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在裡面也在外面
貓抓老鼠?喔不,貓兒,今天不捉老鼠!因為貓兒當學徒,做饅頭,而老鼠君,帶了一個長長的隊伍,要去給國王遞狀子,請求解除禁語令。
所以,貓鼠都有事。
這事兒,關於詩。
話說,〈風饅頭〉本來是一篇長詩,後來改成童話的形式,發表於《國語日報》兒童文藝版,從2012年2月29日連載至3月19日,如今回復原來的敘事詩形式,總共760行;而〈東坡君與西陵君〉,由九個小故事串接起來,合計六千七百多字,也在《國語日報》同一版面刊出,不過,「兒童文藝版」改稱「故事版」,從2015年1月19日起,同年3月30日連載完畢。
這兩個故事,都是筆者熬煉之作。
先說〈東坡君與西陵君〉的企圖吧。
這一篇故事起頭很早,起初並非命名〈東坡君與西陵君〉,梗要卻十分明確,大致是描述兩個老鼠朋友的日常與情誼,寫寫停停,擱置甚久。直到其中的關鍵童詩完成之時,整個故事乍現曙光,也因此有了完整的面貌,也定下篇名。刊登在報紙時,鑲在其中的這一首童詩並未標出詩題,不過,在電腦檔案匣裡,我把它命名為〈在裡面也在外面〉,本來是想拿來獨立發表的一篇詩作。
至於〈風饅頭〉,其風霜似乎較厚。
由於篇幅之限,〈風饅頭〉從敘事長詩改為童話,增刪之際,練筆力練耐力都好。不過,寫作就是這樣,敢於創新,未必能獲得共鳴。長詩,刊登時,有技術上的困難,也怕讓小讀者卻步。偶爾,形式必須讓步,讓內容擅場。
這兩篇創作,醞釀時日,發表,也是歷經寒暑。從此,一起收入《貓不捉老鼠》,長長短短的詩文可以把故事再說一遍,又一遍,再一遍。
凡此種種,都是寫作之路的風景。
投石問路,學學問問,除了執念,仍是執念。
執念使筆,當下,立筆見竿。
這竿兒,是給自己衡量,是要超越自己的能與不能。
然而,編輯成書,這一本《貓不捉老鼠》便有讓形式與內容互相輝映的野心,並列童話與詩,瞧瞧文字可以如何,一搭一唱。
瞧!
詩,在童話裡面,也在童話外面。
而童話,在詩裡面,也在詩外面。
感謝《國語日報》編輯素真小姐,先令故事上場。感謝秀威美成,讓書付印,感謝編輯團隊,著力甚深。
希望這一本《貓不捉老鼠》,裡裡外外,教人不欲釋卷。
就當這一本《貓不捉老鼠》的編輯正式作業之際,傳來〈東坡君與西陵君〉入選《九歌104年童話選》的好消息,這喜訊令人拍掌,更教日日搖筆,爬格致遠!
蘇善2015年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