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愛與微細身

愛與微細身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6091520
措尼仁波切
台灣芬陀利迦翻譯小組,施心慧
眾生
2015年12月01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866091520
  • 叢書系列:禪修導引系列
  • 規格:平裝 / 280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禪修導引系列


  • 宗教命理 > 佛教 > 藏傳佛教


















    嗨,微細身,我愛你,你好嗎?

    想一想,你是不是經常覺得:

    「知道」是一回事,「感受」又是另一回事?

    當認知與感受老是對立、衝突,代表你的微細身已經失衡了!





    前言? 去吧,去感受內在的美麗怪物!



    第一部 微細身

    1.什麼是微細身?


    關於微細身的基本概念

    脈,能產生各種感受

    氣,是一股「動」的能量

    明點,是能量的匯聚

    健康的氣脈明點,如何運作?

    每個人都有一套內建程式

    業力是受條件控制的

    兩大習性如何產生?

    2.跟身體共處

    習性如何影響「脈」?

    「氣」的三種速度

    跟你的感知做朋友

    轉化微細身:不涉入其中,讓它自然表達

    想要改變印記,先去感受到它

    碰觸創傷,學會做自己的治療師

    與微細身連結的方法:不分析,直接體驗

    3.習性的作用

    習性需要被觸發,才能搧風點火

    回應與反應,如何相互作用?

    如何轉化反應?

    找到人的根本感受

    「反應」掌控了氣脈的成因

    心不會累,疲倦來自微細身

    給自己一種健康的恐懼

    如何和反應相處?

    4.速度

    活著,就要活在當下

    香港的速度,尼泊爾的心

    情緒感受不到時間

    學會尊重速度的限制

    記憶的創傷,形成脈結

    基礎的微細身,是業的結果

    5.氣的練習

    讓氣回到自己的家

    問題在哪,答案就在哪

    處在當中,就會發現它的真相

    只是知道,無法改變習性

    放鬆時,能看清內在的世界

    6.覺知

    心的四種功能

    如何處在覺知當中?

    覺知的根源是「明性」

    7.感受

    感受的家──本質愛

    學會讓「覺知」和「感受」握手

    用信任打開創傷

    信心不是來自於轉化

    8.握手練習

    讓感覺有權利表達

    打開創傷,打開本質愛

    學會在問題裡覺知

    本質愛在感受裡,不在頭腦裡

    9.開展內在智慧

    你的感受帶著一種信念

    讓堅實的我,回到純粹的我

    你我都只是現象而已

    用正確的方式為自我鬆綁

    內在的問題,由內來解決



    第二部 本質愛與表達的愛

    1.愛


    存在的基本力量:七種愛

    找到愛的本質

    2.誤解

    只有愛,無法有效傳達

    愛與被愛的圍籬──習氣

    「柔軟」傳達「無聲的愛」

    3.真正的力量

    不帶任務的關懷

    恐懼阻斷了柔軟之心

    4.滋養

    如何滋養「本質愛」?

    被抱在懷裡的自由

    5.自由的尺度

    好習慣,需要時間養成

    讓野性找到空間與和諧

    6.契合

    什麼是完整的愛?

    羅曼蒂克需要盲目引燃

    7.內在美

    如何既謙卑又自豪?

    浪漫是因為外在?還是內在?

    誰值得依靠?

    8.謙卑與自豪

    因為信賴,才能放下

    愛的活化劑──驚喜

    9.吸引力

    訓練自己值得被信任

    解讀男人與女人的表達

    10.輸和贏

    愛,不需要贏

    本質愛療癒自己,慈悲的愛療癒全世界

    11.接納

    學會對自己真實

    「接受自己」帶你進入智慧之門





    前言



    去吧,去感受內在的美麗怪物!




      這本書的重點,就是去感覺、去覺知。



      當我們去感覺、去覺知身體的各種狀態,可能喚起一些記憶、創傷或疼痛,或許有一些人可能會覺得無聊,覺得無聊其實是一種很好的徵兆,代表我們已經開始有點知道如何跟我們的身體共處,因為事實上我們也不可能一直處在那種很亢奮的狀態。在二十一世紀有一個現象,就是我們一直要讓自己處在一種很興奮、亢奮的狀態,為什麼?因為我們都很畏懼無聊。所以,我們要學會如何去面對自己的這個無聊以及各種的感受,而不是去找一些外在的東西來填補。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們必須知道。



      從感受的底層,看見事情的真相



      害怕無聊的這件事,讓我們沒有辦法直接去看到事實是如何,也讓我們沒有辦法禪修,為什麼?因為當你一開始做這些練習就覺得無聊,然後就要去找其他的事,譬如去玩iphone。因為比起那些修持,iphone是更有趣的。又或是看電視是比較有意思的。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一覺得無聊,第一個找的東西就是iphone,最後一個東西也是iphone。但是在這個一開始和最後之間呢,大概都在睡覺。又或者是看電視是比較不無聊的,或跟別人講話是比較有意思。因為這樣,我們就越少跟自己相處,越來越沒有辦法跟自己相處,因為害怕去面對無聊。這有很多不同的原因。總之,我們一直在找東西去餵養這樣的習性──害怕無聊,一直想從外面去找東西來填滿它。由於這樣不斷地去外面找食物來填滿這樣的習性,導致我們的速度變快了,於是我們開始焦慮。所以,我們要真的去感覺自己的無聊,然後從中去獲得一些啟發。我們必須去覺知到自己的無聊,然後不要試圖把它推開,因為在無聊的底層,可能有一些東西是值得我們去看。事實上我們有很多的時間,但問題是,我們很害怕去感覺無聊或是感覺自己的孤單,所以把自己弄得很忙。



      大家要去覺知、去感覺到自己發生的一切,然後接下來就要看我們如何去回應或反應所接收到的一切。我們有很多習性,在那麼多的習性裡面,有一兩個美麗的怪物,它們有時展現為情緒的樣貌,有時展現為創傷,去覺知它、去感覺它。你越去感覺它,就越能夠覺知它,然後就會對它做回應。事實上,這些沒有一個是壞的東西,它們都是好的。但是,在主要的原因之外,我們基於個人的經驗與信念來評判事情的好壞、臧否自己與他人,因而又製造了第二個原因或第二個習性,當第二個習性回頭來看這個主要的原因時,覺得它很可怕,就產生一種不喜歡的感覺。



      不要讓佛法變成一種評斷



      其實,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去感受我們內在那個美麗的怪物,跟它打招呼說一聲「嗨」,然後改變自己面對它的態度。所以,我們並不是用這個心的本質來鞭打這個怪物,而是去感覺自己的這些感受,然後就在這個感受當中找到心的本質。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也會利益到這個怪物,因為這個怪物也有權力見到佛性。有些人可能會念咒,事實上在念咒的時候,這個怪物也是跟你在一起,所以你並不是為了這個怪物而去念咒,也不是因為你覺得這個怪物可能需要一點加持,然後去念咒。



      譬如你對著這個怪物說:「我真的很愛你,但是你需要一點幫助,我要把蓮花生大士的咒語帶給你。」這代表什麼?你覺得這個怪物是不好的,所以要用蓮花生大士來摧毀這個你認為不好的怪物。這有一種內在的仇恨,有一種不喜歡。當你帶著這樣的心態的時候,其實那個怪物是非常聰明的,它會看到你的動機,心想:「你念這個蓮師的咒語給我,其實不是真的要幫我,而是想要用那個東西來摧毀我。」所以,怪物是知道的,當它認識到這樣的動機之後,反而會製造更多的問題。所以,先不要念咒,先去感覺它。一旦它放開來的時候,也開始喜歡蓮師的咒語,那個時候就是念咒的好時機。



      我真的對這個有點研究,我用了十年的時間去看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真的在這個領域,也就是在心的層面如何去運用佛法上,用了十年的時間去研究它到底是怎麼進行的。我們其實經常帶著這個比較高、那個比較低的比較心態,然後用一些語言,譬如要去親近它、去淨化它,其實你認為它是負面的,想去消除它、摧毀它等等。如果這樣做的話,等於是用一種負面的心態在看待自己。一旦我們的思維認為什麼東西是負面的時候,它就會真的變的是負面的。



      「喔,怪物啊,我覺得你應該修持慈悲心,你為什麼不來修持菩提心,我真的覺得你需要菩提心,為什麼?因為一旦你轉化了,我就覺得開心了。所以,我要把這個菩提心帶來給你。」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菩提心的行為,這是一種自私的行為。你仍然跟它爭鬥著,然後帶著這種掙扎、奮戰的心態。所以我們先把菩提心放一邊,讓自己去感受它,然後去見到它,讓它能夠自己打開來。我們應該在這個怪物當中去找到本質愛,當我們從中找到本質愛的時候,再來修這個菩提心。那時,就是一個好的狀態來修菩提心。所以,不要把佛法變成是一種鞭打自己,或鞭打感受、情緒等等的榔頭。我們都是非常敏感的,任何一點點小事情,都可能激起我們的情緒,甚至佛法的修持本身也可能。我們應該對於自己的感受、情緒等等怪物非常溫柔、慈悲,然後要試著不要去評斷它們,



      不去評斷就是慈悲。我們要從這些情緒怪物當中,生起慈悲心,從中去修持菩提心。所以,我們要慈悲的對象是誰?就是我們的這些習性、記憶,當然也包括他人在內。當你感覺到內心的那個怪物的時候,試著不要去評斷它或企圖要從那裡逃走,也不要讓佛法變成一種批判、評斷的方法來鞭打自己,記得要去感受它。




    其 他 著 作
    1. 放不下,就握手言和吧:EQ始祖丹尼爾.高曼與措尼仁波切的冥想智慧
    2. 先幸福,再開悟!:措尼仁波切指引「微細身」實修法
    3. 菩提心的滋味:到彼岸那六條完美的路
    4. 在俗世自在生活的大圓滿之道
    5. 在俗世自在生活的大圓滿之道
    6. 中陰解脫門:生死之旅一定要記得的6件事
    7. 醒了就好:擁抱真愛的14段旅程
    8. 覺醒一瞬間:大圓滿心性禪修指引
    9. 禪呼吸:當下除煩惱、得自在的覺佛之道 Solid Ground:Buddhist Wisdom for Difficult Times
    10. 醒了就好:擁抱真愛的14段旅程 Open Heart,Open mind :Awakening The Power of Essence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