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意雲教授序言
關於人的生命真情
這個夏天,我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兩岸四地的中學教師傳統文化研習營及東北瀋陽、遼寧實驗中學的國學夏令營講「論語與做人」、「論語中的君子」,種點都放在人的本質性的特質上。
?
這觀點,以前也講,但都涵化在「論語中的仁與禮」、或「論語中的中道」,這一類被大會規定的題目中。這一次我可以直接決定題目,我就直接從「人」入手了。
?
這個時代,人類的21世紀,人當真正來關心「什麼是人?」「人是什麼?」這件事。不然人的苦難仍將會繼續,而且可能會更為不幸,如同今天的中東及非洲等地的難民一樣。
?
近代人類世界文化都在西方十八世紀以來文化的浪潮底下。而西方十八世紀以來的浪潮是以科學的物質主義、商業主義、工具主義為主。人與人的真情只是藝術、文學中表現的手段。至於達爾文科學與進化論,更確定了人就是高等有智能的動物而已,了不起只是個沒毛的裸猿。佛洛伊德的心理學說動物的天性就是「欲望」──追求本能的滿足,人性也在其內。而大自然的生存規律就生存競爭──一切生物都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前提下,只是世俗社會更把它強化為「優勝劣敗、強者生存」。成為強者,是這一百多年的主流思潮。
?
十九世紀後期,以至二十世紀到今天二十一世紀初,世界上所有有形、無形的大戰,幾乎都出於這觀點。人們如還不再正視這觀點,仍只一味追求「作一個強者」,世界就將如這一百多年來的動盪一樣。
?
「人」,「什麼是人?」「什麼是人本質性的人性?」我從論語中的「覺性」開始說起。談人的「覺識」、「覺知」、「覺醒」,「覺性」以至「自我覺醒」、「生命覺醒」;在「覺醒」中意識到「愛」、「生命之愛」。如此開展出人的──屬於唯在人性上才有的「生命真情」──由此達成人可以做到的生命完善性。
?
這些觀點在兩個會上獲得極大的迴響。在近二十天的活動,與會的老師、學生、工作志工都不斷有人來進一步的切磋討論。
?
錢先生曾說:「從傳統文化與歷史的發展,中國一定會崛起。而隨著中國崛起,傳統中國文化人的生命觀及人文價值若傳播於世界,這將是世界一帖有效的生命清涼劑,可促使人類反省,是人類未來的一大希望。」
?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曾董事長、許執行長,還有IC之音的同仁們都是開展出這「希望」的賢達者呀!
?
辛意雲於人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