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善用時間,你有更經濟的選擇
時間管理講師 張永錫
還記得一九九五年時,我是一名土木工程師,在一家台日合資的營造廠任職。每天早上,我會列出「今日工作清單」,放在襯衫前的小口袋。
我的工作場域可分為現場及辦公室兩處,核心是巡邏工地及混凝土場、灌漿工程、材料實驗;行政工作則有製作表單(實驗結果、請款)、寫簽呈等。
當然,每天都免不了其他臨時任務的出現,靠著口袋裡的工作清單,讓我在狀況出現時,都能擁有判斷優先順序的準則。這在當時看來似乎已算是管理有方,沒想到在美崎榮一郎先生的《時間經濟學》一書中,我竟又發現許多當年不足之處,若是早看到這本書,我應該會少加很多班。
本書作者認為,工作中有許多重要緊急的事情,卻因為臨時任務太多,無法在期限前完成。他不只提出「以必然有臨時任務為前提,來安排事務的優先順序」,更從生產線對工作的「分割及重組」中獲得啟發,主張我們可以活用相同的概念來因應日常工作,步驟大致如下:
1.將各項工作分割成不同工序
我們應該在一早或一週的某固定時間,把未來即將發生的工作,拆分成一個個可以行動的工序。
2.重組分割後相同的工序
各個工作中的工序,有些是相同的(例如:影印、寫郵件、打電話、訂票、外出、製作表單等),就可以列成同一個清單,批次處理。
3.將零碎時間用來處理相同工序的瑣碎工作
在重要事項(開會、出差等)之間的零碎時間,批次處理瑣碎行動清單。
在撰寫本書序文時,我也用了分割及重組的技巧。
首先,我先詳細閱讀本書兩次,圈點重點。
接著,將所有的關鍵字打字出來,用心智圖整理,列出最重要的五個概念。
最後,每個概念寫上一百五十字,重組成本篇序文。
我自己在書寫拙作《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不成功,因為你太快》兩本時間管理書籍時,也是運用同樣的技巧,把整本書的寫作,拆解成一個又一個的段落,一次完成一段,再重組起來。
回想一九九五年還是土木工程師的我,可改進之處就在於:除了列出每天最重要的幾件事之外,還應該常常檢視工作流程,加以分割及重組,利用零碎時間批次處理。
這樣一來,臨時任務出現時,就能立刻對比今天重要事項及行動清單,決定當下該採取的行動,如此運用時間,一定能更高效經濟。
前言
識破理論陷阱,奪回時間主導權
美崎榮一郎
你會拿起這本書,其實就代表:你是一個工作能力很強的人。
因為會煩惱本書的主題「安排優先順序」的人,絕對得同時處理許多工作。
不知該說是幸運還是不幸,工作往往都會集中在工作能力強的人手邊。
如果你負責許多工作,並且因為工作處理不完而覺得「我工作能力真差」的話,那就是你的誤解了。
你不是工作能力差,只是不擅長安排工作的優先順序罷了。
一般商管類書籍所介紹的「安排優先順序的方法」,大多是「緊急度和重要度的矩陣」,也就是「四象限法則」。
將該處理的工作分成「重要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也不緊急」四個象限分類,從「重要且緊急」的工作開始處理。
你是否也曾聽過呢?而且應該在面對每天的工作時,想著要從緊急且重要的工作開始處理。
然而,工作還是一樣做不完,每天離開公司的時候,都已經是深夜了。
每天拚命處理接二連三飛來的工作,所以疲勞也無法消除……。
這是為什麼呢?
這點我會在本書的正式篇章中詳細解說,其實,就算照著這個矩陣來安排工作,你也無法順利處理完工作。
你應該也有這樣的經驗吧?
比如你拚命寫著明天就要截止的重要提案書。
結果,主管對你說:「之前一起商談的○○工業的佐藤先生的名片,你能不能馬上給我?」
雖然你在心中臭罵:「那種東西不會自己去找喔……」但還是說著:「請稍等。」然後從名片夾中找出負責人的名片,遞給主管。
從主管的座位回到自己的座位時,這次換成後輩問你:「這份資料是放在哪個檔案夾裡?」
你告訴他:「喔∼這個啊,這是在『業務部檔案夾』中的『XX檔案夾』的……。」然後回到座位。
接著,辦公桌上貼著「△△公司的鈴木先生來電。請回電」的便條。你打了電話,發現上星期交貨的商品當中,有一部分是瑕疵品。
所幸△△公司就在開車約二十分鐘能到的地方,所以你馬上從公司裡的倉庫選了代用商品,送過去賠罪。
回到公司之後,再去向商品部提交客訴報告書,等到回過神來,已經是傍晚時分了。
明天要帶去客戶那裡的提案書,只寫了一半。
從這個時候開始,你一股腦兒埋頭努力,好不容易把提案書給寫好了,但看看時鐘,早已超過晚上十點……。
明明知道製作「重要且緊急」的提案書要最優先處理,可是其他工作不斷插隊進來,害得本來該做的工作完全沒有進度。在現實的商場上,這樣的情況很常發生。
撇開向客戶賠罪、交貨不談,以前述的矩陣來思考,像這樣插隊進來的工作,幾乎都屬於「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也不緊急」這兩類。意思就是說,優先順序應該確實比「重要且緊急」的工作低。話雖如此,我們也不能說「那個工作的優先順序很低,我現在不做」吧。
只要最優先處理重要的事情即可──基本原則是這樣沒錯。但是在現實世界中,卻總是會有工作插隊進來。
不僅如此,工作這檔事也不是只要把重要的事處理好就結束了。
經費結算、做報表等例行公事,以及電話應答、郵件回信、查些資料、與公司內的人溝通……。連這些瑣碎的事全都做完,工作才算結束。
事情會不斷從天而降,如果只固執於重要且緊急的工作,就會使得日常庶務停滯,導致工作執行不力的下場。
「即使知道要以重要的工作為優先,不重要的工作還是非做不可」,這就是現實。
既然這樣的話,我們該怎麼辦才好呢?
那就是以有插隊進來的工作、瑣碎的工作為前提,來安排優先順序。
講得更誇張一點:安排優先順序,就是決定「現在該做什麼」。不管重要度或緊急度,在分配的時候,要讓自己能處理完手上所有工作,這樣才能使工作最佳化,獲得工作效率提升的結果。
這種時候,決斷的基準就是「時間的價值」。分配工作要能讓「現在」這個時間的價值最大化。
舉例來說,你早上去公司最先做的工作是什麼?
很多人應該都會回答「看信跟回信」吧?
可是在一大早的時段,頭腦最清楚,電話也不太會響。這麼一想,各位不覺得把時間撥給規劃戰略或撰寫企劃等需要專心思考的工作,價值會更高嗎?
相反的,在吃飽、想睡覺的午餐後時段,即使從事思考的工作,集中力也無法持續,事倍功半。意思就是說,即使把這段時間用在重要的工作上,其價值也不如預期。既然如此,還不如把這段時間分配給不需要集中力的瑣碎工作。
就要像這樣,根據時間和自己所處的環境,調整應做工作的優先順序。
自己能用於工作的時間資源是有限的。該如何將有限的時間分配給手上的所有工作呢?
讓所有可用的時間都分配著某些工作,並決定何時處理包含瑣碎工作在內的全部工作,這就是終極優先順序安排法。如此想來,想清楚優先順序是很重要的。
聽我這麼說,應該也有很多人會萌生這樣的疑問:「那是理想狀況吧。重要的工作堆積如山,瑣碎的工作一定會推遲到之後才能做啊。」
然而,我說的並不是理想狀況。
實際上,我就是這麼做的。在我還是上班族的時候,我就靠著本書介紹的技術來安排工作順序,實現了中午十二點上班、下午五點下班。
我現在從事的是與商品開發有關的顧問、演講、寫作等各式各樣的工作。在獨立創業之前,我在大型化學廠商「花王」(Kao)負責產品的研究開發等工作。
當時,因為有很多專案同時進行的關係,工作根本做不完。每天趕在末班車的前一刻下班,是家常便飯。
當然,我起初也是從「重要且緊急」的工作開始處理,努力提升效率,想說「就算只能快一點點也好」,可是不管怎麼做,手上的工作仍然沒有減少。
不過,在某次接受公司內業務改善講習的契機下,我認真想著:「得想辦法解決這個狀況才行。」
我試著俯瞰自己的工作之後,發現我的工作之所以會做不完,不是因為經手的專案很多,而是因為被前述的「臨時任務」及例行公事等瑣碎的工作牽著鼻子走的關係。
於是我絞盡腦汁,試圖在時間內做完包含這些工作在內的所有工作,最終想到的,就是本書介紹的安排優先順序的技術。嘗試這個「安排優先順序的方法」的結果,就是工作量沒有改變,我卻漸漸能早點回家了。
而且不可思議的是,我竟然能做出超乎以往的成果(現在想想,應該因為是將適當的工作分配給適當的時間,讓我的集中力提升,帶來好的結果)。
除此之外,公司剛好在這個時候核准了裁量勞動制(類似責任制),於是我實現了中午十二點上班、下午五點下班的生活。
順利安排工作的優先順序,讓工作的進行超乎想像地順利。聽起來或許很誇張,但我受到的震撼與影響,要說是「改變人生」也不為過。
因此,我想透過這本書講述原則、列舉各式各樣的事例,同時思考那些真的很零碎的細節。
當然,安排事物優先順序的方式會因人而異,所以各位也不需要原封不動地模仿本書的事例。只要能活用相同的思路,應該就能得到成果了。
無論在工作上還是私生活,我都希望本書能將對你而言最重要資源──也就是「時間」──成功做到價值最大化!
?
二?一七年十二月 美崎榮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