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推薦
● BL
●(335)
●(3560)
●文學小說(3561)
●商業理財(2914)
●藝術設計(1301)
●人文史地(969)
●社會科學(688)
●自然科普(368)
●心理勵志(1850)
●醫療保健(950)
●飲食(1012)
●生活風格(1702)
●旅遊(486)
●宗教命理(1085)
●親子教養(546)
●童書/青少年文學(2115)
●輕小說(2103)
●漫畫(4663)
●語言學習(657)
●考試用書(125)
●電腦資訊(271)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233)
●影視偶像(56)
●國中小參考書(1)
●文學小說(40)
人生的悲劇從當個「乖孩子」開始
庫存=3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573279440
加藤諦三
巫文嘉
遠流
2017年2月23日
93.00 元
HK$ 74.4
省下 $18.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3279440
叢書系列:
綠蠹魚
規格:平裝 / 242頁 / 25k正
綠蠹魚
分
類
心理勵志
>
兩性與家庭關係
>
家庭/親子關係
同
類
書
推
薦
有愛就是一家人:我們這個時代的多元家庭想像圖
假性孤兒:他們不是不愛我,但我就是感受不到(二版)
孩子有話,不跟你說:法國父母最信任的育兒專家多爾多陪你面對棘手的教養難題(「當孩子出現」系列)
謝謝妳是我媽媽:拾尋母女日常點滴與一起創造的回憶清單
母女的世界:愛有多少,傷害就有多少;有多親近,就有多麼埋怨
愛情·婚姻·家庭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馬克斯之山
每一次困境,都是療癒的開始:遇見內在12種人格原型,重新找回生命主導權
深靈密話:深層意識的聲音
死過一次才學會愛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每天一個偵探思維遊戲
內
容
簡
介
從扮演「乖孩子」那刻起,人生的悲劇就開始了!
目
錄
序言 幼年的心理創傷支配人們的一生
遭父母棄之不顧的恐懼
無法信賴自己,並輕視自身的苦楚
?
第1章 為什麼「乖孩子」是問題
某個「乖孩子」的悲劇
「作好事、得褒獎」的陷阱
「我都做到這種地步了……」
隱藏的神經質愛情索求
開朗又溫順的乖孩子是精神上的自殺者
不安罩頂而無法自拔,所以扮演「乖孩子」
企圖把孩子當精神奴隸的父母
持續背叛自己會對生命絕望
乖孩子核心裡的「厭惡」情感
由於「應該表現出的自己」而失去自我
放棄自我渴求,實現父母願望
?
第2章 過剩的愛與支配欲
孩子淪為父母精神糾葛的犧牲品
過剩的愛,是愛情飢渴的強迫行為
占有、支配才是愛?
遷怒到孩子身上
憂鬱症患者年幼時也是「乖孩子」
雙重束縛的溝通
?
第3章 不安所引發的心理疾病
不安的三種基本性格
與母親的關係缺乏信賴
比起被遺棄的恐懼,寧願選擇服從
藉由迎合對方來自我保護
對人的不信任導致憂鬱症、拒絕上學
將憎恨與敵意壓入潛意識
酸葡萄與甜檸檬
?
第4章 表面上的「適應」
閃避與人對立的原因
轉移到自身的怒氣
為了實現自我,「利己」是必要的
表面上的「適應」
重要的是,擁有「選擇自己所信仰」的勇氣
當深藏不露的負面情感爆發
順其自然的孩子與刻意適應的孩子
「認真大好人」壓抑著敵意
?
第5章 隱藏在「另一個自己」背後的欲望
壓抑導致對己對人緊閉心扉
當察覺到對父母的憎恨時
「乖孩子」無預警地成了家暴者
孩子期望被父母疼愛
二次壓抑與糾葛的折磨
夫妻失和導致孩子精神扭曲
玩樂不足釀成問題兒童
?
第6章 自我消滅與愛情渴求
深藏心底的真正動機
神經質愛情索求者付出親切等同於請款單
致力給人好印象,吃力不討好
夾在「不准存在」與「給我死命工作」的兩難絕境
「我最好消失」的自我印象
對自己灰心喪志者眼中的世界
?
第7章 無私的父母與乖孩子構築的地獄
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自我中心者缺乏自我
「必須得到他人需要的人」
乖孩子罹患「母愛缺乏症」
「無私父母」的利己主義
忽視他人期待,一味吸引關注
矛盾心態
不願被束縛,又離不開父母
?
第8章 追尋自我確立
「不安的鞭子」驅使孩子乖乖念書
關懷與溫柔的背後,都有著不安虎視眈眈
「真實面貌的自己」遭拒所引發的自卑感
父母的失望嘆息讓孩子淪為奴隸
升遷憂鬱症、搬家憂鬱症的機制
服喪之人犯罪的緣由
支撐老頑固、認真魔人的「規範意識」
只能扮演乖孩子過活的孩子們
沒有確立自我,成了「表面高手」
缺乏某物就活不下去的成見
緊緊抓牢拒絕自己的對象
遭到「去勢」的乖孩子
親子關係會深深影響到戀愛能否順遂
?
結語? 父母給孩子最棒的禮物
?
序
序言
幼年的心理創傷,支配人們的一生
遭父母棄之不顧的恐懼
孩子心中懷著各種恐懼,其中一種就是害怕被父母遺棄。對孩子來說,這是相當不得了的。這樣的懼怕之心會讓孩子違背本性,更在往後的人生留下難以抹滅的後遺症,徹底支配著這個人。
幼年時期曾經有過如此恐懼的孩子,即使長大成人也不容易擺脫陰影。舉例來說,這類人總是不斷揣測他人心思,想方設法讓對方把注意力留在自己身上,或者總是替對方做牛做馬。這樣的人就算拚了老命,卻陷入不安徬徨、憂煩無限的泥沼裡。弄到後來,他們時時刻刻都得繃緊神經,原本應該辦得到的事也變得無能為力,無法發揮出自己原有的能力。
遭到遺棄是相當可怕的,所以他們老是緊張兮兮地怕被拋棄,這樣的情緒讓他們全身緊繃。當面對一個全新環境時,這類人不會嘗試發掘自己的可能性,反而對新環境充滿憂懼。
重壓在心靈深處的恐懼在幼年時期相對嚴重,因為對孩子來說,是可能真的會遭到拋棄。無論事實上真的被拋棄與否,關鍵是那個幼小的孩子本身就是感受如此。
父母可以辯稱自己抓狂的行為是一時情緒反應,不過孩子卻無法這樣理解。懷抱著「恐怕遭到遺棄」的孩子,心理隨時處在不安定的狀態,總是跟這種有朝一日會被拋棄的不安情緒對戰。人的內心越是不安,越是牢牢抓住對方不放。
越是這樣的人,對於對方的言行舉止就越敏感。對方單純的一句話或小動作,都會讓他懷疑自己是否被討厭。不安與恐懼越是強烈,越容易把對方的言行認定是對自己不利,並感到自卑。
懷著自卑感的人,之所以會過度在意自己的弱點,不安的情緒是其根源。
當內心背負著可能遭到拋棄的不安,對方的無心之言都會被他解釋成針對自己弱點的責難。一旦與對方發生些許摩擦,他會立刻與自己的缺點連結,擔憂著自己可能會被拋棄,內心侷促。相對地,成長過程沒有遭遇到可能被拋棄、沒有這些不安的人則內心強大,什麼都不怕。
我個人的筆記本中,紀錄了一些跟關於孩子恐懼的文字紀錄,篇幅多達二百三十頁。可惜這些內容的出處都不太確定,因為這些是我為了加強印象所紀錄下來的筆記,例如以下這一段:
「因此能夠很幸運地生於一般的良善之家,在相愛的雙親身邊成長,這種人非常清楚誰是可以給予自己支持、安慰與保護的人,也知道哪裡發現這樣的人。(中略)這樣的經驗讓他確信,當自己陷入困境時,無論何時何地都會有一雙值得信任的手對自己伸出援手,這種深信幾乎接近潛意識。」
順帶一提,據說《聖經》裡最常出現的金句就是──「不要恐懼」。
無法信賴自己,輕視自己的苦楚
恐懼是一大心理課題,世上有些人夠解決這道大難題,也有人終其一生努力仍無法擺脫。能夠無所畏懼地表現自己的人,便能體會到活著的快樂;與人面對面也敢呈現自我的人,心底會湧出一股強而有力的力量。
相對地,一個害怕遭人拋棄者無法打從心底信賴自己,因此會不知覺地繃緊全身肌肉。
我會在後面篇幅提到,父母流露出不悅的態度,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拒絕」訊號。我的父親老是板著臉,在我心中深深烙印下了恐懼,害怕隨時可能被拋棄。心懷畏怯,也等於無法信任對方。一個無法相信他人者,其實也無法信任自己。
「信任自己」與「信任對方」是同時發生的。當一個人不相信對方的好意,就算對方是信任自己的,但他心中仍時時擔憂對方會變心。
無法信任對方,也表示內心充滿自卑,就彷彿在對自己說:像我這樣的人根本不值得被信賴。然而,一個能信任自己的人,從內心就能感受到力量,也能充滿自信地與他人互動,不會感到畏懼。
在恐懼的籠罩下,人的心智會被削弱,遇到拒絕便會受傷,而為了逃避傷害,他的心靈採取被動的姿態。這樣的人同時也會喪失驅動對方的能力。
迎合、懷柔、阿諛諂媚等這些其實並非驅動對方的行為,而是為了保護自己。
這本書主要討論親子問題,同時希望透過這些討論與大家一塊思考,如何實現自己的潛力。如果忽視自己幼年時期留下的心靈創傷,一定會覺得生命空虛且沒有意義、被自卑感糾纏不清,就因為心靈創傷會支配一輩子。
我也曾為此憂煩不已。有些人小時候深信當個「乖孩子」是幸福的條件,所以不斷違背本性。為了這樣的人們,我將在本書跟大家一起思考──對人而言,什麼才是最佳的生活方式。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我決定不在意:培養不被負面情緒影響的鈍感力
2.
焦慮斷捨離:唯有面對焦慮,才能得到幸福
3.
為何我們總是如此不安?:莫名恐慌、容易焦躁、缺乏自信?一本缺乏安全感的人都在看的書(三版)
4.
誰的人生沒有挫折:即便陷於不幸,也能再度獲得幸福
5.
與你的潛意識和解:肯定真實的自己,開啟幸福人生
6.
為何我們總是如此不安?【愛藏版】:莫名恐慌、容易焦躁、缺乏自信?一本缺乏安全感的人都在看的書
7.
別再假裝當好人很快樂:摘除情緒面具,接納脆弱的自己
8.
穩:學會接住自己,為不安人生解套的4堂課
9.
學著,變幸福:在負能量爆表的路途中,改變觀點翻轉人生
10.
自尊與依戀的愛情心理學:為什麼我們總是愛上不該愛的人
11.
你不必活給別人看:覺察謬誤的價值觀,典範轉移的練習
12.
受傷的孩子和長不大的雙親:修復親子角色逆轉,療癒童年創傷
13.
你的溫柔要有底線:丟開愧疚感,愛自己的練習
14.
為什麼他只想到他自己:渴求關注、無視他人,你我身邊的常見自戀者
15.
提分手的勇氣:為什麼我們離不開討厭的人(好評再版)
16.
愛上工作:讓你找回奮鬥熱情與生存價值的職場心理學
17.
為什麼我們愛得這麼累
18.
心安就好眠: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如何破除失眠魔咒
19.
道德騷擾心理學:逃脫「都是為你好」的陷阱
20.
提分手的勇氣:為什麼我們離不開討厭的人
21.
為何我們總是如此不安?:莫名恐慌、容易焦躁、缺乏自信?一本缺乏安全感的人都在看的書!
22.
BYE BYE失眠人生:「心」才是讓你一夜好眠的關鍵
23.
不做衰神︰成功扭轉六大失敗心理
24.
別找藉口啦!- 瞬間改變,成就無限
25.
別跟豬比懶-積極行動讓你與眾不同
26.
做個真正成熟的人
27.
敞開心胸•走出鬱卒
28.
做個真正有自信的人
29.
找回自信:重建獨立果決的自我
30.
愛與被愛該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