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台灣各地到處有魔神仔的傳說故事,這是我做了魔神仔的研究之後,才知道的事,意思是,我如果不做魔神仔的研究,不會知道台灣有那麼多關於魔神仔的傳說故事。但是台灣有很多鬼故事,這是早就知道的事,鬼故事就是鬼仔古。但是也是因為做了魔神仔的研究,我才有機會聽到很多的鬼仔古,並且把它記錄下來。魔神仔的本質是山精水怪,在台灣人們的描述的典型是矮矮小小長得像小孩子,或是有著老婆臉,會幻化,捉弄人,讓人憨憨神神,迷失或脫隊,找到的時候,滿嘴塞著亂七八糟的牛糞、蚯蚓、草螟仔腳、青蛙腿或是稻草等,這樣的一種存在叫做魔神仔,然而這絕非鬼的形象。
所以研究魔神仔的時候,我就把用魔神仔當作提詞去問,所聽到的鬼故事,把它區分開來,並且沒有把這些鬼故事的材料放在我魔神仔的書裡。但是也因為這些鬼故事的存在,以及瞭解到人們在使用魔神仔一詞的時候,有時也會泛指鬼類,因此就把魔神仔做了廣義和狹義的區分,狹義的魔神仔就是精怪之屬,廣義的魔神仔就是除了精怪,也會包含鬼類。所以這些鬼類的傳說故事,就是本書《台灣鬼仔古》的基礎資料。
作為本書的作者,其實我不是這些鬼故事的講述者,只是我還有我的學生和助理們,把聽到的鬼故事記錄下來,我的原始檔案裡,也把鬼故事做了一些還稱不上有系統的分類,鬼故事的研究應該也像魔神仔的傳說故事一樣,會有它的研究價值,我個人最感興趣的是它所呈現出來的文化心理或是社會心理,特別是校稿的過程中,沉浸在一個一個的鬼仔古當中,特別能感受到台灣人面對死亡的一種貼近的、同情的、充滿體貼的思維,但是我已經沒有餘力把它寫成像《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那樣的學術書來,因為那可能還需要單純只是去採集鬼故事的蒐集資料的過程,而不是只是因著研究魔神仔而順便聽到的鬼故事。即便是進行了前面的方式,最後可能會發現蒐集到的鬼故事的總體內容可能差異不大,但至少數量可以擴增很多。而本書的原始鬼故事的紀錄,大約是一百五十幾個在台灣蒐集到的鬼故事。
原來在時報出版工作的楊佩穎小姐知道我有意出版這些鬼仔古的資料,一直努力催生,或許終究是我們有緣合作,這本書就在她領銜的團隊和我的合作之下,要出來跟讀者見面了。對我而言,這是一本好久沒嘗試過的通俗書,早年我出版過的書裡面,《人類學與台灣》、《台灣文化與歷史的重構》也算是通俗書,不過是雜文集的性質,而《台灣鬼仔古》算是正宗的通俗書了。我的目的無它,只是希望更多人認識瞭解台灣無盡的口說的文化傳承,而鬼故事與魔神仔的傳說故事一樣,是諸多的傳說、故事、諺語、童謠、俗語、歌仔等等的一部分而已。
台灣已經遠離了農業時代人們互相面對面,在傍晚時分或是夜晚休息時間,閒話家常,閒聊瞎扯,講古講笑詼的歡樂年代。但是一個地方,一個社會,乃至一個國家,不可能沒有故事。而鬼故事很庶民,很詭異,很陰森,很神秘,有它天然的誘惑力。但是經過本書編輯的處理,希望呈現鬼故事背後民俗相關的文化內容,這是編輯群的用心所在,期待讀者能夠欣賞按讚喔!
?
林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