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就文獻學與哲學分析的雙軌研究法,探討佛教中的嚴格意義的知識論,聚焦於陳那、法稱和脫作護。陳那的知識論重視排除(apoha)方法,強調我們的認識對象有兩種:自相與共相,因而認識能力也相應地有兩種:現量與比量。法稱承襲陳那的理論,強調認識的實效性;就認識對象不是來自外界,而是心識挾帶生起,因而建立知識的「自己認識」理論。不過,他稍微有外界實在的觀點的傾向。脫作護則吸取了陳那與法稱的有關思想,嚴分有效的知識與錯誤的知識,因而提出決定的認知與未決定的認知。
?
本書的研究,在華語的學術圈中極為少見。既要處理梵文的資料,又得參考、應用國際上的以英文、日文、德文等來撰寫的豐富的研究成果。同時,又要具有知識論的基本學養,如西方哲學的康德、胡塞爾、羅素等所擅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