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普賢菩薩,代表一切諸佛的理德與定德,與文殊菩薩的智德、證德是相對的,他們並為釋迦牟尼佛的兩大?侍。文殊騎獅、普賢乘象,表示理智相即,行證相應,展現了毘盧遮那如來法身之德。
普賢菩薩是大乘菩薩的代表,象徵著究極的大乘精神。《大日經疏》說:「普賢菩薩者,普是遍一切處,賢是最妙善義。謂菩提心所起願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處;純一妙善,具備眾德,故以為名。」在《華嚴經》中,更以普賢行代表一切菩薩大慈大悲的行事。
所以在《楞嚴經》中, 普賢菩薩自述其德曰:「我正當與恆沙如來為法王子,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修普賢行。」而在《華嚴經》中,又明一切佛法歸於毘盧遮那如來及文殊、普賢二大士,稱之「華嚴三聖」。並以普賢菩薩為一切菩薩行德的本體。
普賢菩薩在華嚴會上,廣說十大願行,以明菩薩發心: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此十大願王又稱為普賢願海,代表一切菩薩的行願;所以總稱菩薩的發心修行,為入普賢願海。
普賢菩薩亦主一切三昧,與文殊菩薩的般若又成一雙法門。《華嚴經探玄記》中說:「普賢三昧自在,文殊般若自在。」即明示此理。
再者「法草三昧」又稱「普賢三眛」,以普賢菩薩於法華會上,誓言將於法華三昧道場,現身守護安慰法華行者。他在《法華經》〈普賢勸發品〉說:「是人若行若立,讀誦此經,我爾時乘六牙白象王,與大菩薩俱詣其所,而自現身供養守護,安慰其心。」可見其特有的功德。
普賢菩薩的法身遍於一切,所以總攝三世諸佛的法身,又名普賢法身。《華嚴經》中說普賢身相猶如虛空,即為此意。而其應身,則普應十方作一切方便。所以,我們亦可說普賢應身,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應身。因此其功德巍巍,普於一切佛剎中示現,於一切世間中安住、教化。
普賢菩薩從過去無量劫來勸修菩薩行,專求菩提,不惜悉頭目腦髓、肢節血肉等一切內外諸物,以大悲心教化眾生,從不休息,乃能得到清淨妙色,無比第一;並於一切三昧自在,普於無邊佛剎示現,遍入一切法門。其功德實難稱述,可說是大乘菩薩道的典範。
為了彰顯普賢菩薩的偉大功德,也希望深切仰信大行普賢菩薩的佛子大眾,能夠隨學於他,迅速總持普賢菩薩的教法。所以,我們特別將普賢菩薩的相關重要經典,編輯成為一冊,期使大家能夠迅速的理解、受持。並使所有的修行人,能隨時攜帶這一本經集,做為隨身的修證聖典。讓我們在任何時地,都能憶念普賢菩薩的大行;使我們在困頓時有所依止,煩惱時能飲下清涼的法語甘露,平順時能惕勵精進,修持時具足光明的導引。使總持三世諸佛的普賢法身,隨時隨地供奉在我們的心中,加持我們具足悲心、智慧,並圓滿一切大願。
?
南無普賢菩薩摩訶薩