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你被孩子3C勒索嗎?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060542
王意中
寶瓶文化
2016年5月17日
107.00 元
HK$ 90.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4060542
叢書系列:
catcher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0.8 cm / 普通級
catcher
分
類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同
類
書
推
薦
天賦就是你的超能力:陪伴青少年認識自我,成就最好的自己
我們的孩子可以比AI更聰明嗎?
培養孩子的「內在力」,不愁未來沒有一席之地:自主選擇、善用時間、勇於質疑……擁有八種軟實力,孩子才具備了跑第一的能力!
笨小孩不是天生的,只是大腦尚未開發:專注力×實踐力×好奇心,用故事激發學習熱情,讓孩子離夢想更靠近
爸媽這樣說最有效!七堂溝通課讓孩子專注學習、衝出好成績:CP值最高的親子對話法,引導孩子突破情緒×人際×學習障礙,建立高效讀書習慣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心教:點燃孩子的學習渴望
超有效!談判專家教你如何和孩子溝通
發現聖經故事的力量:讓人欣然認識神的福音佈道法
Roro可愛又逗趣的手織娃娃
內
容
簡
介
警告!「電玩成癮」被南韓政府視為疾病列管!
守護孩子不受網路成癮毒害,你的堅持�妥協正是關鍵,
把握黃金處理時機,在孩子陷下去之前,拉他一把!
目
錄
自序
行駛在3C網路上,請保持安全車距
?
教養好幫手
3C不上癮的128個祕訣指南
?
?
遠離網路成癮第1部:
保持適當的接觸頻率
問題一 【速成的3C保母代價太高】你真要放棄教養權??
問題二 【小孩吵,別只靠3C轉移注意力】這是管教?還是逃避??
問題三 【跳脫全有或全無的思考】該不該讓幼兒接觸3C??
問題四 【分辨想要與需要】孩子吵著要玩手機怎麼辦??
問題五 【一種生活模式的選擇】家裡該不該有電視?
問題六 【捷運上,大家都在滑手機】要從眾?還是做自己?
問題七 【大人對3C也沉迷】我的懺悔與改變……?
?
遠離網路成癮第2部:
堅持合理的使用規範
問題八 【堅持與妥協的拉鋸】你被孩子3C勒索嗎??
問題九 【孩子花太多時間上網】如何做好時間管理與運用??
問題十 【約定時間到,孩子不下線】守承諾和講信用,真那麼難??
問題十一 【同儕關係的認同與比較】可以讓孩子帶手機上學嗎??
問題十二 【小孩有使用權,但是大人有保管權】手機到底是誰的??
問題十三 【網路內容的規範與界線】你知道孩子都上哪些網站嗎??
?
遠離網路成癮第3部:
了解沉迷的關鍵因素
問題十四 【只愛玩手機】別讓孩子有了手機,就對世界失去了興趣!?
問題十五 【心理投射與角色認同】你可以追韓劇,孩子不能追動漫??
問題十六 【培養壓力因應與調適能力】線上遊戲能紓壓??
問題十七 【關注孩子的人際互動與需求】是愛臉書?還是想交朋友??
問題十八 【孩子沉迷於打怪】是不是現實中沒有成就感??
問題十九 【教孩子創造目標】上了網,還是很無聊??
問題二十 【色情網站的誘惑】哪個青少年對「性」不好奇??
?
遠離網路成癮第4部:
擺脫成癮的痛苦困境
問題二十一 【直接沒收或斷線】小心,這是親子衝突的火藥庫!?
問題二十二 【留意標籤化,提升自我覺察力】孩子否認網路成癮??
問題二十三 【你必須關注的戒斷反應】孩子沒上網,就痛苦難耐??
問題二十四 【你必須認識的耐受性】孩子需要玩更久,才能夠滿足??
問題二十五 【維持規律的生活節奏】3C讓孩子的作息好混亂??
?
遠離網路成癮第5部:
破解成癮的共伴效應
問題二十六 【過動兒對3C難以抗拒】自我控制能力的掌握與拿捏?
問題二十七 【亞斯伯格症對3C過度執著】興趣的擴展與話題的延伸?
問題二十八 【強迫症與網路成癮形影不離】同理孩子情非得已的焦慮 ?
問題二十九 【選擇性緘默症的網路存在之道】階段性溝通與表達的平台?
問題三十 【拒學孩子遇上網路沉迷】引導孩子順利回歸校園生活
序
自序
行駛在3C網路上,請保持安全車距
?
◎關於上癮的頓悟
我要先懺悔。
那一天早晨,我撞了頭──在從西區停車場一走進台北車站的長廊裡。沒錯,我就那樣不知不覺地,往前方的柱子重重地撞了上去。眼鏡滑落鼻梁,右側的額頭上也因此留下了一道痕跡。當時,砰的一聲很響亮,讓坐在一旁椅子上的路人,眼神紛紛轉到我身上來。
說真的,頓時我既尷尬又難堪,真想挖個地洞鑽進去,但還是得很優雅地扶上有些歪斜的鏡框,摸摸略微紅腫的傷口,把肇禍的手機收起來。我低著頭,快步地往高鐵入口而去,好準時搭乘南下列車繼續前往演講的目的地。
當下,我終於知道什麼叫走路不長眼睛,一切只因低頭瞧著手機裡,關注的作家塗鴉牆訊息。哈!不能怪人家文字太多,害自己讀得太投入,也不能抱怨前方的柱子用板子圍起來,警示太突出,又沒有人叫我邊走路,邊看FB。
什麼叫活該?什麼叫出糗?別以為網路上、新聞裡的鳥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要說我運氣好,還好當時一大早,車站人潮還很少,否則當下笑聲一定停不了。那影像,的確可以登上《歡笑一籮筐》的節目。
撞了柱,讓我頓悟,開始思考自己在使用手機、閱讀FB上,是否太沉迷?
當然,你的頓悟,不需要撞柱。
?
◎孩子只是跟著你有樣學樣
3C產品與網路,我們都在使用。無論是在生活上、工作上、娛樂上、溝通上,或者消耗時間上,我們的身影都不知不覺地在暗示著孩子──3C產品和網路好好玩,很好用。大人愛3C、頻上網,孩子有樣學樣,也比照辦理。只是當孩子愈愛,大人心裡卻愈覺得怪。
但是,誰教我們不斷地示範、放大並強化,3C產品與網路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黏性、依賴性及無所不在?我們展現出對於3C與網路的渴望,同時,也讓孩子感染了對於3C與網路的無限想像。
現代父母面對3C產品與網路有個弔詭的地方,大人總是把3C、網路視為親密愛人,卻認為這些對孩子來說是恐怖分子、魔鬼的化身。
大人使勁地用、拚命地用,不斷追求「智慧」與Apps、訊息的時時更新,卻衷心希望孩子「斬斷情絲」,不要碰面。不同規格,兩套標準,對孩子來說,沒有說服力。
?
◎親子關係的碰撞
3C這個用語,由台灣所獨創並使用,是指包括電腦(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消費性電子產品(Consumer Electronics)等用品的簡稱,例如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及周邊商品,手機、電話等通訊設備,以及電視、音響、DVD播放器等消費性電子產品。
透過3C產品與網路為媒介,讓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知識多了更快速的了解,同時,充分滿足了休閒娛樂、生活便利性,以及人與人的互動需求。當然,還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無限可能。
可以想見,如此迷人、誘惑又深具魅力的貼心媒介,特別是手機、平板、電腦、網路等,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及親子關係的互動,將帶來一場又一場淺層與深層的震動。若當板塊碰撞,往好的方向發展,這屬於自然的正常能量釋放。但就怕在接觸3C產品與使用網路上,因為孩子易感的身心特質、父母疏於注意或自身的不良示範,而對於兒童、青少年的成長造成大規模的負面影響。
?
◎成癮率年年攀升
凡事過與不及,都不是好事。
根據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於二○一五年九月十七日公布的「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與分析計畫」顯示,在線上遊戲和智慧型手機沉迷與成癮盛行率方面,高中職生的線上遊戲成癮重風險比率:一○三年為百分之九.七,一○四年為百分之十一.五。智慧型手機成癮重風險比率:一○三年為百分之十五.四,一○四年為百分之十八。這兩項均有上升的趨勢。
同時,在網路沉迷�網路成癮高風險群盛行率方面,分別是:一○四年,國小百分之三.八�百分之二.六(一○三年為百分之六.五�百分之三.五),國中百分之六.一�百分之四.九(一○三年為百分之八.八�百分之六.九),高中職百分之六.五�百分之五.六(一○三年為百分之九.六�百分之六.七)。
數字本身是一種符號,端看你如何解讀這些數字的關係。
?
◎網路成癮,我們都有可能深陷其中
說成癮,太沉重?!沒有人喜歡被貼上標籤,父母也很怕這個標籤會找上孩子。
網路成癮,在診斷與界定上,仍存在著許多的爭議性。目前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SM-5)中,還不是一個正式的診斷名稱。然而,在臨床實務上,已經有許多家長因為孩子沉迷、成癮於手機、電腦、網路、線上遊戲等,造成生活上、學習上、人際上、行為上、情緒上、身心發展上,極大的困擾與劇烈妨礙,彼此苦不堪言,而進一步尋求諮商與治療。
這件事,你絕不能等閒視之。
因為,我們與孩子都有可能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當然,你的孩子不一定會陷入網路沉迷、成癮的黑洞中,但是若我們試著先了解關於網路成癮的一些現象,將有助於去察覺孩子對於3C產品及網路使用行為的適當性,必要時可以適時給予協助,讓孩子不至於往黑洞的方向前去。
?
◎不可能遠離,但要有堅持
這不是一場ON�OFF的零和遊戲。3C產品與網路就存在於生活之中,孩子不可能遠離,而且也沒必要遠離。遮掩,視而不見,把3C產品隱藏起來,把網路斷了線,說實在的,一點必要也沒有。
3C產品與網路不是瘟神,請別把它們汙名化。
3C產品與網路本身沒有好壞。
但是關於孩子接觸3C產品與網路,我有自己的一套堅持:
●使用前與使用後,孩子的態度要一致。
●使用前與使用後,孩子的情緒要一致。
●使用前與使用後,孩子的作息要一致。
●使用前與使用後,孩子的學業表現要一致。
●使用前與使用後,對於周遭事物的關注要一致。
如果使用之後,卻變了,那很抱歉,我會認為至少就現在來說,3C產品與網路對孩子是「不好的東西」,孩子還沒有本錢使用它們。
孩子是否有本事使用3C產品和網路,有一項重要判斷,就是觀察孩子對於3C產品和網路的吸引力,是否能夠「不沾黏」:下好離手,切換自如,心情不留戀,同時在停止使用之後,能夠繼續進行當下該做的事。
我們都在學習與3C產品和網路發展正常的關係。
如何讓孩子與3C產品和網路保持「安全車距」,是現代父母必須要正視的一道課題,而這也是我寫這一本書的主要用意。
?
◎從學齡前就要重視
在這本書中,我將和各位分享孩子和父母在面對3C產品與網路時,發生的三十個切身故事,並針對學齡前幼兒、國小、國中、高中青春期等階段,關於3C產品和網路的接觸、使用、沉迷及成癮,在親子關係發展中可能出現的狀況,一一揭露破解的祕訣。內容涵蓋:1.保持適當的接觸頻率;2.堅持合理的使用規範;3.了解沉迷的關鍵因素;4.擺脫成癮的痛苦困境;5.破解成癮的共伴效應。讓孩子有能力維持與3C產品和網路之間的獨立關係,減少對3C產品的依賴、沉迷與成癮,並且使生活與學習回歸規律的節奏。同時,也能善用科技所帶來的方便與美好。
感謝寶瓶文化朱亞君社長兼總編輯長期的支持,讓我有機會持續將自己多年來在早期療育、兒童青少年心理諮商與治療、父母親職教養與校園心理諮詢等臨床實務,以及自己的實際生活體驗,透過文字和身為讀者的你共同分享。
謹將此書獻給在蘭陽平原上,我親愛的老媽、老婆與姵涵、翔立、涵立三好米寶貝。
?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