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創造一個健全的社會
人才能擺脫異化
與世界建立愛的關係
《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尋》續篇
佛洛姆社會心理學經典,全球暢銷3百萬冊
繁體中文全譯本首度上市
沒有幸福的個人,何來健全的社會?
當人成為工作的機器,物質永遠無法填補心靈空虛
佛洛姆為當代人勾勒真正的理想生活
人才能擺脫異化
與世界建立愛的關係
《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尋》續篇
佛洛姆社會心理學經典,全球暢銷3百萬冊
繁體中文全譯本首度上市
沒有幸福的個人,何來健全的社會?
當人成為工作的機器,物質永遠無法填補心靈空虛
佛洛姆為當代人勾勒真正的理想生活
佛洛姆在一九五五年出版《健全的社會》,不僅以精神分析觀點切入,更跨足社會學、哲學與政治、經濟,全面探討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對人類心理健康所造成的衝擊,並提出實現健全社會的願景。
佛洛姆指出,「異化」是現代社會最核心的問題。異化讓人失去與世界、與他人、與自己之間的真實連結。異化表現在多個層面:「勞動異化」使工人成為生產過程中的齒輪,失去創造的自由;「消費異化」讓人們靠購物與物質擁有來獲取身分感與自我價值;「人際關係異化」使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變得表面化與功利化;「自我異化」讓人對內心感受與渴望變得麻木。
佛洛姆的論述並未流於批判,他也描繪值得追求的理想社會。健全的社會應促進個人潛能發揮與自我實現,並建立以真誠與關懷為基礎的人際關係;工作應該具有意義,使人們能夠表達創造力、獲得成就感,而不只是為了生存。為了邁向這樣的社會,佛洛姆提出「社群社會主義」作為替代方案,認為真正的改變需要深層的社會文化與心理結構轉變,包括經濟民主化、教育改革、文化價值重建與心靈的覺醒。
儘管《健全的社會》成書於二十世紀中期,其洞見在當今社會依然深具啟發性。從社群媒體成癮到過度消費與工作倦怠,佛洛姆所分析的心理與社會機制,正好解釋了這些現象背後的根源。他強調,建構一個健全的社會,需要的不僅是結構改變,更是人們內心的覺醒。唯有透過愛與創造力,我們才能走出異化的困境,邁向真正人性化的未來。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跨越心理學、哲學與社會學領域的經典之作,不僅幫助我們反思個體與社會之間的交互影響,也為現代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提出建言。儘管佛洛姆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現在有娑不同,但本書仍不失為給希望追尋生活意義與內心安寧讀者的一劑解方。
專文導讀
紀金慶(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蘇俊濠(諮商心理師,精神分析主題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