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麥肯錫同事告訴我的答案
翻開本書的你,一定想要設法擺脫不斷加班、遲遲無法回家的日常生活。
你或許認為:「書名中有麥肯錫,其中一定記載著解開困境的妙方。」
遺憾的是,我用整本書的篇幅,要告訴你的是「無法專注也沒關係」。你八成覺得莫名其妙,但這是我觀察麥肯錫和一流企業的人士,並且親身實踐所得到的答案。
?
.並非能力強,就能把工作做好
????? ?
如今是高度數位化的世界,工作變得比二十多年前輕鬆許多。
電子郵件一下子就寄到國外客戶手裡,容量大的資料也能透過雲端上傳�下載,無需郵寄。
開會也能在線上看到對方的臉進行,交通時間為零。
?
工作方式改革的相關法案,早已施行第五年。
儘管如此,為什麼我們的自由時間沒有增加?
?
同時負責多個專案、調度幾十名成員、迫在眉睫的期限……要做的事接踵而至,許多人快要不勝負荷。
?
我任職於麥肯錫時,資深員工和上司肩上扛的工作量是我手上工作的好幾倍。那終究是我處理不了、令人叫苦連天的工作量。
然而,他們面不改色地完成,準時帥氣地下班回家。他們偶爾也會加班,但是不像在日本企業成為問題,沒有半個人「每天加班」。
?
.為了提升表現而找到適合你的方法
我在進入麥肯錫之前,曾經也和許多人一樣,焦慮地心想「必須完成工作」、「必須專注」。
然而進入麥肯錫,和程度高的同事們一起工作,使我的想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我自覺到必須從頭開始學習工作的方式。
?
此外,如今因ChatGPT和AI抬頭,我們的工作價值開始受到重新評價。今後,難保至今做的工作不會消失,或者薪資不再調漲。
不再只是「妥善完成手上的工作」,而是「做自己才做得到的工作」,必須有更高水準的表現。
?
誠如上述,社會的需要正在改變,如今我在做的事,和當年在麥肯錫和一流企業學到的例行儀式,沒有太大的改變。
而不可思議的是,它們都是簡單的事。
?
為何過去我在麥肯錫學到的事,到目前仍然適用?
?
答案是:只是「找到進入專注模式的方法」罷了。方法五花八門,有些像是日常的例行儀式,有些則類似儀式感。接下來,我會介紹各種專注的方法,方法還不少,或許你無法一一嘗試,或者「雖然嘗試了,但是沒有效果」。
以上都無妨,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注方法」。
?
我在書中介紹麥肯錫以及其他曾任職企業的同事們,他們的工作方式,並且傳達他們進入專注的實際狀況,這些方法都會比你預期的簡單易行,一點也不困難。
?
希望本書也能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注模式。
?
──大?祥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