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臺灣民間文學女性視角論

臺灣民間文學女性視角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57137
洪淑苓
博揚
2014年4月10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865757137
  • 叢書系列:臺灣民間文學
  • 規格:平裝 / 296頁 / 25k正
    臺灣民間文學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本書收錄六篇論文,結合了歷史文獻、田野調查與分析比較的方法,是洪淑苓近年對臺灣民間文學與民俗研究的成果。作者運用女性主義批評視角來研究民間文學,將女性觀點融入分析當中,各篇大多觸及與女性相關的人物、生活、事件、習俗,希冀呈現對於女性議題的關注,發掘其中的差異性,以及探尋女性文化在民間社會的因應之道。





    附圖 II

    序言 IX



    第一章 臺灣民間歌謠中的「媳婦」論述 1

    前言 1

    一、臺灣民間歌謠中的「媳婦」類型與形象 3

    二、臺灣民間歌謠中形塑「媳婦」的途徑 12

    三、臺灣民間歌謠中「媳婦」的抗衡心聲 37

    結語 51

    附錄:引用歌謠出處一覽表 53



    第二章 臺灣民間「巧媳婦」故事的類型與情節分析 73

    前言 73

    一、巧女故事的情節與類型 74

    二、臺灣民間「巧媳婦」故事的類型與情節分析 79

    三、臺灣民間故事中的「媳婦」形象 96

    結語 104

    附錄:臺灣各縣市采錄之巧媳婦及相關故事資料一覽表 106



    第三章 歌仔冊與歌仔戲中的孟麗君故事

    ?    及其性別文化的探討 113

    前言 113

    一、彈詞小說《再生緣》的相關問題 114

    二、從「再生緣」到「孟麗君」 120

    三、歌仔冊與歌仔戲中的孟麗君故事 127

    四、從孟麗君故事論「女扮男裝」

    ?  在性別文化與戲曲美學之意涵 144

    結語 153



    第四章 歌仔冊對杜十娘、玉堂春

    ?    與花魁女故事的接受與改寫 155

    前言 155

    一、歌仔冊對話本小說故事的接受情形 155

    二、歌仔冊中的杜十娘、玉堂春及花魁女故事 159

    三、歌仔冊對此三個故事的敘述特點 175

    四、從話本小說到歌仔冊讀本的意義與價值 177

    結語 180

    附錄:話本與歌仔冊內容對照表 181



    第五章 臺灣七夕習俗與七娘媽信仰 189

    前言 189

    一、中國古代文獻中的七夕習俗 189

    二、臺灣七夕習俗與七娘媽信仰 196

    三、當代臺灣七夕節日活動的創發與思考 204

    結語 224



    第六章 從虎尾韓唐寺探討哪吒信仰與女性神媒的關聯 227

    前言 227

    一、哪吒故事與信仰略說 227

    二、雲林縣虎尾韓唐寺創立人廖林店女士事蹟 229

    三、詮釋與分析 245

    結語 249



    附錄:韓唐寺扶乩詩文 250

    各章出處及說明 257

    引用書目259






    序言



      本書收錄六篇論文,是個人近年對臺灣民間文學與民俗研究的成果。各篇大多觸及與女性相關的人物、生活、事件、習俗,因此用「臺灣民間文學女性視角論」為書名。運用女性主義批評視角來研究民間文學,在個人先前的論著《民間文學的女性研究》已經有所嘗試,現在這本專書更是一個開展,個人試著不必處處引述理論,卻將女性觀點融入分析當中,希冀呈現對於女性議題的關注,發掘其中的差異性,以及探尋女性文化在民間社會的因應之道。以下略述各章旨趣。



      第一章〈臺灣民間歌謠中的「媳婦」論述〉,本章著眼於民間歌謠與婦女的關係十分密切,婦女是歌謠的傳唱者也是接受者,若說歌謠反映婦女的心聲,則在某個層面上,歌謠也具有教化的功能,富有女教的意味;因此本章搜集近年專家學者所采錄的臺灣民間歌謠,選擇與「媳婦」角色有關的歌謠文本,探討其中對「媳婦」的內在、外在要求標準, 也關注歌謠中所吐露的身為「媳婦」之心聲。本章企圖指出經典文獻、民間閨訓類的書譜所形塑的女教規範,進入民間歌謠之後的面貌與衍異情形,而民間歌謠又如何以童趣、訴苦、怨懟、抗議的語言來抵抗這種教化的力量,進而表露女性心目中理想的婚配。由此也可知,不同類型的「媳婦歌」敘事,形成了某種論述的話語與場域,可看到傳統女教與女性意識的權力抗衡。



      第二章〈臺灣民間的「巧媳婦」故事類型與情節分析〉, 「巧女」故事又稱「巧媳婦」故事,是民間故事中著名的類型,民俗學者婁子匡早期曾蒐集一批「巧女」故事,並編為《巧女和獃娘的故事》。臺灣在九○年代起的民間文學采錄工作,也搜集到不少的「巧媳婦」故事,因此將這批資料和婁子匡所收錄的巧女故事的對照、比較,是本章的重點之一; 而另一個重點是,從女性主義的觀點對於故事中所揭示的「媳婦」的倫理規範及其形象,加以探討剖析。本章附帶提出一個思考點,即就媳婦形象而言,除巧媳婦之外,臺灣民間故事中也有不同的媳婦類型,包括得黃金的孝順媳婦與遭雷劈的不孝媳婦;給婆婆用破碗的不孝媳婦;笨媳婦與三八媳婦。本章認為,「巧」與「孝」是臺灣民間故事中,對媳婦的兩大要求標準;但「孝」的形象可能逐漸超越「巧」, 是值得注意的現象。



      第三章〈歌仔冊與歌仔戲中的孟麗君故事及其性別文化的探討〉,歌仔冊是臺灣民間的通俗讀物,盛行於1930-40 年代,但直到1970 年代,都還有書局翻印販售,可見是受到民眾的喜愛和需求。而觀賞歌仔戲更是庶民大眾的休閒娛樂之一,無論是野台演出或是轉型到電視臺播出,歌仔戲始終是本土劇種的代表,影響力深入民間。因此本章選取孟麗君故事為主題,探討這個故事在歌仔冊和歌仔戲中的演變。孟麗君故事出於清代彈詞小說《再生緣》,歌仔冊吸收這樣的故事,加以敘寫,成為《孟麗君出世歌》。此外,歌仔戲團也經常上演這齣戲碼,楊麗花歌仔戲團、葉青歌仔戲團都曾經演出本劇,可見這個故事廣受歡迎。從彈詞小說開始,無論是後來的歌仔冊或歌仔戲,孟麗君故事的情節內容有所改變,但其女扮男裝的基調則維持不變,平添故事的趣味性。故事中的孟麗君從才女轉變為一國良相,彷彿挑戰了君臣倫理、父權制度,卻終究必須回復女兒身,成為典型的相夫教子的賢妻;這個大團圓的結局,突顯的是庶民大眾的共同願望,也使得我們探討性別文化時,有更多的思考空間。



      第四章〈歌仔冊對杜十娘、玉堂春與花魁女故事的接受與改寫〉,本章承繼前章對歌仔冊的研究,將重點放在歌仔冊對古代話本小說故事的接受與改寫。杜十娘、玉堂春與花魁女故事都和娼妓有關,但卻刻劃了三個不同性情,又形象鮮明的女子,她們的故事分別見於明代話本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而歌仔冊也有《最新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全歌》、《最新玉堂春廟會歌》以及《最新賣油郎獨占花魁女歌》,歌仔冊不一定直接從話本小說中抄錄改寫,但對於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與主題意義的借用,仍然有相當的關聯性。透過分析與比較,可看到歌仔冊在借用話本故事之後的改變情形,而藉此呈現出歌仔冊做為通俗讀物的特色。歌仔冊對故事的處理方式是,掌握主要情節,加強鋪寫的手法,同時注重道德觀念、果報思想;和話本小說比起來,它的人物形象較為中庸,少見激烈衝突的個性,因此是以故事情節的變化來吸引觀眾,並且往往需藉由戲劇性、誇張、反覆的手法來編寫故事,最後的結局也都以大團圓喜劇收場居多。此外,歌仔冊在日治時期也具有傳承漢文知識的功能, 但後來臺灣的書商也可以自行編印故事時,歌仔冊所敘述的娼妓故事和煙花女子的形象,就已經和話本小說有所不同,形成另一個議題。



    第五章〈臺灣七夕習俗與七娘媽信仰〉,本章針對七夕習俗的演變、七娘媽信仰的形成作一考察,並針對臺灣近年來各縣市風起雲湧的七夕民俗活動之特色與意義,加以觀察和分析。文中首先透過中國古代文獻探討傳統民俗節日七夕的相關問題,並指出七夕在古代應有乞巧、女兒節、生殖崇拜等意涵;第二節則試圖追溯七娘媽信仰、「做十六歲」習俗的相關記載,以明白臺灣民間如何將織女神轉化為育兒神的七娘媽;第三節則是對當代七夕節日活動的觀察和討論, 藉由「被發明的傳統」之觀念,發掘「中國情人節」其實源起於廣告公司的行銷策略,卻形成風潮,影響頗大;而「做十六歲」習俗一度被淡忘,但又因官方倡導民俗觀光活動而振興。然而直到當下2012 年的七夕,各地七夕民俗活動仍然是在「情人節」和「做十六歲」之間擺盪。本章的終極關懷乃是思考傳統民俗與現代社會如何結合與創發。



      第六章〈從虎尾韓唐寺探討哪吒信仰與女性神媒的關聯〉,本章為民俗研究的實例研究,透過採訪調查雲林縣虎尾市,韓唐寺創辦人廖林店女士的事蹟,探討民間哪吒信仰的形態,也試圖勾勒此位女性神媒的生命圖像。廖林店女士(1914 - 1988),人稱「店姑」,是民國五、六十年代雲林虎尾糖廠一帶,知名的女性神媒。她通靈降乩的神明以太子爺李哪吒為主,當她通神時可以為人把脈看病、開藥單治病,也可以為人看米卦,解惑指點。她所建立的鸞堂名曰韓唐寺,在鄉里間香火頗盛。她去世後,此寺仍繼續供鄉人拜佛消災。透過廖女士的個案,本章分析指出,哪吒神和女性神媒的契合原因,係因哪吒被民間稱為三太子、太子爺,屬於「囝子神」,法力較「輕」,因此女性神媒可以當祂的乩身,比較容易模仿( 被附身) 太子爺頑童似的口吻和身段; 此外,女性神媒招收女弟子,共同唸經拜神,無形中也等同於一種女性結盟,使彼此間有所依靠、慰藉。本章最初在會議上發表,引起不少回應,可見對於女性神媒的研究,是個可以繼續延伸的議題。



      本書各章先後發表於各種學術期刊及學術會議論文集, 詳參附錄「各章出處及說明」。今以女性視角貫串,彙集成書,除了方便讀者參閱,其實也提供研究臺灣民間文學與民俗的幾個角度。譬如對各縣市採錄編印的民間文學叢書,若能善加利用,應可挖掘更多層面的研究主題,而歌仔冊更是一個民間文學資料的寶庫,除了語言研究,對臺灣的民間文學、文化現象、通俗文化都有可資利用之處。至於民俗節日的研究,不只是書面文獻的考據,也應有實地訪查,配合現代社會的進展予以思考,如何能夠探勘民俗的活水源頭,也掌握其脈動,使傳統與創新可以相生相發;則不僅是締造學術研究的成果,也有益於創造優質的社會文化。



      今年是2013 年,距離個人踏入學術界、出版第一本學術論著《牛郎織女研究》,恰好是25 年,等同於四分之一世紀。而個人對七夕習俗、牛郎織女的研究,也有階段性的進展,從起初採取全面的文獻考察,進入以女性節日習俗為焦點,直到本書第五章,更切入傳統民俗節日在現代社會的變貌去探討,代表個人對這個主題不斷探索、努力。也記得2007 年七夕到臺南實地采風,從臺南返回後兩天,又到山東沂源縣參加學術研討會和探勘織女洞等古蹟文物的情形;而2012 年七夕再度到臺南,體察到當地節日活動內容增變,顯現民俗文化具有自由活潑的生命力。就個人而言,這樣的研究模式也具有跨領域的意義,結合了歷史文獻、田野調查與分析比較的方法;是故,本書也將是一個新的里程碑,鼓舞個人向臺灣民間文學研究繼續推進,倘有疏漏,尚祈各界方家不吝賜教。


    洪淑苓序於2013 年6 月24 日

    臺灣大學臺文所




    其 他 著 作
    1. 臺灣文學史讀本
    2. 四史導讀
    3. 牛郎織女研究【POD】
    4. 世界中的台灣文學【台灣史論叢 文學篇】
    5. 在地與新異:臺灣民俗學與當代民俗現象研究
    6. 那些美食教我的事:飲食文學選
    7. 第一屆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8. 騎在雲的背脊上
    9. 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82:胡品清
    10. 孤獨與美:台灣現代詩九家論
    11. 魚缸裡的貓:童詩集
    12. 尋覓,在世界的裂縫
    13. 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74:蓉子
    14. 觀照與低迴:周夢蝶手稿、創作、宗教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5. 思想的裙角:臺灣現代女詩人的自我銘刻與時空書寫
    16. 誰寵我,像十七歲的女生
    17. 文脈:第十四屆臺大文學獎作品集
    18. 2010國立臺灣大學藝文年鑑
    19. 國立臺灣大學2009年藝文年鑑
    20. 純粹:第十三屆臺大文學獎作品集
    21. 國立臺灣大學藝文年鑑 2008
    22. 家族旅行:第十二屆臺大文學獎作品集
    23. 愉快人間
    24. 在世界的裂縫:學院詩人群年度詩集2004∼2005
    25. 古今文選15
    26. 古今文選14
    27. 扛一棵樹回家-三民叢刊255
    28. 大唐詩雋柳宗元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