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雨的布魯斯:咱的基隆好生活,臺灣頭巷內底的故事

雨的布魯斯:咱的基隆好生活,臺灣頭巷內底的故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595383
魚夫
遠景
2019年8月01日
110.00  元
HK$ 93.5  






ISBN:9789860595383
  • 叢書系列:遠景叢書
  • 規格:平裝 / 237頁 / 14.8 x 21 x 1.1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遠景叢書


  • 社會科學 > 報導文學











      如果集合基隆特色食物,可以辦一桌「統一中國」的料理來!

      如果歷史建築能存活下來,那麼基隆原是美麗的歐風海港城市啊!

      ── 魚夫



      魚夫樂遊基隆的話與畫,

      25張手繪圖,再現海港美食的發源與建築風貌,

      大啖五湖四海共冶一爐,造就臺灣飲食文化獨步全球的廟口小吃;

      探索歷代交匯下,豐富美麗的歐洲海洋建築風華。



      掃描書中篇末QR Code,即可觀賞魚夫走訪基隆的影像紀實,

      感受最道地的港都文化生活。




      跟著魚夫踩著輕盈的節奏,

      踏入淡淡鹹味撲鼻的港邊,

      漫遊、滑步

      穿梭臺灣頭的巷內底,

      跳上一曲專屬於您的雨都布魯斯。

    ?


     





    市長序

    局長序

    自序

    導讀



    建築篇

    臺灣縱貫線起點的基隆驛

    基隆這條引橋也可以拆除嗎?重繪林家洋樓

    重回山海懷抱的地景——基隆市長官邸

    日本郵船莎喲娜娜、又再見了!

    基隆歷史建築十景之一:基隆港合同廳舍

    現代主義經典之作:基隆市政府

    清領時期的臺灣軍事工程——白米甕砲台

    迎向全球的大阪商船基隆出張所

    市民意識的起點,全臺第一座公會堂

    浴火重生的基隆漁會正濱大樓

    基隆的銀座義重町

    基隆原是美麗的歐風海港城市



    美食篇

    五湖四海共冶一爐——基隆廟口夜市鹹粥魷魚

    火有火味,鑊有鑊氣——基隆炭火蚵仔煎

    臺式速食——四臣湯、刈包、燒賣和粽子

    南北豆簽麵大不同

    長命百歲的麵線和喜氣洋洋的紅糟肉圓

    石頭燜烤玉米果然頂港有出名,下港有名聲

    同中求異變出來的大腸圈和吉古拉

    賺呷不是賺錢——天一香肉羹順仔的人生哲學

    從傳統鍋邊糊到創作料理鼎邊趖

    洋食變小吃——臺灣的另類奇蹟

    愛吃咖哩的基隆人

    基隆廣東麵v.s. 臺南意麵

    在薩爾瓦多城遇見馬頭魚



    ?









    基隆辦桌,統一中國!




      如果集合基隆特色食物,可以辦一桌「統一中國」的料理來!



      由於基隆是海港,從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始,就在世界貿易扮演重要的角色。一六二六年西班牙艦隊循台灣東海岸而上,抵達東北角的三貂角(西班牙語Santiago),後來又發現今日的基隆港,將其命名為San Salvador(聖薩爾瓦多、聖救主),循此進港,在港口的雞籠島(今和平島)上舉行佔領儀式,然後開始建造「聖薩爾瓦多城」(Fort San Salvador)。



      大約也是這個時代,文獻記載約於一六三二年便有了「福州厝」,聚集約一百二十名福州人,在明鄭時期以「福州街」呼之,荷蘭人佔有期間則稱為「雞籠街」,街道長約一荷里,建築次序井然,店舖交易熱絡。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的《續修臺灣府志》中就提到:「大雞籠嶼,城與社皆在西,又有福州街舊址,偽鄭與日本交易處。」社寮俗諺:「福州雞啼,社寮有聽」,足資想像兩地往來的密切關係。



      清國時期的移民主要以漳州人為主,盤據了基隆港,現在廟口夜市的奠濟宮主祀開漳聖王,足以為證。晚來的泉州人則移住山區七堵、暖暖一帶。清咸豐三年(1853年),由於雙方勢力爭奪,一場慘烈的漳泉械鬥使得雙方長老決定將死者遺骨集中奉祀,稱為「老大公」,建祠老大公廟,漸以「陣頭」替代「打破人頭」,而演變為基隆有名的中元祭。



      日治以後,基隆成為日本人渡海來台的玄關,一九三○年代,日人招募大批溫州人來基隆、金瓜石採礦,或當碼頭工人。戰後除了湧進福建、山東、廣東等大量的各省中國人外,一九五五年大陳島大撒退,基隆又移來不少的浙江人。承受大量外來移民,使得基隆飲食文化呈現多元發展,足辦一桌基隆特色的創作料理了。



      照理說基隆廟口夜市的奠濟宮主祀漳州人的開漳王,然而現在省籍早已不分,遑論漳泉後代,早就互無彼此地住在一起了。位於廟前的鼎邊趖、鰻魚?等,皆是福州傳來的食物,諸如紅糟肉、紅糟肉圓等使用酒糟紅麴的小食都是。再有一味為豆干包,不同於日本阿給,係福州師傅所留下的美食,通常又和福州魚丸搭配販售。



      日人在台統治五十年,在日文漢字裡「蒲鉾」(????)其實指的是兩種魚漿料理,一是蒸的魚板,另一則為烤的竹輪。這些加工技術由日本人在一九一○年代引入台灣,到了一九四零年代,在全台三十五間蒲鉾工廠中,基隆就佔了四間,排名第二,只輸給台北的十間,而且品質非常優良。現在日本人走了,魚板和竹輪的製作技術都留在基隆了。其中竹輪的日語本來唸成???(Chikuwa),雖然走了音,卻成了基隆的名產吉古拉。



      咖哩之引進台灣,當然是日治期間的事了,而基隆尤善治咖哩,廟口夜市的「阿華炒麵」遠近馳名,沒吃過就不算食食通;「流籠頭」的咖哩沙茶也頗為膾炙人口,而李鵠餅店的咖哩餅更是美味,七堵的咖哩烏龍頗具特色……總而言之,全台灣鮮少有像基隆人那麼愛吃咖哩了。



      又有一味豆簽麵,正式的漢字為「豆籤」,最初的做法是來自中國泉州一帶的安溪,其實是窮人的食物,後來卻衍變成一道廣受歡迎的庶民小吃,這也出現在基隆。泉州的飲食影響當然很多,常見者還有麵線,但因為靠港的關係,旗魚麵線在其他縣市就鮮之見矣。



      江浙一帶諸如溫州、大陳人等進入基隆,也使雨都的飲食文化更形豐富。諸如溫州餛飩來台後,為了吸引勞力工作者,逐漸從小巧而演化成巨大的模樣,連源自廣東的燒賣也是特大號一顆;再如鰻鯗者,遠流中文字典注成「ㄒㄧㄤˇ」,台語讀成siunn,與台語「賞」同音。鰻鯗大量出現在台灣,也和大陳島人的到來有關,宜蘭、花蓮都曾經舉辦鰻鯗的品嚐會。



      山東蔥油餅或蔥餅配源自江浙的鹹豆漿組合,在基隆早餐店裡也很常見。偶而到孝三路的巷子內去尋覓半烤半蒸的山東貼鍋饅頭,這一味出了基隆,還真的很少看見了,居然成為地方特色。



      廣東麵是一般老基隆人概念裡的乾麵,大約和台南人不管是哪裡做的麵統統叫意麵一樣,但較為簡單,一般都是羼豬油、油蔥,頂多再加一勺醬油罷了;其次是沙茶,諸如火鍋等,第三樣則為獨步全台的豬肝腸,在一般的香腸裡加入豬肝。



      從前陳水扁在擔任總統時,曾到台灣各地去舉辦國宴,聽說那時就由星級大廚將小食再進一步提昇成能上得了檯面的佳餚,然後形成一份「總統菜單」,許多商家根據這份菜單推銷地方特色餐點,台南便是如此。基隆據聞也曾辦過國宴,如果集合上述的食物來辦桌,那就差不多可以不只統一中國,連日本飲食也是台灣自古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了!

    ?




    其 他 著 作
    1. 台灣百年市場:從北到南,和魚夫一起探看25個流轉百年的菜市風華
    2. 台灣百年市場【作者親簽&限量加贈獨家「百年市場珍藏卡」3款】:從北到南,和魚夫一起探看25個流轉百年的菜市風華
    3. 大高雄時空散策:建築與美食
    4. 桃仔園,漫步遊
    5. 竹城漫遊 美感治理的城市
    6. 臺鐵風華.百年一瞬:歲月淬鍊下的經典車站及古蹟建築
    7. 魚夫人間味:邊吃邊說四十年
    8. 臺南巷子內:移民府城10年,細說建築與美食
    9. 臺北食食通
    10. 戀戀故鄉屏東行:魚夫帶你逛老建築、食在地古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