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深叩孔孟

深叩孔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61983
黃俊傑
聯經出版公司
2022年3月24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9570861983
  • 叢書系列:聯經文庫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4.8 x 21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聯經文庫


  •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儒家











    如果孔孟生活在我們的時代,

    他們對21世紀的重大問題與挑戰,會提出什麼看法?

    孔孟對變動劇烈恍如漩渦的21世紀,

    特別是處於新冠病毒肆虐的現代人,

    會以何種倡議,讓人的「自我」能夠安身立命,

    在黯兮慘悴中仍能持守「不動心」的境界?



      孔孟思想是中華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我們現代人從事各種思考,包括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個人生命等面向的重要文化資源。中國與亞洲的崛起,對世界局勢影響深遠,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劃時代事件之一,孔孟思想也重新獲得世界各國知識界的重視。歐美學界都在爭取儒學的發言權,儼然已成為國際學術界的新趨勢。



      《深叩孔孟》並不是傳統的、以背誦為主的經典研讀;而是從21世紀出發為思考,與孔孟進行心靈的對話,厚植我們在現世參與文明對話的本土思想資源。



      本書是黃俊傑教授在臺灣大學講授「深叩孔孟」通識課程的講稿,一共分為十二講,每講均附閱讀作業、延伸閱讀、思考問題、關鍵詞、本講內容架構圖,方便讀者自學參考。

    ?


     





    自序??



    第一講

    導論

    引言:課程說明

    何謂「深叩」?

    何以「孔孟」?「孔」如何而「孟」?

    誰的「孔孟」?什麼時代的「孔孟」????

    結論

    附錄



    第二講

    「人」是什麼?「完整的人」如何可能?

    引言

    孔子對「人」的看法

    孟子對「人」的看法

    孔孟論成為完整的人之關鍵:「心」

    結論與啟示

    附錄



    第三講

    人應如何學習?學習的目標是什麼?

    引言

    孔孟論教學的目標

    儒家教學目標的實踐:書院

    儒家特重經典學習:與佛教比較

    結論與啟示

    附錄



    第四講

    「自我」是什麼?人應如何轉化「自我」?

    引言

    東亞儒家思想中的「自我」概念

    孔孟思想中的「自我」有待於「修」與「養」

    孔孟論「自我」轉化之方法

    結論與啟示

    附錄



    第五講

    人應如何思考婚姻及家庭?

    引言

    儒家對婚姻的重視

    婚姻與家庭作為「仁」的實踐場域

    「差序格局」的展開:「愛有等差,施由親始」

    結論與啟示

    附錄



    第六講

    在二十一世紀如何治理國家?如何安立合理的政治體制?

    引言

    「道德政治」的理論基礎及其展開

    「正名」主義及其理論含義

    從「民本」到「民主」:「儒家民主」如何可能?

    結論與啟示

    附錄



    第七講

    在二十一世紀「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張力中如何抉擇?

    引言

    東亞交流史中「政治自我」與「文化自我」的張力

    孔子與孟子的抉擇:「文化認同」先於「政治認同」

    結論與啟示

    附錄



    第八講

    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時代中,如何維持友誼?「自我」與「他者」如何互動?

    引言

    孔孟論「友誼」

    孔孟論「自我」與「他者」互動之原則

    結論與啟示

    附錄



    第九講

    在二十一世紀「自由」與「秩序」的張力之中,人應如何安身立命? ???   引言

    孔子「克己復禮為仁」說的新解釋

    孟子〈知言養氣章〉的思想內容

    結論與啟示

    附錄



    第十講

    人如何面對死亡?

    引言

    孔孟生死觀及其價值理念

    孔孟與道家、佛教及基督教生死觀的對比

    孔孟對管仲個案的評論

    結論與啟示

    附錄



    第十一講

    人如何面對宗教信仰?

    引言

    中華文明的「天人合一」與「樞軸突破」

    孔孟思想中的宗教面向

    結論與啟示

    附錄



    第十二講

    結論

    引言

    孔孟論「人」的本質及其「自我」的轉化

    孔孟論社會關懷與政治生活

    孔孟論生死與信仰

    結論與啟示

    附錄

    引用書目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

    ?





    自序



      《深叩孔孟》這部書,是我在二○一八年在臺大開授同一名稱的通識課程的講課稿本,講課完畢之後經數次增刪修訂而成,希望可以提供對於儒家思想有興趣的讀友一些初步參考。在本書付梓之際,我想就本書旨趣與內容略加說明,以就教於讀者諸君子。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風狂雨驟、浪捲雲奔的時代,也是一個危疑震撼、人心惶惶的時代,更是一個旋乾轉坤、貞下起元的新時代。二戰以後全球化發展趨勢,在高新科技助威之下迅猛發展,因而在國際之間與各國國內,都加深了貧富的鴻溝與社會的不公不義,流弊所及遂激起了反全球化的滔天巨浪;國際政經結構的重組,使國際關係輿圖換稿,世界秩序重新建構;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許多國家都出現「民主退潮」的現象。除此之外,氣候巨變日益嚴峻,火災、水災與旱災、暴雨接踵而來;二○二○年開始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更是人類最重大的挑戰,使人類永續發展成為最根本而重大的課題。



      數十年來,我誦讀《論語》與《孟子》這兩部經典的時候,常常想像:如果孔孟生活在我們的時代,他們對二十一世紀的重大問題與挑戰,會提出什麼看法?孔孟對處於變動劇烈恍如漩渦的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特別是處於新冠病毒肆虐荼毒生靈的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會提出什麼建議,讓人的「自我」能夠安身立命,在黯兮慘悴中仍能持守「不動心」的境界?孔孟面對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與「人工智慧」(AI)飛躍發展的新時代,會建議我們如何學習?學什麼?孔孟在二十一世紀會如何思考家庭問題?如果「王道」政治理想還有當代啟示的話,孔孟對二十一世紀歧路亡羊的國家治理或「全球治理」(所謂 “global governance” ),會提出什麼建議?孔孟如果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問題,他們會如何抉擇?為什麼?二十一世紀的每個人都很像飄泊的浮萍、失根的蘭花,「自我」與「他者」都處於既頻繁互動而又飄浮不定的狀態,孔孟如果生在二十一世紀會如何看待「友誼」?孔孟會建議我們如何維持「友誼」?二十一世紀的核心價值在「自由」與「民主」,但也正是在二十一世紀,從美國開始許多「民主」國家的「民主」,受到史無前例的傷害甚至凌遲。在新冠病毒肆虐、各國鎖國、封城、斷航的苦難日子裡,如果「克己復禮為仁」還有新意義的話,孔孟會如何思考「主體自由」與「客觀秩序」互動的問題?在二十一世紀的狂流中,孔孟如何面對不可避免的死亡問題?二○○一年九一一紐約恐怖攻擊事件,預告了人類的未來繫於「跨宗教的對話」,孔孟如何面對宗教信仰問題?以上這些問題,都是長久以來使我困惑而想向孔孟叩問的問題。



      為了與青年世代一起探索以上這些問題,我在二○一七年決定在臺大開授一門新通識課程:《深叩孔孟》。我用了一年半時間備課、準備PPT、撰寫授課稿本,在二○一八年課程講授完畢以後,並應臺大之邀在二○一九年臺大與Coursera教育科技公司合作的「磨課師」(MOOCs,大陸稱為「慕課」),再講一次(影音檔見:www.coursera.org/learn/inquiry-into-confucius-and-mencius),後來並多次作為線上課程開授。現在這本《深叩孔孟》,就是最近三年來在授課原稿以及後來講課時增益的內容基礎上,經過多次修訂改寫的書稿。我衷心感謝李欣庭同學、盧啟聰同學與陳芝吟同學,在本書寫作及長期修訂的過程中,協助打字、借書、查核資料及校對修訂等工作。聯經出版公司林載爵發行人、涂豐恩總編輯與編輯同仁,為本書的出版投入大量心力,我衷心感謝,謹敬致謝意。



      民國三十四(一九四五)年六月,抗戰即將勝利前,當代新儒家的精神導師熊十力,在大後方四川重慶北碚寫完《讀經示要》,在自序中曾以「空山夜雨,悲來輒不可抑;斗室晨風,興至恆有所悟」,形容他感受經典召喚的心情。我對孔孟思想世界,慚愧未能窺其堂奧,發其義蘊,但是對於孔孟很有一千多年前,王安石的詩所說「沉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標」的崇敬之心。風雨如晦,雞鳴不已,這部書可以說是我對《論語》與《孟子》這兩部偉大而深刻的經典,進行瞎子摸象的一點淺薄心得,如能獲得讀者諸君子指正批謬,以補我之所不足、匡我之所未逮,則是我馨香以禱之事。



    導論(節錄)



    引言:課程說明




      本課程開宗明義,我想首先介紹本課程的內容與進度,以及為什麼講授這門課。我首先說明:所謂「深叩」的出發點,為什麼是「孔孟」而不是「程朱」,或者不是其他的儒者?接著要說明我的教學方法是什麼?這種方法應該經過方法論的批判,經過批判以後,我會對這些論點給予再批判,最後我會提出結論。我今天主要提出課程的整體規劃,讓各位老師與同學第一次上課就有全盤的了解。



      首先,為什麼在二十一世紀我們必須重溫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人文精神和生命智慧呢?我們可以從兩個問題切入來思考:(一)二十一世紀出現哪些新的發展趨勢?(二)儒家人文精神與生命智慧的內涵如何?有何二十一世紀的新啟示?



      我們都知道,孔孟思想是中華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我們現代人從事各種思考,包括政治的、社會的、經濟的、文化的、個人生命的思考時的重要文化資源。中國與亞洲的崛起,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劃時代事件之一,對世界局勢影響深遠。二十一世紀中國與亞洲再起的同時,孔孟思想也重新獲得世界各國知識界的重視,歐美學界都在爭取儒學的發言權,這是一個國際學術界的新趨勢。這門課程要從二十一世紀出發思考,從二十一世紀的觀點提出十個大問題,來叩問孔子和孟子,要進行「古」與「今」的對話,開發古典儒學的現代意涵。我們還要跟孔孟辯論,開發孔孟思想對二十一世紀的啟示。我們每個禮拜講課之後,均有「閱讀作業」、「思考問題」、「延伸閱讀」、「關鍵詞」及各講「內容架構圖」,提供各位老師與同學課後自學時參考。



      隨著二十一世紀的來臨,世界不同文明之間的互動日益密切,中華文明與域外文明之間的對話日益重要。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希望以十個問題來引導各位深思孔孟的智慧,及其在二十一世紀的新意義與新啟示。本課程特別重視經典的閱讀,也就是《論語》與《孟子》。《論語》全書正文共一萬五千九百八十八個字(可能不同版本如定州本或敦煌本有些微字數差異),幾乎每一章對我們現代人都有極大的啟示;《孟子》全書正文共三萬四千六百八十五個字,但是要把它讀懂,就需要深入思考,特別是像《論語》「克己復禮」章、《孟子》〈公孫丑上•二〉〈告子〉上下篇等意涵深刻的篇章,意蘊豐富,索解不易。我們提倡的經典研讀,並不是傳統的、以背誦為主的經典研讀;我們要從二十一世紀出發思考,與孔孟進行心靈的對話,厚植我們在二十一世紀參與文明對話的本土思想資源。



      有人問:為什麼要在此時此刻的台灣,提出這十大問題來深叩孔孟呢?因為從文化角度來看台灣這個小小的島嶼,是大中華的瑰寶。二戰以後台灣的民間社會未經大動亂,保留最多最寶貴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價值理念,就像空氣一樣,是尋常老百姓生活中的價值理念,深深地潤澤著台灣的民間社會。

      

      為了因應二十一世紀新挑戰,我們應該深思以下十個具有現代意義的問題:

      (一)到底「人」是什麼?「完整的人」如何可能?

      (二)人應如何學習?學習的目標是什麼?

      (三)「自我」是什麼?人應如何轉化「自我」?

      (四)人應如何思考婚姻與家庭?

      (五)在二十一世紀如何治理國家?如何安立合理的政治體制?

      (六)在二十一世紀「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的張力中如何抉擇?

      (七)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時代中,如何維持友誼?「自我」與「他者」如何互動?

      (八)在二十一世紀「自由」與「秩序」的張力之中,人應如何安身立命?

      (九)人如何面對死亡?

      (十)人如何面對宗教信仰?



      我們要以這十大問題深叩孔孟,與孔孟進行批判性的對話,提煉孔孟思想在二十一世紀的新啟示。本課程主要教材是朱子(晦庵,一一三○─一二○○)的《四書章句集注》(台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二○一六),這個版本的《四書》在每一篇、每一章上面都注明章數,也注明朱注所引用的學者的姓名,非常方便讀者閱讀。二十世紀偉大儒者馬一浮(一八八三─一九六七)先生對朱子《四書章句集注》推崇備至,馬先生說:「朱注字字稱量而出,深得聖人之用心,故謂治群經必先求之四書,治四書必先求之朱注」,可稱為對《四書章句集注》最公允的論斷。朱子自己也說:「《語孟集注》,增一字不得,減一字不得。」《四書》的思想內涵,可以參閱現代學者的翻譯與譯注,英文翻譯非常多,其中以已故劉殿爵(D.C. Lau,一九二一─二○一○)教授翻譯的《論語》、《孟子》最稱信、達、雅。



      關於孔子的傳記,國學大師錢穆(賓四,一八九五─一九九○)先生有《孔子傳》一書,錢先生的《論語新解》備採眾說,折衷求是,義蘊深刻,自成一家之言。許同萊(一八八一─?)先生有《孔子年譜》,在孔子生平每年事蹟之後,均附有「時事紀要」,摘錄《左傳》同年所發生的史事,使孔子行誼的歷史背景為之豁然彰顯,極便參考。曾獲日本文化勳章的日本作家井上靖(一九○七─一九九一)撰有一部小說體的《孔子》(台北:時報出版,一九九○),寫得非常傳神,由劉慕沙(一九三五─二○一七)女士翻譯成中文。井上靖為了寫孔子傳,依孔子走過的路?,去周遊列國六次。井上靖文筆優美,他用日文寫作,翻成中文後可讀性還是很高。一九九三年我有一本《孟子》(台北:東大圖書公司,一九九三年)、杜維明(一九四○─)先生有一本《儒教》(原著係英文,有中譯本,台北:麥田出版,二○○二年),也很適合一般讀者。加州大學(伯克萊)大學的戴梅可(Michael Nylan,一九五○─)與另一個學校的教授魏偉森(Thomas Wilson),出版一本討論孔子兩千年來形象的變化的書,最近也有了中文翻譯本。 我也編過一本介紹東亞孔子形象與思想的論文集。李澤厚(一九三○─二○二一)先生著有《論語今讀》,李先生是當代很有成就的哲學家,在大陸改革開放初期對中國思想界影響極大。馬一浮先生著有《復性書院講錄》,如果各位對儒家思想有興趣,這是很好的入門書。我十八歲讀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接觸到二十世紀儒學大師馬一浮、熊十力(一八八五─一九六八)先生的書,讀後深受啟發,內心悸動。馬先生天生穎悟,是早慧天才,一九○三至一九○四年任清政府駐美使館留學生公署祕書一年,在美期間曾遊歷歐洲,離美後在日本居留數月,精通儒佛學問,他在抗戰時期的四川興辦復性書院,聲動全國知識界。拙著《東亞儒家人文精神》則是多年前我為所開授的課程而撰寫的一本講稿。另外,曾任臺大校長的經濟學家孫震(一九三四─)先生,曾出版《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選譯今釋》以及《儒家思想在二十一世紀》兩本新著,從現代觀點對儒學傳統提出新解釋,很有參考價值。最近孫震先生的新著《孔子新傳》,在敘述孔子行誼與思想時,讀入了孫先生畢生生命歷程的體認,也以近現代西方經濟學家如亞當•斯密(Adam Smith,一七二三─一七九○)的思想,與孔子對話,頗能出新解於陳篇,弘揚孔子思想於二十一世紀。



      何謂「深叩」?



      在進入課程之前,我們先解釋什麼是「深叩」?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二十一世紀青年必須傾聽來自孔子(五五一─四七九BCE)與孟子(三七一─二八九?BCE)的呼喚。為什麼呢?舉例言之,《論語•衛靈公》第三十二章中,孔子說:「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這句話用現代白話文可以這樣解釋:你在知識上知道這個價值理念,但是你在道德上持守不住這個理念,你雖然得到知識,但你最後一定會失去。



      舉例言之,幾年前新竹清華大學畢業的化工博士以專業知識生產純度最高的毒品被捕判刑,澈底告訴我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我們可以再舉二○一四年科學界一件大事來說明。日本地位崇高的國立理化學研究所,是全日本唯一自然科學的綜合性研究所,二○一四年該所有一位青年研究人員是早稻田大學博士,被當時日本科學界認為是科學界的明日之星。日本是自然科學已經扎根的國家,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已有二十餘人。這位青年學者研究幹細胞,但實驗數據造假被發現,最後被撤銷早稻田大學博士學位,也從研究工作解職,她的上司因為慚愧而自殺,這是國際科學界二○一四年最大的一件醜聞。除了這個震動國際學術界的個案之外,國內外學術界層出不窮的造假或抄襲案件,也指不勝屈。是的,「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孔子在兩千六百多年前,似乎已經預知我們這個時代會發生的事情,所以我們怎能不傾聽孔孟的呼喚呢?



      歷代學者解釋孔子這句話言論極多,我認為明末三大儒之一王夫之(船山,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在《四書箋解》中的解釋可稱確解:



      「知及」者,已曉得此事當如此作,方合於理而宜於人也。在愚者思維不到,「知」乃周徹。「仁守」者,明明事理如此,而私欲未淨,則為外物所誘而改其知之所已及者,故必存心天理,而不為物欲所亂,乃可守所知而行之不失。



      王夫之以「存心天理」來拉近「知及」與「仁守」之間的鴻溝,以淨除「私欲」。這是很有見識的解釋。



      我們「深叩」孔孟必須從二十一世紀出發思考,並迴向個人的安身立命之道,因為生命的悲劇常常起於文化資源的貧困。二十一世紀多少青年成為飄泊的浮萍、失根的蘭花、歷史的浪人,就是因為他們缺乏文化與精神的資源,這門課程希望帶給各位老師和同學扎實的文化資源。



      本課程中所謂「深叩」有兩個立場,第一是從二十一世紀文化出發思考。從我們現代社會與文化出發,正如荀子(二九八─二三八BCE)在《荀子》〈性惡篇〉所說:「故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東漢王充(二七─?CE)《論衡》則倒過來講:「夫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沉。」可是我們也不能「食古不化」,《中庸》第二十八章早已提醒我們:「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也。」因為食古不化的人,很容易像《史記》所講的「膠柱鼓瑟」、《呂氏春秋》講的「刻舟求劍」,或《後漢書•馬援傳》說的「畫虎不成反類犬」。所謂「從二十一世紀出發思考」的含義,就是在我們自己的時代來找問題,而在過去的時代裡找答案。二十世紀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在《中國歷史精神》這部書中說,研究歷史應該注重兩點,要「求其變」、「求其久」。本課程致力於「鑑古知今」、「究往窮來」,在二十一世紀開發孔孟思想中的普世價值與現代意義。



      本課程第二個立場是我們要從自我出發思考。現代教育有很多特徵,其中一個特徵就是力求知識的「數量化」、「標準化」,才能追求「商品化」。我使用的這三個名詞,出自於二戰以後德國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 School)哲學家,對十八世紀歐洲近代「啟蒙文明」(Enlightenment)的批判歸結在這三個詞上面。現代大學校園裡,知識的傳播正勇猛地向「數量化」、「標準化」、「商品化」的道路邁進。現代大學生的學習方法,基本上是「出乎其外」(etic approach)大於「入乎其內」(emic approach)。現代大學生作為知識的「觀察者」角色常常遠大於「參與者」。現代大學生學習的價值理念,大多沒有進入身心之中,因為現代大學的學習方法不是「入乎其內」的方法。也因此,現代大學生基本上都是知識的旁觀者,而不是參與者,所以現代大學教育之知識傳遞,多半與學生自我生命的成長關係較遠。因此,大學生的生命的狀態確實有待提升。孔孟思想正是哲學家牟宗三(一九○九─一九九五)先生在一九六一年提出的所謂「生命的學問」,深具東方文化的智慧。



      希望這門課程對我們生命的提升有所幫助,所以本課程從「自我」出發,以十個問題深叩孔孟。

    ?




    其 他 著 作
    1. 木工基本機具操作工具書
    2. 孟學思想史論(卷三)(上下不分售)
    3. 孟學思想史論(卷二)(增訂新版)
    4. 關格一詞名義源流考
    5. 東亞儒學視域中的徐復觀及其思想(修訂一版)
    6. Painter 十強武者的華麗幻繪奇想
    7. 東亞儒家仁學史論
    8. 沈宗瀚先生年譜
    9. 思想史視野中的東亞
    10. 東亞文化交流中的儒家經典與理念:互動、轉化與融合(修訂一版)
    11.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
    12.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
    13. 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修訂一版)
    14. 轉型中的大學通識教育:理念、現況與展望
    15. 大學通識教育探索:臺灣經驗與啟示
    16. 全球化時代大學通識教育的新挑戰
    17. 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18. 華麗painter十戰幻繪奇想
    19. 儒家思想與中國歷史思維
    20. Taiwan in Transformation:Retrospect and Prosepct
    21. 新日本語能力測驗N2文法機能語分類用法對應解說
    22. 臺灣傳統家具鑑賞與保存
    23. 新日本語能力測驗N4文法模擬試題&解析﹕排序問題集
    24. 朝鮮儒者對儒家傳統的解釋
    25. Painter 12 華麗電繪十戰寶典(附DVD)
    26. 新日本語能力測驗N3文法模擬試題&解析:排序問題集
    27. 新日本語能力測驗N1文法模擬試題&解析:排序問題集
    28. 新日本語能力測驗N2文法模擬試題&解析:排序問題集
    29. 新日本語能力測驗 N5文法模擬試題&解析 排序問題集
    30. 東亞文化交流中的儒家經典與理念:互動、轉化與融合
    31. 東亞儒學視域中的徐復觀及其思想
    32. 東亞論語學:中國篇
    33. 中日《四書》詮釋傳統初探(不分冊)
    34. 臺灣的文化發展:世紀之交的省思
    35. 全球化趨勢對華人地區大學教育的衝擊:挑戰與回應(無書,DVD)
    36. 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
    37. 公私領域新探─東亞與西方觀點之比較
    38. 東亞儒者的四書詮釋(三十二)
    39. 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新展望(廿二)
    40. 自我調整學習-教學理論與實務
    41. 孟子(精)
    42. 戰後臺灣的教育與思想(平)
    43. 戰後臺灣的教育與思想(精)
    44. 孟學思想史論(卷一)(平)
    45. 孟學思想史論(卷一)(精)
    46. 農復會與臺灣經驗(1949∼1979)(平)
    47.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史料彙編(平)
    48. 農復會與臺灣經驗(1949?1979)(精)
    49.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史料彙編(精)
    50. 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平)
    51. 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