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有關戲曲研究的自選集,從作者近八年裏公開發表的論文中選擇比較重要的二十篇,匯成本書。該書所選論文,曾經發表在多家重要學術刊物,具有一定影響,代表了作者近年戲曲研究的新思考和新成果。 這些論文,包括 ...更多
本書是顧聆森研究員自選的一部崑曲論文集。論文大多選自內地的專業期刊,其中不少發表在全國中文核心刊物上。包括了「曲論」、「史論」、「維護與創新」三個部分。「曲論」選擇的是崑曲曲牌、聲韻以及度曲理論方面的內容,是作者的讀曲心得。其中〈「中州音 ...更多
本書共收入論文二十篇,係作者從三十年間所撰有關中國古典戲曲的研究文章中選出,分「曲論辨釋」和「曲史探考」兩類,涉及對古典戲曲理論名家、名作及基本問題的研析和若干重要戲劇家生平、創作史實的考索。 作者在「曲論 ...更多
中國戲曲依其表演藝術形式可分為大戲小戲與偶戲,其中小戲為戲曲的雛形,屬於原生形態,並且根源鄉土,與當地的歷史地理風俗相結合,因此小戲擁有我國民族藝術文化之特性,若論戲曲起源,則小戲具有極重要的地位與藝術價值。 我國幅員廣大,戲 ...更多
本書以戲曲的跨文類承傳和變異觀點,探討戲曲格律、文本對前代文學藝術的承繼、融鑄,以及戲曲表演特質、技巧對受西方影響而產生之現代劇場的新變刺激。
散文、詩、詞、諸宮調、宋代樂曲,散曲、雜劇、南戲、傳奇,現代戲劇劇本,在學術研究中,本各成類 ...更多
本書收戲曲論文十五篇,可分三類:一為戲曲單元性論題之考述與解疑,其〈論說「建構曲牌格律之要素」〉,就正字律、正句律、長短律、平仄聲調律、音節單雙律、協韻律、對偶律、句中語法律等八律加以舉例說明。其〈戲曲劇場的五種類型〉,論說廣場踏謠、高臺悲歌、氍毹宴賞、宮中 ...更多
本書為作者自二十世紀初以來有關徽學與明清戲曲研究的論文合集。作者從徽州地域文化的視角出發,梳理和研究了汪道昆、梅鼎祚、汪廷訥、鄭之珍、方成培、鄭由熙等戲曲家的創作,特別注重對該地域的戲曲文化予以「現象學」的提升,如關於晚明皖南戲曲家群體的綜論、明清兩代包公戲 ...更多
作者長期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從事戲曲史論研究,近十年來作為文化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和中國推薦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委員會委員,參與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對各地、各民族的傳統戲曲的生存現狀做過比較全面、深入的考察,撰寫 ...更多
本書是作者近年發表的戲曲學術論文的選集,主要從女性聲音與歷史記憶的角度,分析闡釋明清戲曲之內涵及其社會與文化意義。「女性編」的五篇論文,有四篇繼續作者先前出版的《明清婦女之戲曲創作與批評》主題,進一步挖掘明清女曲家馬湘蘭、梁孟昭、程瓊、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