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佛洛姆.存在的哲學套書:存在的藝術+擁有還是存在?

佛洛姆.存在的哲學套書:存在的藝術+擁有還是存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145283
埃里希.佛洛姆
梁永安
木馬文化
2025年3月12日
287.00  元
HK$ 243.95  






ISBN:9786263145283
  • 叢書系列:木馬人文
  • 規格:平裝 / 560頁 / 14.8 x 21 x 3.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木馬人文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經典學派/大師思想

















    你,真的「存在」?抑或只是「活著」?



    《存在的藝術》+《擁有還是存在?》

    心理學大師佛洛姆帶領我們探索存在的哲學:



    擁有的越多,會更快樂?

    如何活得專注而清醒?

    什麼才是令人真正快樂的「富足」?

    掌握「存在」,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為什麼要讀佛洛姆談存在的哲學

      1. 《存在的藝術》談認識自己、提升自我的方法;《擁有還是存在?》談物質擁有與價值追求在人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這套書是佛洛姆談存在的哲學的完整版。



      2. 「活著的意義」是人終其一生都在問自己的問題。而這套寫於半個世紀之前的書,仍對現在的讀者有啟發,因為人只要活著,就會想要找到活著的目的。佛洛姆字字珠璣,從心理、哲學、社會等面向切入,對資本主義社會將人機器化的種種弊病提出一針見血的觀察。他引導讀者了解自己,並提出學習自我覺察的實用方法,幫助讀者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存在」的生活方式。



      ★書籍介紹

      ───《存在的藝術》────


      想懂愛,必須仔細聆聽

      彼此身為人的存在



      全球暢銷經典《愛的藝術》作者佛洛姆

      教你如何獲得真正的富足與快樂



      在1974年到1976年間,佛洛姆撰寫了《擁有還是存在?》(To Have or to Be?)。實際出版時有一部分內容未隨之刊行,本書便是來自這些未收錄的內容。



      佛洛姆認為「存在的藝術」指的是「基於真實自我意識的生活方式」,可說是人生的最終目標,必須藉由誠實的自我分析方能實現。



      在《存在的藝術》中,他以自身的經驗與理解,具體闡述學習「存在的藝術」所需採取的「邁向存在的步驟」。本書前半部討論當代社會的高度消費性,使得人們容易將「擁有」視為滿足需求的唯一指標;後半部則簡述如何藉由覺察和自我分析來實踐「生活的藝術」,從而達到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保持覺察並練習專注,可說是學習「存在的藝術」的關鍵步驟。佛洛姆強調的「覺察」,是指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可以對自己的身體或心靈狀態進行自我觀察。唯有透過覺察,我們才能獲得對自己的獨立思考,不被非理性權威和偶像所左右。



      佛洛姆認為,權力和名聲固然具有催眠般的魅力,但比起物質上的虛假,更可怕的是人類在追求幸福、內在成長和快樂時所遭遇的虛假。他提醒我們不要輕信那些宣稱可以快速改變個人性格或成就自我實現的課程。相反地,我們應該勇於面對孤獨和痛苦,並將自己的所有能量投入到追求真正目標的道路上。



      ────《擁有還是存在?》────

      全球暢銷1,000萬冊,批判資本主義的聖經。

      與《愛的藝術》同樣廣受歡迎的必讀經典!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讚譽:

      本書是精神領域的非凡典籍,佛洛姆是人類的偉大啟蒙導師。



      《擁有還是存在?》出版於1976年。佛洛姆在書中深入剖析人類生活方式的兩種樣態:「擁有」與「存在」,並挑戰現代社會普遍接受的價值觀:擁有物質、財富與權力,是人生的終極目標。本書是1970、80年代批判資本主義的聖經,至今仍引起廣泛共鳴。



      佛洛姆指出,「擁有」與「存在」代表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重擁有樣態」強調對外在事物的占有,無論是物質財富、權力,還是名聲;這種生活方式導致人際關係的疏離、精神上的空虛,以及無止境的焦慮。而「重存在樣態」則強調愛、分享、創造與自我實現。佛洛姆認為,只有擺脫對「擁有」的依賴,轉向「存在」的生活方式,人類才能實現真正的自由與幸福。



      佛洛姆運用心理學、社會學及哲學的理論,深刻分析當代社會的病態現象,包括貪婪、消費主義和異化。他認為,當人類過分沉溺於重擁有樣態時,個人的精神健康與社會的和諧都會受到嚴重威脅。佛洛姆不僅闡述這些問題的根源,還提出新的生活方式:重視個人的成長、與他人建立真誠的關係,以及追求精神上的充實與平衡。



      隨著全球化、科技發展和資本主義體制的發展,人類對物質的追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然而內心的孤獨與焦慮也隨之加劇。《擁有還是存在?》讓讀者反思現代社會的價值觀,重新審視自己生活的方向。



    套書特色



      1.唯一正式取得授權的佛洛姆著作。

      2.全新繁體中譯本。


     





    《存在的藝術》目錄



    【導讀】聽吧!具備革命品格的靈魂!



    編者序

    Part 1 生命的意義

    1 論存在的藝術



    Part 2 待克服的障礙

    2 大作偽

    3 瑣碎閒聊

    4 不勞可獲 反專制



    Part 3 重要的學習步驟

    6 志於一事

    7 保持覺醒

    8 保持覺察

    9 專注

    10 冥想



    Part 4 何謂自我分析

    11 精神分析和自我覺察

    12 自我分析

    13 自我分析的方法



    Part 5 論「擁有」

    14 論追求擁有的文化

    15 論「擁有」的哲學

    16 論「擁有」的心理學



    Part 6 結論

    17 從擁有到幸福



    參考書目



    《擁有還是存在?》目錄



    【導讀】尋回人之本來面目



    自序

    【導讀】大應許、大應許的落空與替代方案

    幻想的破滅

    大應許為何會落空?

    從經濟必然性論人的必須改變

    災難之外還有別的選擇嗎?



    第一部 理解「擁有」與「存在」之間的差異

    第一章 初看「擁有」與「存在」

    區分「擁有」與「存在」的重要性

    以幾首詩為例

    慣用語的變化

    詞語溯源

    存在的哲學概念

    擁有與消費



    第二章 日常經驗中的「擁有」和「存在」

    學習

    記憶

    交談

    閱讀

    行使權威

    擁有知識與知道

    信仰





    第三章 《聖經》與愛克哈特著作中關於「擁有」與「存在」的論述

    《舊約》聖經

    《新約》聖經

    愛克哈特(1260∼1327)



    第二部 分析兩種生命樣態的基本差異

    第四章 何謂重擁有生命樣態?

    重擁有生命樣態的基礎:貪得無厭的社會

    「擁有」的本質

    支撐重擁有生命樣態的其他因素

    重擁有樣態與肛門性格

    禁欲與平等

    生命性擁有



    第五章 何謂重存在生命樣態?

    活躍

    主動與被動

    幾位哲人談主動與被動

    存在即「實在」

    不吝給予、分享與犧牲的意願



    第六章 透過相對的概念談「擁有」與「存在」

    安全感與不安感

    團結與對抗

    喜樂與快樂

    罪與寬恕

    對死的恐懼與對生的肯定

    當下、過去與未來



    第三部分 新人類與新社會

    第七章 宗教、性格與社會

    社會性格的基礎

    社會性格與「宗教」需要

    西方世界信奉基督教嗎?

    人本主義的抗議



    第八章 人類變革的條件與新人類的特徵

    新人類



    第九章 新社會的特徵

    一門新的人之科學

    新社會有合理的機會實現嗎?



    參考書目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