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路興起、全球化時代來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迅速,對翻譯的需求愈發殷切,正如翻譯學者喬治。史坦納 (George Steiner) 所言:「如果世界沒有了翻譯,我們將生活在閉封鎖國的沉默中。」(Without translation, we would be living in provinces bordering on silence.) 因應全球翻譯巿場蓬勃發展,各國高等教育機構紛紛將翻譯納入教學課程。在台灣,翻譯向來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開設翻譯學程或課程的英語系所不計其數,強調聽、說、讀、寫、譯並列為五大外語技能。此外,近年來翻譯研究 (Translation Studies) 逐漸脫離英語系所而成為獨立學門,截至2017年為止,全台共計兩個翻譯學系(長榮、文藻)、七所研究所提供翻譯碩士學位(台大、台師大、輔仁、長榮、彰師大、高雄第一科大、文藻)。在此趨勢之下,編寫適合大學程度、以培育專業翻譯人才的翻譯教材愈形重要。
在翻譯教材編纂上,台灣在1950年代初期幾乎全仰賴大陸,1960年開始方可見本土教材編纂與國外譯論引進,1972年起則開始與香港交流,1988年輔仁大學創立全國第一所翻譯學研究所後,翻譯教材便進入多元化及專業化時期,有些教科書的定位為「專業翻譯教學」(Teaching Translation as a Professional Skill),其教材的編纂以培育專業譯者為目標,讀者群英文程度佳、學習翻譯的動機強,內容多為貼近市場需求的真實語料 (authentic materials);有些教科書的定位則為「語言翻譯教學」(Teaching Translation as a Language Skill),教學目的在於增進英文理解能力,讀者群英文程度尚待加強、學習翻譯的動機較弱,內容以去脈絡化的句型練習為主。本書作者在各大學教授翻譯多年後發現有另一群讀者,他們的英文程度中上,意欲一窺翻譯的堂奧,以「語言翻譯教學」為定位的教科書對他們而言太簡單,而以「專業翻譯教學」為定位者又太難。本書就是為了服務這群讀者而撰寫的。
翻譯學者史匹娃克 (Spivak) 說:「翻譯為最親密的閱讀。」(Translation is the most intimate act of reading.) 而這「親密的閱讀」,卻正是初學翻譯者最大的困難。據本書三位作者於國內公私立大學執教經驗,初學翻譯的讀者常遇困難有二:一是讀不懂;二是心裡明白、說不出來。這兩個問題乃為英文閱讀量不足與中文表達能力有限所致,導致所譯譯文往往「不夠親密」,僅為隔靴搔癢,但又不知從何精進。本書針對這類初學者量身打造,逐一介紹各種入門翻譯技巧。全書分為三個部分共15章,涵蓋18種翻譯技巧,每章分為技巧說明、技巧應用、綜合練習、譯文賞析、自我挑戰五部分,引導讀者按部就班,理解各技巧功能、辨析使用情境,進而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