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藥物本為一體兩面,如能取其長、避其短,重點服用,那麼美食也是良藥。例如破布子,別名樹子,功能行氣、止痛、抗癌,與牛奶埔燉排骨可緩解下消。百香果別名酸吉果,功能清肺潤燥,改善喉嚨乾燥、聲音沙啞,治大便秘結與經痛,但根有毒、慎用。紅鳳菜別名 ...更多
煎煮青草藥以二二二為原則:一兩藥二碗水、煎兩次得兩次、分兩次喝;但清涼藥宜快火煮開再煎半小時,製酸痛用或補藥則需煮兩小時以上......。
作者簡介
徐順裕 民國39年生 研究青草學20 ...更多
由於土地不斷開發,原本隨處可見的青草藥,現在也愈來愈不容易找到了;使得流傳多年的老祖先智慧結晶面臨失傳的危機。加上過去曾有誤用的新聞出現,更使台灣青草藥的傳承雪上加霜。
作者研究青草藥二十多年,特別以「青草藥店」買得到的青草藥為主,依 ...更多
養生、抗老為當代顯學,本書細說皇帝內經的形壽觀、精氣神與心身醫學要義,告訴您如何補氣、補血、補陽、補陰,以達「順養」目標。
薑棗紅糖湯、艾葉粥緩解女性經痛;吃豬蹄通乳羹後,餵母乳沒問題。若常緊張,頭痛則吃歸參鱔魚煲........。
一個方劑能夠使用數百年不被淘汰,必然有其道理;一個醫師的理念能夠引起多數人認同,形成「學派」,當然也非等閒。 從古到今,每個時代都有高人突破傳統,另創新方,以應當時的需要;這些藥方與理論歷經各朝各代的檢驗、應用,證明確實有效,而且 ...更多
從神農嘗百草至今,國人使用中草藥已有數千年的經驗,即使現代化學類西藥橫掃全球,中醫藥不但沒有被淘汰,反而歷久彌新,因此,除了保留傳統的煎劑、粉劑與丸劑之外,還發展出科學中藥,中國大陸甚至製成針劑、膠囊、錠劑等等,以方便現代人的需要。
...更多
果實與種子不但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大宗,也是中草藥的主體,常吃還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效用。
現代醫學研究顯示,藻、菌、地衣類蘊含特殊營養素,其價值不輸昂貴藥物(例如現在普遍主張以銀耳取代燕窩)。動物、魚貝類藥物現在用的比較少,但在補益方面 ...更多
自學中醫可以自助助人;而中醫的理論基礎,在數百年的傳承、淬煉中,已達爐火純青的境界。如能應用老祖先的智慧,加上臨床實踐的心得,兩相印證,自然可以觸類旁通,了解傳統醫學的奧妙。本書延續第一集的基礎常識,更深入解析醫理,並以實例印證中醫也可以符合 ...更多
經常悶悶不樂〈憂鬱〉,可用科學中藥「加味逍遙散」、「甘麥大棗湯」;並常喝金針湯、蓮藕茶.......。書中首度公開「醒腦開竅法」治中風,請寶藏救人。
食用菌的種類很多,大家熱知的包括香菇、猴頭菇、金針菇、冬蟲夏草、靈芝…等等,每一種都有其殊功效。但近幾年來,最受肯定的則非靈芝莫屬,海內外的用量相當驚人。問題是,世人只知靈芝好,到底好在那裡?其生化、藥理、治療機轉如何?怎樣吃最有效?坊 ...更多
世人都說靈芝好,但究竟好在那裡?怎麼用才有益健康?本書堪稱為海內外最完整、權威的靈芝妙用指南。
筋骨酸痛可以說是現代人最常見的毛病,尤其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的人,一道下班時間,幾乎個個有頸背僵痛現象,其他如頸椎骨刺,椎間盤突出(閃到腰)、腰肌勞損、運動傷害,以及家庭主婦們的專利:腕管綜合症、媽媽手、板機指、骨質疏鬆等;此外,還有四十肘、 ...更多
世人皆知人參很補,甚至有「生死人而肉白骨,回性命於何烏有之鄉」之說(意即可救活垂危病人,並使白骨再長肉)。但坊間也有很多傳言,例如:感冒、手術、高血壓、月經來時……均不能吃人參,否則會被「束住」,或使療效減弱。人云亦云,莫衷一是。
本 ...更多
過去,治療跌打損傷要靠「拳頭師」,而且多半口傳心授,強調體會、經驗,不留文字,因而蒙上一層神秘面紗。拳頭師傳的手法是否正確、必要,患者也無從了解。
本書作者為推拿、按摩、接骨、整骨世家,擁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書中毫不保留地公開治療、保健 ...更多
市面上的中醫書籍,內容多依肝、心、脾、肺、腎分類,或從風、寒、暑、濕、燥、火著手,往往讓初入門的讀者看得霧煞煞。
本書分為時髦病﹝最近經常發現﹞、文明病﹝慢性病﹞,婦女病及幼兒病四大類,說明症狀、病因,並以自然飲食、藥物、針灸、按摩等 ...更多
許多人都同意:急性病看西醫效果快,日常調補養生仍以中醫藥效佳。
但要怎麼吃才真正對症、有效?燕窩、人參等名貴藥怎麼保存?怎樣才算「走黃」、失效?有那些禁忌﹝十八反、十九畏﹞須特別小心?
本書從中醫藥的必讀經典開始,談到辨症、 ...更多
作者行醫多年,看過疑難雜症無數,包括不明原因腹痛、林巴腫大、抽筋、顫抖、腿痲無法行走、半夜定時拉肚子、嘴唇脫皮不止.......等,有些已經輾轉求醫多時無效;事實上,只要依照傳統醫學的方法確實辨症,並針對體質增減藥方,大部分均可逐漸好轉。
這些方劑中,最值得推介的要算「仲景方」。 ...更多
處方、用藥看起來好像非常困難;尤其我們看醫生一面問診,一面慎重決定劑量,洋洋灑灑十幾味藥,令人眼花撩亂。
實際上,中藥講究君、臣、佐、使,一種病的主藥只需一、二種(君藥),其他不過用來搭配或減少副作用、促進藥效充分發揮而已。若能認識藥性與病因,自己開藥方並非難事,不管防病、治病、 ...更多
DIY﹝自己動手做﹞是最近的潮流,中醫也不例外。坊間教人針灸、按摩、拔罐、脈診、吉診,甚至專教理論的也不少。可見「小病不求人,有病自己醫」不僅是多數人的希望,若能習得一技在身,還可自救救人,一舉兩得。
本書摘錄傳統醫學四大名書﹝黃帝內 ...更多
醫藥雖然進步,但癌症仍是威脅國人生命的最大殺手;此病之所以可怕,在初期無明顯症狀,發現時已至末期,療效有限。
有道是「救人的方法愈多愈好」。就目前來看,西醫是治癌主力,但在緩解期及少數無法手術的病例,中醫仍有獨到之處。尤其大陸醫界,常 ...更多
我國秘傳療法甚多,點穴只是其中之一。作者浸淫針灸及骨傷科多年,經常運用點穴手法,盡得其中精華。
本書重點介紹點穴五大基本手法:平揉、壓放、點打、循按及五行聯用法,並引述其他輔助法,如頭部推運法、背部循壓法、振顫法、四肢搖運法、壓穴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