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明天道以立極,述人道以立教;使人知天地之造化,明理達用,返觀覺照,以修性命之功,恢復本性之自然。蓋人生窮通壽夭皆有定數,唯聖賢窮理盡性,執兩用中,明「用舍行藏」之所宜,知得失之有定;為無為而萬物化,知足常樂仁義行,克己復禮歸仁焉;不妄 ...更多
禪門以「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立宗,旨在破除人們對語言文字上之執著而忘其本義。雖不立文字,卻又體現在燈史、語錄、評唱、參話頭等文學記載,創造了一套獨特的傳道方式。 觀機逗教,是宗門傳道的最 ...更多
彌勒救苦真經,乃彌勒佛化身的十七代祖師──路祖路中一,所留下之經典。 路祖名中一,號通理子,山東濟寧人,生於道光二十九年(西元一八四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奉? 維皇上帝之夢示,往山東青州求道,拜十六 ...更多
開示道義,揭開白陽大戲的序幕;恭請佛燈,搭起一貫儀式接引有緣的天橋;明師一指,揭開諸佛的本來面目……。在天人共辦的三曹大事裡,在喚醒佛子的殊勝儀式中,求道人從聽聞開示道義開始,紛亂不安的妄心,逐漸沉靜歸於專注的一念;在莊嚴儀式的攝受下,平心靜氣,由一念更入於無念,不自覺的達到六祖所言之「 ...更多
本書《大學證釋》的編輯大意,概述如下:
一、以列聖講述的《大學證釋》本為主,並參照呂祖純陽註的《學庸淺言新註》、列聖講述的《中庸證釋》、《易經證釋》及朱熹夫子的《四書章句集註》等書;同時更蒐編各先儒賢哲的註疏,雖散於他書,其不悖於聖人之意旨者。
二、為 ...更多
至於《中庸》版本,在坊間有「今本」與「證釋本」。《中庸》「今本」者,乃當時諸子受業之時,孔子但授其義,而文無傳;蓋古者竹帛之書不易得,而孔子習於周,問於老,訪於諸官,旁及於史冊,而後盡得其詳,以口授諸弟子;弟子聞於其語,錄於所習之本,此則為今日所傳之《中庸》「俗稱今本(或流通本)」。如《 ...更多
濟公活佛、月慧菩薩奉天承運,承接普渡三曹之天命,祂老人家的悲願宏深,彌充法界,開啟了白陽應運的大事,同時肇建了文運道光照九州、慧命心燈傳萬國的大時代。眾生的慈父、三曹的導師--濟公活佛,為了勸化一群冥頑不靈的弟子,常以癲狂之態,現慈祥之容,用詼諧幽默之詞,諄諄教誨,照亮了徒兒們昏昧的心靈 ...更多
濟公活佛慈示:「道者,理也;不明理,焉修道?」求道後學修道的入門功課,就是要主動參加適合自己的各種班程,從學習而明理。明理的方法,不外乎「有疑必問」,既問而明理、了悟道之尊貴,自然發心立愿了愿,參與修辦道的行列,濟世救人、行功培德,及至功成則 ...更多
古訓,有上天對不同時代、人物於修辦歷程中所慈示的訊息。早期前人輩們一聞道即拳拳服膺、一命交天,其大捨大悟的精神,感召上天以有形或無形的助化,可說已達到「人心合天心、天心應人心」的境界,因此當時仙佛應機的慈悲喻示,雖少優美的辭藻,卻獨具一語箴砭的悟性珠璣,是現今修辦道者極難逢遇的天人相會因 ...更多
早在中國大陸明清時期,已有不少以乩文寫成的仙佛降乩寶卷,內容不外勸人為善的道德性教化,及因果輪迴、做人做事準則、如何見自家本性、天時道運、天堂地獄等說法;直至民國三○年代,河北、山東、華北等地,由乩文所成之經訓更為盛行,其中包括:皇□訓子十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