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教你讀唐代傳奇:聶隱娘

教你讀唐代傳奇:聶隱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237949
劉瑛
秀威經典
2015年12月30日
73.00  元
HK$ 58.4  






ISBN:9789869237949
  • 叢書系列:新視野
  • 規格:平裝 / 170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新視野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完整解析唐代傳奇〈聶隱娘〉的每一個細節





    代序 短篇小說



    一、紅線傳

    二、聶隱娘

    三、崑崙奴

    四、薛偉

    五、張逢

    六、孫恪

    七、裴航

    八、崔護

    九、破鏡重圓

    十、三夢記

    十一、李?

    十二、綠翹

    十三、盧涵






    代序



    短篇小說




      「小說」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的〈外物〉篇中:「?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道亦遠矣。」



      意思是說:「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一篇)。



      《論語》中,子夏說:「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漢書.藝文志》列小說十五家。並有下面一段解說:「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採,此亦狂夫之所議也。」



      這十五家小說,一千三百八十篇,早已散佚。內容如何,無從可考。但從班固的註語,尚可知道梗概。班固說:「諸書大抵或託古人,記古事。託人者,似子而淺薄。記事者,近史而悠謬者也。」(悠謬,荒遠無稽也。)



      意思是說:這些「小說」的內容,不過是「一些議論,一些故事」而已。



      東漢桓譚的《新論》中說:「小說家合殘叢小語,近取譬喻,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



      大抵是說:小說不過說些忠孝節義的小故事,有益於治身理家者也。



      《隋書.經藉志》列經、史、子、集四部,而把小說歸入「子」中。計二十五部。合一百五十五卷。今日尚存的《世說》、《笑林》等,都列名其中。其後有注云:「小說者,街說巷語之說也。傳載輿人之誦,詩美詢于芻蕘。古者聖人在上,史為書,瞽為詩,工誦箴諫,大夫規誨,士傳言而庶人謗。孟春,徇木鐸以求歌謠,巡省觀人詩,以知風俗。過則正之,失則改之,道聽塗說,靡不畢紀。周官,誦訓『掌道方志以詔觀事,道方慝以詔辟忌,以知地俗』;而訓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與其上下之志,誦四方之傳道而觀衣物』,是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



      《宋史.藝文志》只列經、史、子、集四大部。而在「史」中,有「故事類」和「傳記類」。如《列女傳》、《太真外傳》、《高士傳》、《貞觀政要》等書,都列在其中。



      宋朝耐得翁所撰的《都城紀勝》一書,其中所指出的「小說」,乃是當時市場中由「說話」人口中所講的「故事」。書中說:「說話有四家:一者『小說』,謂之『銀字兒』,如胭粉、靈怪、傳奇。『說公案』皆是朴刀、桿棒及發跡、變態之事。『說鐵騎兒』:謂士馬金鼓之事。『說經』,謂演說佛書。『說參請』,謂賓主參禪悟道等事。『講史書』,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戰爭之事。……『合生』,興起今隨今相似,各占一事。」



      耐得翁所說,所謂「說話有四家」,有如今日的「說書」人。他所說的四家,卻提出五家:小說、說經、說參請、講史書和合生。實際上:說經和說參請合為一家。故仍算四家。



      宋代周密所著的《武林舊事》記載:「淳熙八年正月正日……上侍太上於欏木堂香閣內,說話宣押?待詔并小說人孫奇等十四人,下?兩局,分賜銀絹。」



      提出「小說人」的名稱。他書中又列出:「演史」喬萬卷等二十三人。「說經」長嘯和尚等十七人。「小說」孫奇等五十二人。「說諢話」蠻張四郎一人。



      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也說:「說話者謂之舌辯。雖有四家數,各有門庭。」他列出「小說」、「談經」、「講史」和「商謎」名。每一家下,也列出當時最出色的演說者。



      明郎瑛的《七修類稿》中說:「小說起宋仁宗時。蓋世太平盛久,國家閒暇,日欲進一奇怪之事以娛之。故小說得勝頭迴之後,即云:『話說趙宋某年。』若夫近時蘇刻幾十家小說者,乃文章家之一體。詩話傳記之流也。」



      似乎到了明代,以往「小說人」所「說」的,才編寫成書,成為「文章家之一體。」



      筆者十歲時離開故鄉逃難。記得離家以前,常到我們老家主屋第三進「新屋」樓上偷看祖父留下的整一層樓的書,包括二十四史、資治通鑑、古今圖書集成等大部頭書。都是線裝的。我也時常看到七字一句的「小說」,原來是「陶真」的唱詞。所謂「陶真」,明代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餘》書中說:「杭州男女瞽者,多學琵琶,唱古今小說平話,以覓衣食。謂之『陶真』。」



      清代褚人穫的《堅瓠九集》中也有同樣的記載。清代瞿灝的《通俗編》中說:「《新論》:『小說家合殘叢小語,近取譬喻,以作短書。』按古凡雜說短記,不本經典者,概比小道。謂之小說。乃諸子雜家之流。《輟耕錄》言宋有諢詞小說,乃始指今小說矣。《水東日記》稱:書坊射利之徒,偽為小說雜書。農工商販,抄寫繪畫、家蓄而人有之。痴騃婦女,尤所酷好。因目為女《通鑑》。」



      清代梁章鉅的《歸田瑣記》中也說:「小說九百,本自虞初。此子部之支流也。而吾鄉村里,?將故事編成七言,可彈可唱者,通謂之小說。據《七修類稿》云:『起於宋時宋仁宗朝。太平盛久,國家閒暇,日欲進一奇怪之事以娛之,故小說興。』」



      清代俞樾所著《九九消夏錄》中說:「《永樂大典》有平話一門,皆優人以前代軼事敷衍而口說之,見《四庫全書提要》雜史類附註。……疑明代通行小說平話。」



      明胡應麟所著《少室山房筆叢》,其〈九流諸論〉篇中有論及小說。他說:「小說家一類。又自分數種。一曰志怪。搜神、述異、宣室、酉陽之類是也。一曰傳奇。飛燕、太真、崔鶯、霍玉之類是也。一曰雜錄。世說、語林、瑣言、因話之類是也。一曰叢談。容齋、夢溪、東谷、道山之類是也。一曰辨訂。鼠璞、雞肋、資暇、辨疑之類是也。一曰箴規。家訓、世範、勸善、省心之類是也。談叢、雜錄二類。最易相紊。又往往兼有四家。而四家類多獨行。不可攙入二類者。至於志怪、傳奇。尤易出入。或一書之中。二事並載。一事之內。兩端具存。姑舉其重而已。」



      他所說的六類,只有傳奇一類近於今日的小說,他又說:「小說。子書流也。然談說理道。或近於經。又有類注疏者。紀述事?。或通於史。又有類志傳者。他如孟本事。盧?抒情。例以詩話文評。附見集類。究其體製。實小說者流也。至於子類雜家。尤相出入。鄭氏謂古今書家所不能分有九。而不知最易混淆者小說也。必備見簡編。窮究底裡。庶幾得之。而冗碎迂誕。讀者往往涉獵。優伶遇之。故不能精。」



      他還論及唐代小說乃出諸文人之手。他說:「小說。唐人以前。紀述多虛。而藻繪可觀。宋人以後。論次多實。而彩豔殊乏。蓋唐以前出文人才士之手。而宋以後率俚儒野老之談故也。」



      清代紀昀編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把小說分為三類:「一、敘述雜事,如《西京雜記》,《世說新語》等是。二、記錄異聞。如《山海經》、《穆天子傳》、《搜神記》等書是。三、綴緝瑣語。如《博物志》、《述異記》、《酉陽雜俎》等是。」



      似乎是把小說的範圍擴大到雜記、筆記,甚至考證等。今日的所謂「小說」,範圍要小得多。我們先以短篇小說來說。《大英簡明繪圖百科全書》對短篇小說的解釋謂:



      短篇小說不但是有趣的讀物,而且常引導讀者瞭解故事中的人物緣何而行動。為讀者敘出人生新奇的一面。或描寫生動的動作,或引起深切的感情印象,或敘述一個細微、但具有意義的瑣事。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尋求題材,將人生的矛盾和毫無目的的小事,串連成一個井然有序、而易於瞭解的文字圖畫,若作者的文學修養有素,則他的作品可以稱之為藝術品。



      威廉氏《短篇小說作法研究》從各家對短篇小說的定義中,歸列出四點結論:



      (一)散體敘事文

      (二)產生一定的印象或效果。

      (三)所陳述的是一種,而且只是一種—境遇或事蹟。

      (四)必要有戲劇性的要素。(商務人人文庫、張志澄譯。)



      我們認為,一篇好的短篇小說:「第一,它必須有鮮明的主角。第二,它必須創造出有個性的人物。第三,它必須有戲劇性的場面。第四,它通常寫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事。第五,它必須是千錘百煉的文學作品。第六,它的情節必須感人。第七,假如是短篇小說,它傳達給讀者只有一個單一的印象。如悲、喜、憤怒、滑稽、恐怖。」這是我們對短篇小說的認識。



      本書中所蒐錄的幾篇傳奇,像〈聶隱娘〉、〈裴航〉、〈孫恪〉各篇,莫不有鮮明的主角,突出的人物,感人的情節,驚奇的場面,而且文字優美,詩歌華艷,雖稱之為精美的短篇小說,似乎也不過分。





    其 他 著 作
    1. 從傳奇看唐代社會
    2. 愛與寬容:從流亡學生到外交特任官
    3. 教你讀唐代傳奇:紀聞
    4. 教你讀唐代傳奇:甘澤謠、河東記
    5. 教你讀唐代傳奇:續玄怪錄
    6. 教你讀唐代傳奇:三水小牘
    7. 好食曆(桌遊)
    8. 低碳里程(桌遊)
    9. 教你讀唐代傳奇:裴鉶傳奇
    10. 教你讀唐代傳奇:玄怪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