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意雲教授序言
孔子的文化遺產??? ??
????????????????????????????
去年12月24日到今年元月2日,我受邀去馬來西亞敬學書院參加他們的華人傳統文化研習營。
?
前來參加的總人數大約五六十人左右,有許多是一家祖孫三代一起前來。年齡最大的將近八十歲,年齡最小的大約三四歲。大家井然有序,依禮聽課、唱誦、寫書法、畫畫、插花、彈琴,相與融溶,快快樂樂。我也在那享受了將近十天的禮樂生活。
?
我受邀去講授「論語」,並述說華人文化的起源,華人的基本文化心理、社會倫理關係以及華人對生命的肯定、在真實人生中對幸福的追求。不論外在世界有多少變化,華人仍堅定不移的信守這一切。
?
而這「信守」不是固執不變,不是意識形態偏見,而是更寬闊的面對世界及自身所處的狀態,確立自己的立場,以求進退有據、不失自己。
?
敬學書院創辦人是兩位年輕人,他們是師生,共同感受在這劇烈變化的時代,他們要更深刻地反省、好再次重新回溯自身生命的內在根源,走出新的生命大道。他們讀書、求學,而後確定這時代既承續傳統文化,又提出新的觀念,以幫助華人再次、並正確認識自己的最好學者是近代國學大師錢穆賓四先生。
?
他們的敬學書院學術以孔子為宗,歷代聖賢以至錢先生為學,從論語與錢先生的著作談起,試著在今天的學制之外,有個「敬學」、「做人」、「修身」、「養性情」的地方。如此以來竟然有上百人的響應,真讓人敬佩。
?
這也讓我想起孔子所說的「禮失求諸野」,又說「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甚至「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
華人在孔子的生命教育下,總是懷抱著積極向前、正向樂觀的心理與精神。這是孔子留給華人最好的文化遺產,我在這兩位創立書院的年輕人身上看見這份溫和、充滿愛的力量。
?
而他們說:「他們都收聽IC之音,是IC之音的愛好者。」他們真感謝IC之音及支持IC之音的所有人。
?
辛意雲謹寫於人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