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近50年來,無論在當專業經理人或做顧問工作,我總是強調建構經營管理團隊的重要性。因為任何企業一旦從新創期穩住且成長上來,進入快速成長期與穩健成熟期,尤其是要進入組織經營與法治經營時,此時最重要的就是有無勝任稱職的經營管理團隊。
相信大家都從管理學中學到與聽到「彼得原理」與「帕金森定律」,這些理論提醒我們組織失控的道理。
所謂組織失控,意指組織超過10人時,仍採集權管理,就會出現管理死角的灰色地帶,更會造成累死將帥的停滯等待現象,但是過度擴充又會造成組織肥大症的「帕金森效應」,這種過猶不及的狀況是老闆的最大困擾。
因為經營管理階層不會因年資、學歷、專業與忠誠服從就適任,而是要視其心態、有無正確的領導管理知能,以及是否具備「當責」的意識態度而定。
我當專業經理人時就很重視「經營管理團隊」的培育,這也是聯聖企管會不斷開辦「管理階層」訓練與認證課程的堅持。因為台灣絕大部分的中小微型企業都疏忽了管理者的培訓,總抱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期待心態與「需要時再招募或挖角」的僥倖心態,而這些都會出現需求的落差。尤其是進入21世紀20年代之後,台灣勞動市場供需失調,加上斜槓工作型態與電商自我創業的風潮,更是出現僧多粥少的惡性循環。
因此,正確的作法是要規劃企業的「策略地圖」(3年、5年與10年),從中規劃組織與管理團隊的合理制度戰略,進而進行MA( Management Associate)的「儲備主管培訓制度」。這也是我這40多年來推動的經營策略,如此方能減少「人到用時方恨少」的窘境。
過去很多人都很好奇地問我:「教授,您為何可以在3年內發展出200~300家直營連鎖店?」關鍵就是導入MA的培育制度。我輔導過的味丹、阿瘦等企業也是如此。
領導者是有天生就具備特質的,但是管理者不是,尤其是稱職的經營管理階層更是難得,所以需要有正確的認知、規劃及未雨綢繆的準備與投資。為此,就整理此書提供給有需要及有困擾的企業與需求者作參考,希望能建立正確的觀念與經營方法,提升組織效益。
陳宗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