,彰顯台灣的主體性。唯有台灣真歷史,才能反映我們祖先在兩岸踏過的腳印,才能感性內化兩岸四百年血脈相連的國族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