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啟動ADHD的教養執行力
?
演講時,我常會提及一件事:
「當班上有情緒行為障礙的孩子,老師的焦慮指數通常都會比別人來的高。有的老師今天應該要來研習,結果沒來,原來人是到醫院去了;好巧不巧,在醫院遇到ADHD的孩子。『老師,你怎麼也來了?』『我怎麼也來了?!還不都是因為你,你掛兒童心智科,害老師得掛身心科。』」
以上看似玩笑的一段話,卻也現實地反映出在教室裡,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孩子(在〈特殊教育法〉中,屬於情緒行為障礙中的一類)對於老師在班級經營及教學上,的確是一種心理上的挑戰與負荷。特別是當老師對於ADHD不熟悉時,更容易雪上加霜。
當然,ADHD孩子的父母也不好受。一方面承受著來自校園端,老師時常抱怨孩子在教室裡讓人抓狂的突發狀況,而感到無力與愛莫能助,畢竟孩子多數困擾行為的發生地,泰半發生在父母無法越界的教室轄區裡,而使不上力。(謎之音:一波波「你的孩子應該要服藥吧?你要不要考慮讓孩子服藥?」的浪潮,像魔音傳腦般,從校園席捲而來。)
另外,ADHD孩子在家裡及公共場所的脫序、失控現象也讓父母在教養這門課,束手無策、絞盡腦汁、腸枯思竭、疲於奔命、汗流浹背、傷透腦筋、道歉再道歉,甚至於乾脆舉白旗,投降。
但我想,沒有孩子期待自己天生是一個教室裡的搗蛋鬼,父母、老師眼中的大麻煩。誰喜歡天生注意力老是出差錯,讓自己活動量超過磅,或衝動控制失靈而暴衝?對於ADHD孩子來說,這也是一種身不由己的無奈。
在校園裡,似乎很容易瞧見ADHD孩子的身影。像是經過醫療院所評估、診斷;或通過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輔會)鑑定,取得「情緒行為障礙」特殊教育學生身分;當然,也包括第一線老師心中認為的疑似ADHD。
但面對這群似乎無所不在的ADHD孩子,有時必須停下來想想:
在我們大人心中,到底是如何看待這群特殊需求的孩子?
我常說:「診斷是一種溝通,是瞭解與認識孩子的方式之一。但請勿成為我們逃避須為孩子做一些努力與改變的託辭。」同時,診斷應該是一段嚴謹的推論過程。切記請勿將你我眼前的麻煩現象,直接歸於ADHD或過動兒這幾個字。否則「診斷就像三秒膠,黏得快,除去難。標籤過量,有礙孩子身心健康。」
實務上,當你長期與ADHD孩子相處,你會發現這群孩子其實充滿著熱情、活力與貼心。只要你曾經上過他的課,通常孩子都會記得你,而且往往會記住你的好。當然,你也可能會記得他,但就怕你的印象只會停留在他的不好。
然而,我依然深信ADHD孩子的可塑性非常高。只要父母、老師與孩子三方願意同步啟動合作模式,發揮彼此的執行力,同時,輔以醫療、心理、社福等相關專業資源為支持後盾,將使得ADHD孩子有機會跳脫成長的泥沼與困境,發現自己的定位,舞出自己的生命節奏,讓生活與學習的適應更為美好。期待,現在對ADHD搖搖頭的大人們,有一天你會對他們點點頭。
在這本《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中,融合了我自己多年來關於ADHD在早期療育、兒童青少年心理諮商與治療、父母親職教養與校園心理諮詢等臨床實務。書中將和你分享ADHD孩子常面臨的十五項關鍵成長議題。
包括:
1.專注力
2.學習策略
3.自我控制
4.情緒管理
5.社交技巧
6.正向思考
7.自我概念
8.動機態度
9.生活管理
10.休閒娛樂
11.時間管理
12.親師溝通
13.診斷評估
14.藥物態度
15.班級經營等內容
同時,提供三○一個問題解決策略,做為ADHD父母在親職管教上,及老師班級經營上的參考祕訣。
感謝寶瓶文化朱亞君社長兼總編輯的愛護與支持,及我生命中出現的ADHD孩子、父母與老師們,是你們豐富了我內心的視野,讓我看見生命中的各種美好與可能,並使自己的生命更有厚度。感謝在本書的書寫期間,我親愛的家人無盡的關心、支持、加油與陪伴。謹將此書獻給老媽、老婆與姵涵、翔立、涵立三好米寶貝。
文◎王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